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青島基督教青年會舊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36°03′55″N 120°18′56″E 青島基督教青年會舊址位於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浙江路9號(含7號),建於1910年代,一些資料將其稱為「張勳公館」。曾先後為基督教青年會會址、青年中學、青島教育學院校址。現為市南區一般不可移動文物。
歷史
浙江路7號、9號建築約建於1913-1914年,1913年地籍圖記載此處地塊屬於華人買辦石子元[註 1][1][2][3]。
相當一部分資料稱此處曾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張勳的公館。青島學者魯海稱張勳在中華民國政府成立時在青島購地築成公館作為退路,曾在此暫居,並為籌備復辟與寓居青島的恭親王溥偉、前學部副大臣劉廷琛等聯絡[4]。也有說法稱張勳1917年購入此樓作為公館[1][5]。另有觀點認為該建築與張勳的聯繫尚無可靠資料佐證,眾多說法可能僅來自坊間傳說和猜測[2]。
1931年秋,基督教青年會青島分會購入該地作為新會址,該會1908年初創,1924年重建,曾在此舉辦公益慈善活動及學術講座[5],設有俱樂部、圖書館、遊藝社[4],作家老舍曾受邀在此演講[6]。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該會活動停止[6][7]。1946年8月,基督教青年會使用此處房產開辦青年中學,1947年設初中5個班,有學生268人,教職員17人[8]。1952年,青年中學改為山東省青島第十二中學[9](今青島外事服務職業學校),隸屬於青島市教育局,其後遷至太平路77號[10]。
1954年,青島教師進修學院始設於此,1970年撤銷,恢復建制後於1981年由廣饒路遷回浙江路校址。1983年改名為青島教育學院[11][註 2],1987年遷至新校址[12]。2000年,該建築以「教育學院」之名列入第一批青島市歷史優秀建築名單[13]。該址2000年代曾為酒店[2]。2007年,該建築遭到違規翻修,因該建築為歷史優秀建築,大規模改建應經文物局批准、規劃局審批,但青島市規劃局、青島市文物局均稱不知情[14]。2012年11月6日,該建築列入市南區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一般不可移動文物)名錄[15]。2015年,該建築再次改造後改為養老院至今[16]。
Remove ads
建築特色
浙江路7號、9號由前後兩座建築組成[2],主樓坐北朝南,占地面積3308.68平方米,建築面積3041.75平方米,磚木結構,地上2層,地下1層,有閣樓。正立面對稱設計,花崗岩牆基,水刷牆,牆面開矩形條窗。主入口位於正立面中央,沿東西兩側8級石階通往一層,上方二層為圓形敞廊,頂部起曲線山牆。東西轉角設塔樓,塔頂為綠色盔頂,局部有花飾、石雕。屋頂為紅瓦蒙莎屋頂,開方窗。樓內木板地面,層高約4米,門、窗、扶手等處雕刻花飾。[5][17][18]
該建築在復古樣式中具有折衷主義色彩[5],比例協調,莊嚴氣派,其布局構圖與同時代建造的國民黨青島市黨部大樓及後來建成的東萊銀行大樓有相似之處[2]。有觀點認為該建築從規模上看最初作為獨戶住宅的可能性不大,可能是旅館或辦公樓[17]。
2007年翻修時,該建築外牆雕花裝飾全部被剷除,主入口門廊拆除改建,外牆塗成橘紅色,屋頂原裝的牛舌瓦改為板瓦,內部也經歷了改建[14]。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