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青葉號重巡洋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青葉號重巡洋艦(日語:青葉,平假名:あおば/あをば)為大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青葉級重巡洋艦的首艦。本艦以京都府舞鶴市加佐郡的青葉山命名[1],艦內神社為青葉山的青葉神社。1926年9月25日下水,活躍於太平洋戰爭期間,1945年7月28日在吳港空襲中被重創後坐沉,戰後被打撈解體。
Remove ads
Remove ads
艦歷
兩艘古鷹級、以及兩艘青葉級重型巡洋艦中,加古、衣笠是在神戶川崎造船所建造的,而古鷹、青葉則是在三菱長崎造船所建造。在日本大正時代的日本海軍,將7000噸以上的巡洋艦稱為一等巡洋艦,不足7000噸的則稱為二等巡洋艦(參見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類別變遷[2])。1922年(大正11年)8月11日,預定建造的兩艘一等巡洋艦分別根據古鷹山和衣笠山而進行了命名[3]。10月9日,又決定將原定用於川內級輕巡洋艦的「加古」(根據加古川而來)改用於一等巡洋艦,因此預定中將要建造的一等巡洋艦將會有三艘[4][5]。1923年(大正12年)9月18日,繼之前已經決定了的加古、衣笠、古鷹三艘後,第四艘預定建造的一等巡洋艦根據青葉山命名[6]。
青葉號以暫稱艦名第4甲級巡洋艦的名義,於1924年(大正15年)2月4日正式開工建造。1926年(昭和2年)9月25日下水,第五戰隊(重巡洋艦古鷹、加古,輕巡洋艦川內號輕巡洋艦、由良號輕巡洋艦)參加了下水儀式;儀式由高松宮宣仁親王海軍少尉在古鷹號上主持[7]。1927年(昭和2年)9月20日舾裝完成[8][9]。同級姊妹艦衣笠1924年1月23日開工、1925年10月24日下水、1926年9月30日竣工。衣笠雖然正式開工建造的時間要比青葉早,但下水和完工卻都比青葉略晚一些。
1922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巡洋艦為基準排水量在1萬噸以下、火炮口徑不得超過8英寸(203.1毫米)。1930年《倫敦海軍條約》進一步作出限制,巡洋艦噸位限定為1850噸至1萬噸;其中主炮口徑超過6.1英寸的為甲級巡洋艦;5.1至6.1英寸的為乙級巡洋艦(1850噸以下的艦艇如果搭載了超過5.1英寸的火炮的話,也被視為巡洋艦)。1930年10月2日,日本作為締約國之一批准了《倫敦海軍條約》,加古級以及青葉級共四艘巡洋艦被劃分為甲巡洋艦(重巡洋艦),而日本原有的一等、二等巡洋艦劃分的方案因為與這一定義不同,也據此進行了修改。[10]。
Remove ads
1927年9月20日,青葉被編入佐世保鎮守府。同年12月1日,青葉與衣笠一同編入第二艦隊第五戰隊。[11]>[12] 第五戰隊共有一等巡洋艦4艘,旗艦加古,衣笠加入後旗艦變更為衣笠。[13][14]
1928年12月4日,第五戰隊參加御大禮特別觀艦式(橫濱,御召艦為榛名號戰艦)[15]。
1929年11月7日,古鷹脫離第五戰隊編制[16],第五戰隊共有三艘重巡(加古、青葉、衣笠)。
1930年12月1日,加古、衣笠轉為後備艦,古鷹重新加入第五戰隊,此時第五戰隊共有青葉、古鷹。
1931年12月1日,青葉、古鷹轉為後備艦,第五戰隊編制撤銷。[17]
1932年12月1日,青葉、加古、衣笠重新編入第五戰隊。[18]
1933年5月20日,第五戰隊編制再次被撤銷,青葉、加古、衣笠被編入第六戰隊[19]。 11月5日加古被轉出第六戰隊,古鷹則轉入進來,此時的第六戰隊包括青葉、古鷹、衣笠[20]。
1934年11月15日,青葉與衣笠轉籍入吳鎮守府。同日原青葉艦長三川軍一海軍大佐改任高雄級3號艦鳥海的艦長[21]。青葉艦長一職由軍令部副官伍賀啟次郎遞補敘任[22]。
1935年11月15日,青葉與衣笠被編入第七戰隊[11][12]。
1936年2月15日,古鷹被編入第七戰隊,此時第七戰隊共有青葉、衣笠、古鷹,司令為古賀峰一,旗艦為青葉[23]。10月,青葉與衣笠在夜間航行中發生意外碰撞:當時訓練結束後青葉、衣笠、古鷹三艦以單縱陣(艦艇排列成單列縱隊)航行,本來應該要減速至6節,但衣笠沒看到青葉的信號,維持9節航速前進,結果撞上了青葉的艦艉。衣笠的艦艏被撞毀,但除此沒有太大的損傷[24]。12月1日,青葉、衣笠、古鷹三艘重巡再次轉為預備艦。
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青葉參加了對華戰爭,在上海登陸作戰中進行對地支援。
1938年6月3日,原衣笠艦長松山光治海軍大佐改任高雄號艦長,時任青葉艦長廣瀨末人於是臨時兼任衣笠艦長。6月15日佐藤勉海軍大佐被任命為衣笠新任艦長,廣瀨不再兼任衣笠艦長一職[25]。同年11月始至1940年10月,青葉開始進行改造,將主炮更換為203毫米火炮。
1940年11月15日,青葉被編入第六戰隊,此時第六戰隊擁有三艘重巡(青葉、加古、古鷹)。[11]
1941年3月1日,衣笠也被編入第六戰隊,此時這兩級四艘重巡再次齊聚[12]。9月15日,原第二水雷戰隊司令五藤存知海軍少將轉任第六戰隊司令,青葉正式成為第六戰隊旗艦[26]。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青葉隸屬於日本南洋部隊(指揮官為第四艦隊司令長官井上成美,旗艦鹿島號)下的第六戰隊(指揮官為五藤,第一小隊青葉、加古,第二小隊衣笠、古鷹),參加了進攻特魯克環礁以及關島等一系列中太平洋作戰[27]。但另一方面,同樣發起於12月8日的威克島作戰中日軍被擊退。12月21日,日軍再度對威克島發起進攻,為此日軍投入了第二航空戰隊的兩艘航空母艦(飛龍、蒼龍),以及第八戰隊的兩艘利根級重巡(利根、筑摩),第17驅逐隊的兩艘驅逐艦(谷風、浦風)。第六戰隊的四艘重巡也參加了是次戰鬥。21日戰鬥開始,23日島上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投降。
1942年2月海軍隨軍作家海野十三搭乘青葉號,將期間艦上官兵的生活記載了下來,書中有提及艦上的生活條件相當艱苦。[28]
1942年4月,日本為了占領莫爾茲比港,而編成了MO攻略部隊(日方對MO作戰中意圖進行登陸作戰的相關艦隊、運輸船隊和海軍陸戰隊的稱呼),指揮官依然是第四艦隊司令長官井上。第六戰隊的四艘重巡也都參加了這次作戰,與驅逐艦漣一同擔任輕型航母祥鳳的護衛。這場戰鬥的主角是航母及其艦載機隊伍,其他水面艦艇都沒有在目視距離內遇到敵軍艦艇,因此青葉在戰鬥中並沒有發揮太大作用,主要出動搭載的水上飛機協助偵察美軍的動向。5月7日的空襲中,美軍飛機突破了青葉等的防空屏障,集中攻擊了祥鳳並將其擊沉。因為憂慮美軍再度發起空襲,第六戰隊中止打撈落水人員,向北退避[29]。5月8日,第六戰隊第2小隊離開,前往與MO機動部隊(日方對MO作戰期間參戰的正規航母及護航艦艇的稱呼)會合,而第1小隊(青葉、加古)則繼續參加MO攻略部隊,一同行動[30]。
5月下旬到6月上旬期間,青葉返回了日本吳港進行休整。中途島海戰後到7月上旬,第六戰隊各艦都一直在索羅門群島一帶活動。[31]
井上發布SN作戰(南太平洋方面對適合建設機場的地方的調查、機場建設工程以及已有機場的強化),第六戰隊也被投入其中參加各項任務[32]。7月14日,第六戰隊與第18戰隊以及一批驅逐艦一同被編列為新的外南洋部隊[31]。
Remove ads
1942年8月7日,第六戰隊為了對日軍在新幾內亞的進攻以及SN作戰進行支援,第一小隊(青葉、加古)正在向阿德默勒爾蒂群島進發,第二小隊則駛往拉包爾。就在同一天,以美國海軍陸戰隊為主力的大批盟軍部隊登陸瓜達爾卡納爾島(下簡稱瓜島)以及周邊島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爆發。得知這一消息的第六戰隊司令五藤沒有向上級請示,而是當即決定中止原定的計劃,第六戰隊的4艘重巡立即火速返回拉包爾,與第八艦隊司令長官三川軍一(曾任青葉艦長)海軍中將的旗艦鳥海號重巡會合。到當天傍晚,在拉包爾已經聚集起了8艘戰鬥艦艇(5艘重巡、2艘輕巡、1艘驅逐艦)。這支臨時拼湊出來的艦隊沒有進行事先的夜間列隊航行和轉向演練,就這麼直接往瓜島進發。[33]
薩沃島海戰發生於1942年8月8-9日夜間。8日早上,這支由三川率領的艦隊放出了4架水上飛機偵察瓜島及周邊的美軍動向。其中青葉派出的飛機偵察了瓜島附近,發回報告稱發現「圖拉吉島西南90海里有美軍戰艦1艘,圖拉吉海峽有重巡1艘、商船4艘、驅逐艦3艘,瓜島泊地有商船15艘、驅逐艦4艘、輕巡2艘」[34]。第八艦隊把這份報告和基地航空隊的報告綜合起來,作出了瓜島周邊美軍有「戰艦1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9艘、運輸船15艘」的判斷,決心實施夜間突擊[34]。在夜戰中,青葉的魚雷發射管被炮彈擊中,發生了小規模的火災,但沒有遭受其他嚴重的損傷[35]。本次戰鬥中,青葉全艦發射了200毫米主炮彈183發、120毫米高射炮彈84發、25毫米機槍彈190發[36]。
8月9日08:00,第六戰隊的4艘重巡和三川直接指揮的其他軍艦分離,駛向卡維恩。但在10日07:15,航行在青葉後方800米的加古遭到美軍潛艇的伏擊,被魚雷擊中沉沒。當時青葉雖然放出了水上飛機在戰隊前方進行警戒,但依然沒能阻止美軍潛艇的攻擊。第六戰隊受到攻擊後立即採取反潛的之字形航線前進,此時艦員已經非常疲勞,但是此後一路無事[37]。加古沉沒後,第六戰隊剩下3艘重巡。
8月24-25日,第六戰隊的3艘重巡與鳥海一起參加東所羅門海戰,為增援部隊的運輸船隊護航。不過這次和珊瑚海海戰一樣,也是航母之間的戰鬥,青葉在這場戰鬥中並沒有遇到敵人艦艇。
1942年10月,日軍為了在瓜島發動大規模進攻,而準備對島上部隊進行一次重要的補給,同時對島上的盟軍機場進行炮擊,意圖摧毀機場上的盟軍飛機和機場設施,減輕盟軍的空中威脅。接受了炮擊機場任務的第六戰隊在10月上旬進行了炮擊練習。10月11日,由兩艘水上飛機母艦和多艘驅逐艦組成的輸送部隊先行出發,同時第六戰隊和第11驅逐隊第2小隊的兩艘驅逐艦組成炮擊部隊(日方稱為挺身攻擊隊),也在同日稍晚的時候出發。[38]
10月11日深夜,炮擊部隊接近了薩沃島,但被埋伏在此地的美軍艦隊(重巡兩艘、輕巡兩艘、驅逐艦5艘)攔截,埃斯佩蘭斯海角海戰爆發[39]。炮擊部隊根據早前的偵察報告,斷定「敵艦隊不存在」,又由於當晚能見度很差,將在左舷前方發現的美軍艦隊誤認為是日軍先行進發的輸送部隊,排列在艦隊前面的青葉號甚至還向對方發送「我是青葉」的閃光信號。雙方接觸時伏擊的美軍正好搶占了T字橫頭,使得美軍可以充分發揚全艦隊火炮火力,而日軍炮擊部隊只能用前面艦隻的艦艏火力迎敵[40]。毫無準備的炮擊部隊受到美軍的迎頭痛擊,位置在最前面的青葉最先遭受攻擊,上層建築嚴重損毀,2號、3號炮塔被摧毀,艦橋前部、主炮方向盤、2號高射炮、水上飛機彈射器、輪機艙遭到損壞[41]。其中最嚴重的傷害來自於一發從艦橋正面貫穿而過的敵方主炮炮彈,第六戰隊司令部大量人員死傷,戰隊司令五藤也受了致命傷,在次日晨傷重死亡。喪失了作戰能力的青葉拉起煙霧撤離,共發射主炮彈7發,五藤在內79人戰死[40][27]。
青葉雖然負了重傷,但依然成功撤離。而緊跟在青葉後方的古鷹直接向前突擊迎戰,代替了青葉承受了接下來的美軍艦隊火力,終致損傷嚴重沉沒。同時驅逐艦吹雪也在交火中被擊沉。次日前來救援的驅逐艦中又有兩艘因為美軍的空襲而被擊沉。[39]
古鷹沉沒後,第六戰隊就只剩下了青葉和衣笠。10月15日下午,青葉返回了特魯克基地,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前往慰問,並視察損傷情況[40]。青葉被命中的炮彈中有相當多的啞彈,修理時的造船士官稱「假如這些炮彈全部爆炸了的話青葉就一定沉沒了」[42]。因為有如此多的啞彈,山本宣稱,「這次戰鬥我很有自信,我們一定沒有失敗」[40]。10月16日,青葉艦長久宗米次郎海軍大佐、古鷹艦長荒木傳海軍大佐被傳喚至聯合艦隊司令部,向聯合艦隊參謀宇垣纏海軍少將進行海戰報告,宇垣後來將敗因歸結為「事前偵察不充分、第11航空隊任務失敗、第八艦隊司令部對陸地方面的勤務以及所羅門方面的實情並不知曉、氧氣魚雷被誘爆」[40]。
遭受重創的青葉返回日本,10月22日抵達吳市的軍港[43],與在東所羅門海戰中受損的戰艦一同在吳海軍工廠進行修理。修理的內容包括將前艦橋改成三腳桅,改造艦橋,增設防空機槍。同時3號炮塔因為缺乏備用的炮管而被拆除,改為安裝一座25毫米3聯裝機槍[27]。
11月10日,第六戰隊被解散,需要大修的青葉被移籍至吳鎮守府部隊[44]。原第六戰隊僅剩下還能作戰的衣笠改為第八艦隊直屬[12]。11月14日,在瓜島海戰中衣笠被擊沉[45]。至此,艦型相似、從計劃建造開始就密切相關、建成服役後也基本一起行動的古鷹級和青葉級4艘重巡,就只剩下青葉一艘了。
Remove ads
1943年2月15日,大修完畢的青葉(沒有了3號炮塔)被編入第八艦隊[46]。當天青葉從吳港出發,20日抵達特魯克。3月2日,轉移到拉包爾,3日又抵達卡維恩,被基地的魚雷機部隊利用來作為魚雷攻擊的練習艦。2-3日間俾斯麥海海戰爆發,日軍運輸船隊幾近全軍覆沒。此次戰鬥後軍令部海軍大佐高松宮宣仁親王在總結時,認為戰鬥爆發時基地航空部隊卻在練習,也是失敗原因之一[47]。4月1日,鮫島具重海軍中將接替三川擔任第八艦隊司令。
當聯合艦隊和第11航空隊(東南方面艦隊)正在為伊號作戰進行準備之時,4月3日青葉在新愛爾蘭島卡維因的港內遭到美軍B-17轟炸機襲擊,中彈受創,36人死亡、75人受傷[48]。艦上魚雷被誘爆,導致青葉損傷嚴重,被迫在淺灘擱淺[49]。日軍嘗試派出輕巡川內將青葉拖曳回港,但青葉進水嚴重,只能派出工作船先行搶修[48]。當時跟隨山本一起到了拉包爾準備若號作戰的宇垣在日記中記載到:「好不容易才修好的船,剛被派過去,什麼都還沒做,就又受到了嚴重的傷害。昨天敵人進行偵察時,(我)就預感到會有危險,建議第八艦隊轉移錨泊地,結果還沒實施,就遭遇了如此不幸的打擊。」[48]
4月21日,川內終於能成功拖曳青葉。24日(也可能是25日)青葉被川內拖曳著回到特魯克,由工作艦明石號接舷進行應急修理[49][27]。7月25日青葉從特魯克出發,與運糧船伊良湖號以及兩艘驅逐艦一起組隊返回日本,8月1日回到吳港[50]。
重新返港的青葉再度接受大修,修理工作一直持續到11月24日[27]。這段時間內日本軍方曾經有過對青葉的改裝的討論,或者是航空巡洋艦,或者是伴隨高速艦隊航行的加油艦,但都沒有付諸實施[51]。青葉在維修時前艦橋加裝了21號雷達,同時也增設了防空機槍[27]。但是損壞的引擎部分並沒有徹底修理,最高航速降低到了28節[51]。
Remove ads
1943年11月25日,青葉被編入第一南遣艦隊第16戰隊。12月15日,青葉從吳港出發,途經馬尼拉,24日抵達新加坡。因為此時的青葉速度比較慢,也擔任了一些運輸任務。[27]
1944年2月27日,青葉從新加坡出發。3月上旬,青葉作為第16戰隊旗艦,與兩艘利根級重巡利根、筑摩一起,在戰隊司令左近允尚正海軍少將的指揮下,一同在印度洋執行對同盟國的交通線路的破襲作戰。3月15日,青葉回到雅加達,薩一號作戰部隊解散。4月23日,青葉前去救助觸雷的天霧號驅逐艦,24日偕同救上來的天霧艦員回到塔拉卡恩的港口。[11]
1944年6月上旬,青葉作為第16戰隊旗艦參加了渾作戰,和鬼怒號輕巡洋艦以及第27驅逐隊一同行動。7月5日,青葉進駐林加泊地,此後在當地從事訓練行動。[11]
10月中旬日軍開始準備捷號作戰。青葉最初隸屬於栗田健男海軍中將指揮的第一游擊部隊,18日凌晨隨大部隊一起從林加泊地出發。當天下午第16戰隊改由志摩清英海軍中將的第二游擊隊管轄。20日第16戰隊抵達汶萊。21日尚在澎湖的志摩下令第16戰隊就近與駐菲律賓的第14方面軍聯繫,向萊特島運輸增援部隊。由於戰事緊急,而第16戰隊又需要先從汶萊到馬尼拉去領取登陸用小艇,然後再到卡加延去搭載增援部隊,最後才到萊特島,左近允決定立即率隊出發(此時旗下共有旗艦重巡青葉、輕巡鬼怒、驅逐艦浦波)[52]。第16戰隊一路上為了防止美軍潛艇偷襲,以22節(41公里每小時)的高速進行之字形移動。這個決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戰隊在通過巴拉望水道時,美軍潛艇鏢鱸號(SS-227)、雅羅魚號(SS-247)雖然發現了第16戰隊,但無法占領攻擊陣位,未能展開攻擊[53]。
23日凌晨,戰隊還是難逃噩運,在馬尼拉灣口西南約70海里處遭遇了鯉魚號(SS-243)。04:30青葉號觀察哨發現右舷45度1500米外有3枚魚雷的航跡,青葉號艦長山澄忠三郎海軍大佐下令右滿舵全速前進,但依然被1枚魚雷命中右舷前部輪機艙處[53]。青葉當即右傾10度,右部輪機停機,18人當場死亡,3人受傷(後1人傷重不治),1人失蹤。中雷後損管對艦體進行注水,傾斜一度減少到9度,左後輪機依然可以運作,航速能達到9節[54]。但海水持續湧入,淡水儲備也即將告罄,艦上僅剩下2號、10號鍋爐還在工作,其餘鍋爐均已熄火,同時傾斜加大到了11度。05:45輪機全部停轉。08:15鬼怒開始拖曳著以7.5節的速度青葉行駛。此時青葉全艦隻剩下唯一一台鍋爐還在運作[55]。駐馬尼拉的第31特別根據地隊在收到左近允的求援電報後,從馬尼拉灣派出驅潛艇46號和長運丸趕去救援。14時左右,救援隊與第16戰隊會合,並在20:45一同抵達馬尼拉灣。22時,心急如焚的左近允在鬼怒上升起將旗,繼續執行任務,而青葉就留在當地進行搶修。但現有救援船隻排水能力不足,救援工作的進展並不順利[55]。
24日07:30起,美軍對馬尼拉先後發起了3波空襲,青葉15人死亡、43時受傷,其中08:15艦艏左舷位置、13:05右舷前部各受到一發近失彈襲擊,海水再度大量湧入。10:25青葉被迫向附近發送電報請求支援。當時正好在附近的乙類特設運輸船慶州丸響應了電報,13:50趕到青葉旁邊,全力協助青葉排水。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搶救,青葉的進水情況終於得到控制,在晚間被拖曳到馬尼拉卡維特港區進行修理。[11][55]
青葉經過應急修理後,恢復了5節的航行能力,於是接到命令和在雷伊泰灣海戰(又譯雷伊泰灣海戰)中受傷的重巡熊野一同返回日本。11月6日,青葉、熊野以及第31船團離開聖克魯斯群島,當天中午熊野受到美軍潛艇伏擊,被命中一枚魚雷,受到重創。本就只能勉強航行的青葉只好向熊野發出「我艦沒有拖曳能力」的信號,把熊野留在原地(25日,熊野受到美軍空襲,在聖克魯斯灣沉沒)。12月12日,傷殘的青葉在歷經千辛萬苦後終於回到吳港。[11]
Remove ads

青葉受到了魚雷攻擊後,預定要進行大修,但工廠方面認為,青葉並未算受到非常嚴重的損傷,因此沒有立即安排修理,而是讓青葉停泊在工廠附近,此時艦上載有3架零式三座水上偵察機。[27]
1945年2月下旬,青葉被指定為第一預備艦。[56]
1945年3月開始,美軍的航母艦載航空兵多次對吳港進行空襲,青葉也被作為防空炮台而參加對空戰鬥。[11]
4月20日,青葉被指定為第四預備艦[57]。6月20日,青葉又被指定為特殊警備艦[58]。7月24日,青葉在吳港空襲中被命中1枚炸彈,另有近失彈1枚,7月28日再次被命中炸彈4枚,艦艉幾乎被切斷,右舷傾斜坐底[59]。
青葉就這麼維持著坐底的姿勢,迎來了戰爭的結束。8月15日,轉為預備艦。11月20日,青葉被除籍。1946年11月,由播磨造船經手,青葉被解體。[11]
現今,海上自衛隊第1術科學校還保留著青葉艦艏裝設的菊花紋章,而在吳市海事歷史科學館則有青葉的主炮炮身尾部展出。
Remove ads
歷任艦長
- 大谷四郎 大佐:1927年9月20日 - 11月15日
- 井上肇治 大佐:1927年11月15日 - 1928年12月10日
- 日暮豐年 大佐:1928年12月10日 - 1929年11月30日
- 片桐英吉 大佐:1929年11月30日 - 1930年12月1日
- 古賀峰一 大佐:1930年12月1日 - 1931年12月1日
- 星野倉吉 大佐:1931年12月1日 - 1932年11月15日
- 小池四郎 大佐:1932年11月15日 - 1933年11月15日
- 杉山六蔵 大佐:1933年11月15日 - 1934年2月20日
- 三川軍一 大佐:1934年2月20日 - 1934年11月15日
- 伍賀啓次郎 大佐:1934年11月15日 - 1935年11月15日
- 平岡粂一 大佐:1935年11月15日 -
- 廣瀨末人 大佐:1937年11月25日 -
- 秋山勝三 大佐:1939年11月15日 -
- 森友一 大佐:1940年11月1日 -
- 久宗米次郎 大佐:1941年7月25日 -
- (兼)荒木傳 大佐:1942年11月10日 - (本職:筑摩艦長)
- 田原吉興 大佐:1942年12月31日 -
- 山森龜之助 大佐:1943年2月24日 - 1944年6月4日[60]
- 山澄忠三郎 大佐:1944年6月4日[60] - 1945年1月1日[61]
- (兼)村山清六 大佐:1945年1月1日[61] - 1945年8月15日[62] (本職:吳海軍港務部長)
沒有注釋的條目,參看『艦長たちの軍艦史』90-93頁、『日本海軍史』第9巻・第10巻「將官履歴」。
同級艦
注釋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