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鞆之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鞆之浦
Remove ads

鞆之浦(日語:鞆の浦とものうら)是位於廣島縣福山市鞆地區沼隈半島南端的港灣及其周邊海域。

快速預覽 鞆之浦, 原文名 ...

簡介

如今,人們常將鞆港周邊的市街區域也統稱為「鞆之浦」,但「鞆之浦」本意為「位於鞆的入海口」,特指以鞆港為中心的備後灘海域。

沿岸區域及離岸島嶼群於1925年被指定為「鞆公園」,獲評國家名勝及國家公園。[1]1934年3月16日起這裡被指定為瀨戶內海國立公園。當時的紀念郵票和明信片上,可見描繪鞆之浦景致的作品。鞆之浦所轄島嶼包括仙醉島、躑躅島、皇后島、弁天島、玉津島及津輕島。

瀨戶內海的海流在漲潮時從豐後水道紀伊水道湧入瀨戶內海,於瀨戶內海中央的鞆之浦近海匯合;退潮時則以鞆之浦為界向東西兩側分流。換言之,鞆之浦正是潮汐流向逆轉的分界點。在以陸地為航標的「陸地導航」盛行的時代,穿越沼隈半島外海的瀨戶內海時,必須在鞆之浦等待潮汐轉向。正因如此獨特的地理條件,自古便以「候潮之港」聞名,大伴旅人等詩人在《萬葉集》中皆曾吟詠此地。[2]此外,鞆地區亦被視為《魏志倭人傳》記載的投馬國可能遺址之一。

Thumb
瀨戶內海國立公園指定時發行的紀念郵票(1939年)

作為鞆之浦港口城鎮的鞆地區,至今仍保留著古老街巷風貌,1992年入選都市景觀百選,2007年更獲評「日本百大歷史風土美景」。1927年,「鞆之浦·屋島·若狹高濱」更入選日本二十五勝海岸名勝。全國僅鞆港完整保留了江戶時代港口設施全套體系:「常夜燈」、「雁木」、「波止場」、「焚場」、「船番所」。[3]江戶中期至後期的町繪圖所描繪的街道至今仍基本完整保留,當時的町繪圖至今仍可作為現代地圖使用。在全國範圍內除鞆之浦外別無僅有。[4]

Thumb
鞆之浦

自古以來這裡便是影視劇取景地,[2][5]尤其因2008年上映的《懸崖上的金魚姬》而聞名——宮崎駿導演在此構思創作,[6][7][8]此後影視作品取景活動日益增多。[9][10][11]當地亦被稱為「金魚姬之鄉」。[12]

2017年11月,以「福山市鞆町傳統建築群保存地區」之名,其8.6公頃區域被指定為重要傳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區[13]2018年5月獲評日本遺產

該區域於2018年11月14日註冊為港灣綠洲,以福山市營渡船場為代表設施,作為「潮候港·鞆之浦」港灣綠洲,同時承擔著觀光交流樞紐的功能。

Remove ads

歷史

古代

「吾妹子所見鞆之浦的礫石樹雖常在,卻再無相見之人(大伴旅人)」以及「每當望見鞆之浦礫石灘的礫石樹,相見的妹妹豈會忘卻我 (大伴旅人)」等,編纂於759年的《萬葉集》中留存著八首歌頌鞆之浦的歌謠。雖然此前鞆之地的形成過程尚不明確,但根據遺蹟分布情況推測,彌生時代此地很可能已形成一定規模的聚落。

平安時代初期,靜觀寺醫王寺相繼在鞆近郊創建,成為備後國南部的布教據點。京都八坂神社的主神社——沼名前神社,其存在更被載入平安時代的法令《延喜式》。至江戶時代,狹窄街巷中已林立著19座歷史悠久的寺院及數十座大小神社,其繁榮景象可見一斑。

中世時期

Thumb
諸國六十八景

該地區曾處於渡邊氏的統治之下。1336年,足利尊氏多多良濱之戰獲勝後,於進京途中在此地接受光嚴上皇頒布的討伐新田義貞院宣南北朝時期,鞆之浦海域至鞆地區多次爆發北朝南朝的激戰(鞆合戰),靜觀寺五重塔等珍貴文化遺產因此損毀。

戰國時代毛利氏在鞆中心地帶修築「鞆要害」(即現今鞆城),使此地成為備後國的重要據點之一。

1573年,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將軍足利義昭織田信長驅逐出京都後,在毛利氏等勢力支持及渡邊氏協助下於1576年將據點遷至鞆,伺機討伐信長。據傳包括伊勢氏上野氏大館氏等幕府名門子弟亦投奔義昭,下駐鞆地。因此該地亦被稱為「鞆幕府」。[14]此外,該地正是足利尊氏接收促成室町幕府成立的院宣之地,幕末史學家賴山陽曾以此喻稱:「足利(室町幕府)始於鞆,終於鞆」。

尼子氏滅亡之際,自播磨國上月城押解途中遭誅殺的山中鹿之助首級被送抵鞆,足利義昭與毛利輝元親臨驗屍。作為遺蹟,首級埋葬處至今仍存。

Remove ads

近世

Thumb
常夜燈
Thumb
雁木

進入江戶時代後,由統治備後國的福島正則開始修築以鞆要害為核心、環繞市街地的大型城郭「鞆城」,但此舉觸怒德川家康,工程被迫中止。此後,取代福島氏的德川家康堂弟水野勝成成為備後福山藩領主,並在鞆城舊址設立奉行所(鞆奉行所)。當時勝成的兒子、第二代藩主水野勝俊因居住於鞆地而被尊稱為「鞆殿」。此地亦屢次被指定為朝鮮通信使停泊點。1711年第八次通信使行程中,隨行官員李邦彥曾下榻福禪寺,他從寺內眺望鞆之浦的景致,盛讚其為「日東第一形勝」(意指朝鮮以東世界最秀麗的勝境) ,此文裱框後懸於福禪寺對潮樓內。1814年,旅居此地的賴山陽將大坂屋門樓命名為「對仙醉樓」並留下題匾。其《對仙醉樓記》中將窗外景致描繪為「山紫水明處」,此成語即由此處得名。[15]

然而明治時代後,船舶進入動力船主導時期,航海技術發展使「近岸航行」取代「近海航行」成為主流,鞆之浦作為候潮港的必要性逐漸減弱,備後地區的港口樞紐重心遂大幅轉移至尾道

Remove ads

近代

Thumb
攝政宮(後來的昭和天皇)於鞆之浦鯛魚網觀禮活動

進入近代後,鞆之浦的樞紐地位持續衰落。儘管1913年鞆輕便鐵道開通提升了陸路交通便利性,但受制於半島尖端地處孤立的地理環境及可開發平原稀缺等因素,終究未能跟上現代化浪潮。鞆輕便鐵道的使用量在太平洋戰爭結束後達到頂峰,隨後持續下滑,最終因運營虧損等原因於1954年廢止。其遺蹟大致對應現今的縣道22號福山鞆線

另一方面,作為名勝勝地,自明治時代起便深受天皇皇后等皇室成員青睞的仙醉島、弁天島等東岸景觀,與毗鄰沼隈半島西部的磐台寺觀音堂(阿伏兎觀音)並列獲得高度評價,早早被指定為國立公園。

如今往來鞆港的商船已寥寥無幾,除聯絡船、觀光船及港內造船廠(本瓦造船)的維修船外,該港基本僅作為漁港使用。該地區亦以真鯛捕撈而聞名。[16]正是這種狀態使其免於開發浪潮的吞噬,得以保留古寺星羅棋布的古老街景。

港口

鞆港

鞆之浦地區最大的港口,亦稱鞆之津。該圓形港灣完整保留著近代港口設施。根據《港口法》,1961年被劃歸福山港管轄。江戶時代經大規模整修,該時期建造的「常夜燈」、「雁木」、「波止場」、『焚場』、「船番所」等港口設施,至今仍是全國唯一完整保存的實例。縣營棧橋至走島間每日有5班往返的定期聯絡船停靠。

原港

位於鞆町東側的漁港,是鞆之浦規模最小的港口。呈方形構造,東側設有防波堤。

平港

毗鄰鞆港南側的港口。同樣為方形構造,防波堤延伸至南側的玉津島,規模僅次於鞆港。港內設有本瓦造船公司的工廠。

島嶼

  • 仙醉島:鞆之浦最大的島嶼,也是該地區的象徵。島嶼無人居住,但島上設有酒店、公共旅館、露營地和海灘,遊客可以乘坐福山市運營的渡輪往返於大陸。
  • 大可島:位於鞆港東側的島嶼。因慶長年間修築鞆城而被填海造地,現已與陸地相連。南北朝時期曾築有大可島城,並在此發生過戰役。島頂建有圓通寺。江戶時代設立了監視船隻往來的遠見番所。此外,大可島山麓曾有繁華的游廓,1678年編纂的《色道大鑒》將其列為全國代表性25大游廓之一,至今仍保留著游廓建築遺蹟。
  • 躑躅島:無人島
  • 皇后島:據說,神宮皇后曾到訪此地,故得名「皇后島」。島上的山頂安葬著奉行國務大臣荻野重富的妻子。
  • 弁天島:無人島
  • 玉津島:無人島
  • 津輕島:無人島
Remove ads

交通

鐵路

巴士(鞆鐵巴士)[17]

  • 鞆線:福山站南口 - 鞆車庫前 - 鞆之浦(鞆鐵巴士中心) - 鞆港
  • 沼南線:松永站南口 - 沼隈支所 - 荒神社前 - 鞆港 - 鞆之浦 - 鞆車庫前 每日兩次往返
  • 鞆之浦小巴:市營中島住宅前 - 巴士中心 - 鞆支所 - 平二會館 - 荒神社前 僅工作日每日三次往返
  • 福山市內定期觀光巴士:福山站南口 - 福山汽車鐘錶博物館 - 明王院 - 鞆之浦( - 福山站)
    • 2024年4-7月及9-12月(至12月22日)的周末及節假日每日1班

航線

Thumb
平成伊呂波丸
  • 福山市營渡船(平成伊呂波丸)[18]:鞆港(市營渡船) - 仙醉島
  • 走島汽船[19]:鞆港(縣營棧橋) - 本浦(走島) 每日五次往返
  • 瀨戶內巡遊[20]:鞆港(縣營棧橋) - 尾道站前棧橋(尾道) 2024年3月9日-11月17日期間的周六、周日及節假日每日兩次往返

1954年之前,鞆鐵道線曾以福山站為起點與終點,後於昭和29年廢止。現今的「縣道福山鞆線」基本沿襲其軌道遺蹟。

以鞆之浦為舞台的作品

  • 《萬葉集》

吾妹子(わぎもこ)所見 鞆之浦的 籬笆木 雖常在 不見所見之人矣 (大伴旅人

鞆之浦的 礁石籬笆木 每每望見 相見的妹妹 豈能忘卻 (大伴旅人)等共八首。

  • 春之海》(1929年)

音樂家兼箏曲演奏家宮城道雄在八歲失明前,曾於父親故鄉鞆之浦由祖父母撫養長大。宮城道雄將鞆之浦海景烙印於心,以此為靈感創作了箏曲《春之海》。他在隨筆集《春之海》中一篇題為《鞆之津》的文章裡寫道:"我家自祖輩起便是廣島縣鞆人。父母移居神戶不久我便出生,雖被登記為神戶人,但內心始終將祖輩的鞆視為故鄉。"

  • 源氏物語》(1951年)

紫式部原作,長谷川一夫主演,新藤兼人編劇,吉村公三郎執導的大映電影[5]

  • 《今宵一夜》(1954年)

廣津和郎原作,八千草薰主演,千葉泰樹執導的東寶電影

  • 《花頭巾》(1956年)

市川雷藏主演,衣笠貞之助編劇,田坂勝彥執導的大映電影[5]

  • 《劍》(1964年)

三島由紀夫原作,市川雷藏主演,三隅研次執導的大映電影[5]

《遊俠列傳》(1970年)

高倉健主演,小澤茂弘執導的東映電影[5]

  • 《東京警備指令》(1971年)

大映電視室(現大映電視)製作,宇津井健主演的電視劇。第307集《教育媽媽的後門入學作戰》主要在當時的鞆海濱酒店與仙醉島新錦水國際酒店取景拍攝。

  • 《我們的勳章》(1975年)

日本電視台播出的由松田優作中村雅俊主演的刑警劇。第17集《搖籃曲》中,幾乎全劇都在鞆之浦及周邊取景,包括鞆的古老街景、仙醉島以及阿伏兎觀音等場景。2015年電視劇《流星休旅車》中,曾以西島秀俊香川照之老家為背景的場景也出現在畫面中(松田優作飾演的黑幫在鞆之浦與人搏鬥,將對方從雁木拋入海中的場景)。標題《搖籃曲》的靈感源自鞆之浦傳說:據傳平家被源氏追擊至此,遺棄在上臈(最高階女官)們最終淪為妓女,此地被視為日本妓女發祥地。

  • 《鞆之津茶會記》(1986年)

以茶會紀實形式虛構描繪豐臣秀吉崛起、朝鮮出兵至其歿世的時代風貌。井伏鱒二晚年著作,福武書店出版。

  • 《鞆之浦殺人事件》(1988年)

內田康夫推理小說,光文社出版。

  • 《陽炎3》(1997年)

高島禮子主演,吉田啟一郎執導的松竹電影[5]

  • 《間諜佐爾格》(2003年)

伊恩·格雷主演,筱田正浩執導[5]

  • 攝影展《尾道之旅》(2006年)

表參道Hills舉辦德國導演維姆·文德斯紀行攝影展

改編自邊見淳原著,反町隆史主演,佐藤純彌執導的東映電影[5]

改編自野坂昭如原著,松嶋菜菜子主演,佐藤東彌執導的電視劇[10]

  • 《白椿》(2007年)

改編自夢野久作原著,畑野浩子主演,秋原正俊執導的數字電影。以鞆之浦為舞台,描繪家庭離散的劇情片。[10]

宮崎駿於2004年11月公司旅行時鐘情於鞆之浦,2005年春季租下整棟房屋駐留兩個月,2006年夏季更過著自炊自食的漫步生活,最終將其電影化為《懸崖上的金魚姬》。[21][22]

  • 《少女們的指南針》(2011年)

成海璃子主演,長崎俊一執導[5]

X戰警》系列第六部(金剛狼衍生系列第二部),休·傑克曼主演,詹姆斯·曼高德執導。[5][9][22][10]

改編自育江綾原著,由長澤雅美岡田將生主演的東寶電影。[5][10][22]開場長澤雅美與高良健吾乘坐巴士上學的場景等。長澤身著浴衣前往煙花大會的場景[23],以及後半段長澤與岡田將生各自清算過往時岡田坐著的雁木長椅——該場景取景地位於《流星休旅車》中西島秀俊與香川照之老家設定地點前,與《我們的勳章》第17集中松田優作將黑幫成員扔進海里的場景完全相同。

岩佐美咲(當時AKB48成員)的單曲。[24][25]秋元康作詞。創下Oricon單曲CD排行榜首周登頂紀錄(日榜、周榜均首周奪冠)。岩佐美咲還因為這首歌被福山市任命為「福山・鞆之浦応援特別大使」。[26][27]

  • 《計程車司機推理日誌》第35話:岔路口的乘客 瀨戶內尾道~「道之驛」連環殺人事件~(2014年10月11日播出)

渡瀨恆彥主演的朝日電視台電視劇[10]

  • 《流星休旅車》(2015年)

重松清原作,西島秀俊香川照之雙主演電視劇。劇中設定鞆之浦為永田一雄、忠雄的故鄉[5][22]

島田庄司原作,玉木宏主演,和泉聖治導演[5][22]

空知英秋原作,小栗旬主演,福田雄一導演[5][10]

  • 《婚活巡航》(2017年)

風間杜夫主演,金子修介導演[10]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