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韻海鏡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韵海镜源
Remove ads

《韻海鏡源》(c. 780)由唐朝官員、書法家顏真卿(709–785)編寫,是第一部依音排序的韻書。儘管《韻海鏡源》早已散佚,《佩文韻府》(1711)等後世字典仍遵循了它依聲調韻母排列小韻順序的體例。

快速預覽 漢語名稱, 簡化字 ...
Thumb
《韻海鏡源》撰者顏真卿
Remove ads

內容

《韻海鏡源》360卷共收字26911個。從任何標準看,這都是一部非常大的字典,「從當時的標準看,它就是非常大的一部書」。[1]之後至少兩個世紀內,《韻海鏡源》都是收字最全的漢語字典,直到《集韻》(1039)收字53525個才超過它。

與同時代另兩本超過100卷的字典(諸葛潁(539-615)《桂苑珠叢》和《字海》100卷對比,《韻海鏡源》「更是一部不可思議的辭書作品」。[2]:178


漢語詞典傳統上可分為字典和辭典兩類,《韻海鏡源》是最早的辭典兼韻書。[3]早期的韻書只含《聲類》(c. 230)和《切韻》(601)中的字,如《唐韻》(720)。

773年,顏真卿集結不同背景的學者50餘人於故鄉湖州編寫《韻海鏡源》,其中有許多是他的文友,如道家詩人張志和、禪宗僧侶釋皎然,和《茶經》編者陸羽[4]同年用於存放《韻海鏡源》的「韻海樓」落成,其於1666年經歷重修,目前為浙江省湖州市市政圖書館與文化中心。

《韻海鏡源》不只有單音節的字,還有多音節的複合詞及少量成語。這使它成了真正的詞典。[5]

《韻海鏡源》中的字在音韻上依《平水韻》的106韻排序。

元朝陰時夫《韻府群玉》(c. 1280)、明朝淩稚隆《五車韻瑞》(1592)、清朝佩文韻府》(1711)均用了《韻海鏡源》的106韻體例,增廣了收字並糾正了錯漏,最終收10257字頭、212卷。[6][2]:330


《駢字類編》(1728)是第一部拋棄了《韻海鏡源》依末字聲調和韻母排布的系統的詞典,改用依首字。[6]

Remove ads

另見

參考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