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名間鄉
臺灣南投縣的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名間鄉(臺灣話:Bêng-kan Hiang),舊稱「湳仔」,位於臺灣南投縣西部,濁水溪北岸,與竹山鎮隔溪相望,東鄰集集大山,緊接集集鎮、中寮鄉,北以新街旱溪鄰接南投市,西以彰化縣八卦山斷崖為界,俯望彰化縣田中鎮、二水鄉、社頭鄉於山腳下。全鄉東西線長13.7公里,南北線長9.11公里,總面積為83.0955平方公里,為南投縣人口最多的鄉。
Remove ads
歷史
「湳仔」地名由來,係因現今南雅村(Lâm-ngá,和「湳仔 Làm-á」在台灣閩南語字音接近)、中正村(鄉公所所在地)、中山村一帶,昔日地形低窪,四周雨水匯集,地質泥潤,長年間成為沼澤,地方俗稱「湳仔」,因其閩南語音 Làm-á(白話字、台羅)與日語「名間」(假名なま,羅馬字 Nama)之訓讀相近,日治時代台灣總督府遂於大正9年(1920年)將「湳仔」改為「名間」,此為名間鄉之地名由來,但今日常被一般民眾或媒體報導誤寫為「『民』間鄉」。
- 清康熙20年(1681年)前後,福建省民渡海來台,經開拓墾殖,漸次構成村落,及至雍正元年(1723年),始併於彰化縣區域。
- 光緒21年(1895年),清廷甲午戰敗,台灣割讓予日本,日治期間,歷經數次地方制度修正,前後分屬台灣民政支部彰化出張所及台中縣區域。
- 明治34年(1901年)11月廢縣置廳,歸隸南投廳,屬南投廳下三堡,南投堡(番仔藔庄、新街庄、大庄、田仔庄、下新厝庄),武東堡(廍下庄、皮仔藔庄、赤水庄、弓鞋庄、松柏坑庄、頂新厝庄),沙連下堡(湳仔庄、濁水庄、炭藔庄)[1]。
- 明治42年(1909年),屬南投廳下之濁水區(濁水庄、湳仔庄、炭藔庄)、皮子藔區(廍下庄、皮仔藔庄、赤水庄、弓鞋庄、松柏坑庄、頂新厝庄、番仔藔庄、新街庄、大庄、田仔庄、下新厝庄),並分設濁水區長役場於湳仔庄及皮子藔區長役場於廍下庄。[2]
- 大正9年(1920年),地方制度再次修正,前述兩區合併為台中州南投郡名間庄,「名間庄役場」設於「湳仔」(今中正村)。
- 民國34年(1945年),戰後名間庄改制為台中縣南投區名間鄉,民國39年(1950年)臺灣省行政區域劃分,撤除區署,實施小縣制,名間鄉改隸新成立的南投縣。
- 1951年東湖村分出仁和村,1956年廈新村分出虎坑村。
- 1978年虎坑村與東湖村合為東湖村,南大村與大庄村合為大庄村,錦梓村與赤水村合為赤水村,三光村與廈新村合為新光村,弓鞋村與三崙村合為三崙村[3]。
地理
名間鄉有兩處平原,台中盆地和古濁水溪沖積所遺留的河階平原。河階平原有大庄、赤水、弓鞋、松柏坑、埔中等五座河階地,造成現今河階地是因八卦山脈由南向北隆起,迫使古濁水溪改道,以下為名間河階平原演化過程:
- 因橫山隆起,使第一代濁水溪受限於地形,橫切八卦山脈而成橫山斷崖。
- 因埔中一帶隆起,使第二代濁水溪沖蝕出埔中斷崖。
- 因松柏坑、弓鞋一帶隆起,使第三代濁水溪沖蝕出松柏坑斷崖、弓鞋斷崖。
- 因赤水一帶隆起,使第四代濁水溪沖蝕出赤水斷崖。
- 因濁水山隆起,使第五代濁水溪向西南方向改道,將八卦山脈切穿,形成名間斷崖,名間河階地演化過程便大致底定。
爾後經過第六、七代濁水溪沖蝕而形成現今面貌,由此可見,名間河階平原是呈現北端約有一百公尺高的橫山斷崖,崖下有大庄河階地,海拔從此向南逐漸地增高,直到松柏嶺。名間河階平原西面是遇上彰化斷層而形成褶皺現象,海拔開始向東逐漸遞減,直到名間境內台中盆地。
Remove ads
依地形可分為三區:東部南投丘陵區、中部臺中盆地平原區、西部八卦台地區[4],又可將各村依地形區分區如下[5]:
- 丘陵區:萬丹、仁和、濁水
- 平原區:新街、東湖、中山、中正、南雅、新民
- 台地區:大庄、田仔、新光、新厝、崁腳、炭寮、廍下、大坑、赤水、竹圍、三崙、松柏、松山、埔中
境內主要有四大聚落,這四大聚落有農會與郵局等機構,生活機能較完整,而其中又有不同的消費對象:
- 位於東南側的名間:此聚落又稱「湳仔」,屬於名間鄉人口最多,並有集中商家,居民大多以名間市區為消費對象。
- 位於西南側的松柏坑:又名「松柏嶺」,以名松路二段、松柏街、豐柏路周邊最為集中,居民日常以名間市區消費,更高階的消費則是前往南投市、田中鎮,因此與田中、南投關係密切。
- 位於西北側的大庄:此聚落離南投市區約十分鐘車程,居民大多前往南投市區消費,而在中長程旅途則前往使用台鐵田中車站。
- 位於東北側的新街:位於南投市區與名間市區之間,幾乎與南投市台3線南端的「茄苳腳聚落」形成緊密連接,消費上前是往南投市區、名間市區。
根據《南投縣名間鄉災後重建綱要計畫》一書中的規劃,將以名間為核心發展的單核心模式改成以名間、新街為兩核心的雙元發展模式,並將名間鄉分為四大生活圈[6]:
Remove ads
根據南投縣政府民政處統計,2024年底名間鄉戶數約1.3萬戶,人口約3.5萬人,是南投縣下轄的8個鄉中人口最多的鄉,鄉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村分別是新街村與大坑村,2024年底兩村人口分別為4,646人與729人[7];人口密度最高與最低的村分別是中正村與萬丹村,2024年底兩村人口密度分別為每平方公里1,602人與140人[8][7]。
Remove ads
政治
名間鄉公所是名間鄉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鄉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名間鄉的自治監督機關為南投縣政府。鄉長由全體鄉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名間鄉公所並置鄉政會議,為鄉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鄉長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及5個附屬機關[10]。
名間鄉民代表會是名間鄉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名間鄉全體鄉民立法和監察鄉政。鄉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名間鄉民代表會共有11位鄉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6席鄉民代表、第二選區2席鄉民代表、第三選區1席鄉民代表、第四選區2席鄉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1位鄉民代表互選產生[11]。
經濟及產業
鄉內工商業較不發達,60%餘為農業人口,為典型之農業鄉鎮。鄉內農戶約5,700戶,佔全鄉總戶數之55﹪;耕地面積5,400公頃,佔全鄉總面積之65﹪,其中水田1,300公頃,旱田4,100公頃,平均每農戶所佔耕地面積為一公頃,均為傳統式之小規模經營。
水田以稻米為主,蔬菜蕹菜(空心菜)次之;旱田種植以茶為大宗,鳳梨和生薑次之;其次為通天草、山藥和木瓜等作物,其中山藥為新興之農特產品,名間鄉正大力推廣中;至於畜牧業,則以豬、雞之飼養為主。
- 連鎖超市
- 全聯福利中心名間店:彰南路46號
- 金融機構
教育
- 衛生福利部南投啟智教養院
- 南投縣私立弘明實驗高級中學附設國中國小
- 南投縣立名間國民中學
- 南投縣立三光國民中學
- 南投縣私立弘明實驗高級中學附設國中國小
- 南投縣名間鄉名間國民小學
- 南投縣名間鄉弓鞋國民小學
- 南投縣名間鄉新街國民小學
- 南投縣名間鄉僑興國民小學
- 南投縣名間鄉中山國民小學
- 南投縣名間鄉田豐國民小學
- 南投縣名間鄉名崗國民小學
- 南投縣名間鄉新民國民小學
- 南投縣私立弘明實驗高級中學附設國中國小
- 名間鄉立托兒所
- 中山示範所
- 新街所
- 松嶺所
- 大坑所
- 竹圍所
- 大庄所
- 名間鄉立圖書館
醫療
- 名間鄉衛生所
- 佑生中醫診所
- 新泰宜婦幼醫院(已歇業)
交通
路線號碼 | 營運區間 | 營運業者 | 備註 |
5 | 南投高中-水里商工 | 總達客運 | 原6311移撥 |
旅遊
- 廟宇/佛寺
- 松柏嶺受天宮:主祀玄天上帝,有台灣道教聖地之稱,也有玄天上帝總廟之名
- 北天宮:主祀玄天上帝,南田路312號
- 靈山禪寺(原名明山岩):員集路163號(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含光山白毫禪寺:萬丹村山腳巷74-1號(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善覺禪寺:供奉觀世音菩薩,彰南路357號
- 新街朝聖宮:主祀天上聖母,彰南路481號
- 松柏坑照南宮:主祀福德正神,松柏街245之1號
- 松柏坑崇受宮:主祀九天玄女,松山街36巷4號
- 炭寮仔天妃居所靜心閣:主祀:天上聖母,炭寮村下埔巷8之6號
- 名間福興宮:主祀天上聖母,福興巷5號
- 名間大賢宮:主祀開漳聖王,大廈巷88號
- 赤水青山寺:主祀釋迦摩尼佛,赤水村南田路244號
- 紀念園
- 萬丹山生命紀念園
- 帝皇嶺紀念花園
- 皇穹陵紀念花園
- 休閒
- 松柏嶺遊客中心
- 永濟義渡碑
- 七星陣地碉堡公園
- 波羅蜜大道
- 九二一震災紀念斜塔
- 名間茄苳神木公
- 京麟雕塑文化園區
- 赤水崎園區(赤水村)
- 茶香步道(三崙村)
- 坑內坑森林步道
- 名間鄉農會特產中心
- 南投縣松柏嶺高爾夫球場
農場、餐廳
- 茶二指故事館
- 桂花森林休閒農莊(百年桂花園)
- 緣園有機農場
- 茶米香休閒農場
- 森18休閒農場
- 坑內觀光休閒農園
- 協興製茶廠
- 香茗園樹葡萄農場
- 南投肉品市場-豬樂園
- 南田牧野家
- 木協台灣檜木坊
特產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