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青島清真寺 (常州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青岛清真寺 (常州路)map
Remove ads

36°03′42″N 120°19′30″E

快速預覽 青島清真寺, 概要 ...

青島清真寺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常州路9號,其建築初建於1898年,原為德商哈利洋行臨時建築,1929年改為清真寺,2007年新清真寺建成後停用。現為市南區一般不可移動文物

歷史

常州路青島清真寺所在院落最初為鄰近清軍總兵衙門左營的一片中式平房[1]。德軍占領青島後的1898年,此處建成兩座呈「T」字形排列的平房,其中南側平房為哈利洋行青島分行於1898年9月2日青島第一輪土地拍賣中購地所建,前部用作商店,後部為倉儲、居住之用[2]。該建築早期用途曾被誤認為「德國第一郵政代理處」[2][3]。1901年3月,哈利洋行在蘭山路的新樓啟用,舊平房此後由要塞工程局使用。1907-1908年間,要塞工程局將原哈利洋行平房後側的平房部分拆除以增建二層後樓[1]。1914年日軍占領青島後此處用途不詳。

青島地區原非回民聚居區,膠濟鐵路開通後始有回民從山東內陸到青島謀生[4]。1928年,阿訇王萬英在河南路租平房兩間作為禮拜場所。1929年,回族將領馬福祥就任青島市市長,其隨員多為回民。同年,經馬福祥支持,王萬英等人募捐購入常州路數座房屋,其中常州路9號原哈利洋行臨時商店及後側二層樓房改建為清真寺[1]。「文革」期間清真寺曾遭破壞,宗教活動停止,房屋挪作他用。1981年,經青島市人民政府撥款,清真寺全面維修,1982年7月23日開齋節恢復開放[5]

2000年,該建築以「德國第一郵政代理處舊址」之名列入第一批青島市歷史優秀建築[6]。2007年,同安路562號新清真寺建成開放[1],常州路舊清真寺停止使用。曾有穆斯林呼籲舊清真寺重新開放,未果[7]。2012年11月6日,該建築列入市南區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一般不可移動文物)名錄[8]。2021年,此處改為咖啡館及餐廳[9]

Remove ads

建築特色

常州路青島清真寺占地面積1508平方米,建築面積436.4平方米,磚石結構[10]。前樓一層,檐高2.6米,紅瓦坡屋頂,淺色外牆,正立面山牆在改建為清真寺後為三個仿圓頂形狀,山牆下嵌有一塊石刻,上刻「P.S. 1898」字樣。主入口位於正立面山牆下。後樓二層,紅瓦坡屋頂,屋檐出挑,二層開長條窗,外牆轉角、檐部以紅磚裝飾,其入口位於前樓內,樓內設花崗岩懸挑式樓梯及鐵製扶手[1]。清真寺一層設辦公室、會議室、伙房、浴室,二層為禮拜堂[11]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