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音速青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音速青春
Remove ads

音速青春(英語:Sonic Youth)是一支發跡於美國紐約市搖滾樂團,成立於1981年,於2011年解散。創始團員瑟斯頓·摩爾主唱吉他)、金·戈登(主唱、貝斯、吉他)和李·拉納爾多(主唱、吉他)的名字貫穿於樂隊始終;在與數名鼓手的短期合作後,1985年,樂隊邀請史蒂夫·雪萊)加入。這四人成為了樂隊的核心。此外,吉姆·奧洛克(貝斯、鍵盤、吉他)於1999年至2005年間、馬克·艾伯德(貝斯)於2006年至2011年間亦為樂隊的成員。

快速預覽 音速青春, 組合 ...

成軍初期,音速青春代表了紐約市的「無浪潮英語No Wave」藝術與音樂風向。音速青春也身兼美國首波噪音搖滾浪潮的推手,在美國日益蓬勃的地下音樂界間,特立獨行地演繹了他們的硬蕊龐克思潮,引領群眾聚焦於音樂型態的DIY倫理、取代鑽研獨特音色。音速青春因此常被視為另類搖滾風潮興起的核心人物。

音速青春的樂風受到了廣泛多樣的影響,從原始龐克音樂家帕蒂·史密斯作曲家約翰·凱吉,以及安雅·菲利普斯,無所不包。他們以「重新定義了搖滾吉他的能力範圍」[1]而廣受讚揚。他們大量使用各式非傳統吉他定弦,並以鼓棒、螺絲起子等物品加工吉他,改變樂器的音色

Remove ads

歷史

1980年代

摩爾和瑞納多(一起或各自)更早的開始和各種短期的朋克搖滾團體一起進行表演。瑞納多是「葛林‧布蘭卡(Glenn Branca)」合奏團的成員。摩爾和戈頓後來也和布蘭卡合奏團一起表演。戈頓具有藝術背景,在二十世紀80年代早期,紐約市的藝術界和音樂界之間有相當大的交集。在「葛林‧布蘭卡」和「Rhys Chatham」合奏團短暫的合作之後,戈頓開始和各種各樣的音樂團體進行表演。她和摩爾在音速青春正式成立之前就開始了約會;後來他們結婚並有了一個女兒「可可海列寇頓摩爾」(Coco Hayley Cordon Moore)。

音速青春最早的演出之一是1981年6月在紐約市蘇活區的「White Columns」展廳舉行的一個為期10天的會演;這個名為「噪音盛宴」(Noise Fest)的會演由摩爾組織,布蘭卡和查森的合奏團也參加了這個會演。在這個演出中音速青春的陣容為:摩爾、寇頓、鼓手理查‧艾德森和鍵盤手安‧德馬汀斯。德馬汀斯沒有堅持到下一次的演出,然而隨後瑞納多幾乎立刻加入進來。摩爾在這個音樂會之前就確定了「音速青春」這個名字:把「MC5」樂隊的「音速弗瑞德‧史密斯」(Fred "Sonic" Smith)和雷鬼藝術家「Big Youth」的名字組合在一起。

Remove ads

音樂作品

錄音室專輯

更多資訊 發行日期, 專輯名稱 ...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