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騙局 (電視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飞天大盗
Remove ads

大騙局》(英語:Hustle)是一部英國電視劇,由Kudos電影及電視製作公司(Kudos Film & Television)為英國廣播公司一頻道製作。該劇製片人為托尼·喬丹英語Tony Jordan,首輯於2004年播出。劇情主要圍繞一夥詐騙犯,他們擅長於「放長線釣大魚」,而這種詐騙手段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但是比起一般的詐騙回報更豐。2012年2月17日,該劇大結局上映,全劇共8輯。[1]

快速預覽 大騙局 Hustle, 格式 ...
Remove ads

製作

構想

《大騙局》很大程度上脫胎於2002年首播、由同一班底製作、題材類似的熱播電視劇集《軍情五處》。[2] 該劇的執行導演貝瑞特·奈魯利英語Bharat Nalluri,在2002年初拍攝《軍情五處》第一輯時構思了該劇的雛形。[3] 在某天拍攝結束乘計程車回家時,奈魯利將這個概念稿交給《軍情五處》的製作公司——Kudos電影及電視製作公司的主管簡·菲特斯通(Jane Featherstone)。[3][4] 菲特斯通此十分感興趣,於是她雇用了肥皂劇《東區人》的領銜編劇托尼·喬丹(Tony Jordan),[5] 讓他把這個創意寫成一個可行的原始劇本。[6]

喬丹很快寫出了一些原始劇本,並由菲特斯通上報給英國廣播公司;戲劇委員會的主席加雷思·尼姆(Gareth Neame)迅速批准製作一部六集的劇集。[2] 菲特斯通成立了一支創作隊伍,其中成員有不少來自於《軍情五處》劇組,包括製作人西蒙·克勞福德·柯林斯(Simon Crawford Collins)和合作編劇馬修·格拉漢姆(Matthew Graham)。[2] 在創作最初的幾集時,喬丹從諸如《天龍特攻隊》、《刺激》、《致命賭局》等好萊塢電影和電視裡的傳統長線騙局、劫案情節中尋找靈感。[6] 菲特斯通曾表示:「我和貝瑞特初談的時候,《十一羅漢》正好在上映,我認為這個片子給了我們一些啟迪,但是我們是從所有同類型的電影和書籍中汲取的靈感……我們希望創作一部集這些電影的力量、熱情、類型以及純粹娛樂價值觀於一身的劇集。」[7] 同時,編劇還嘗試從當時的大片《十一羅漢》和《諜中諜》汲取成功經驗;在2003年12月的一次採訪中,克勞福特解釋道:「[這類節目]獲得成功是因為群體內有趣的互動……而且故事大綱前後無關。」 [8]

Remove ads

演出陣容

當《大騙局》的拍攝獲批後,製作團隊開始尋找主演和各集「目標」(受騙者)的扮演者。工作最初開展得十分艱巨:克勞福德表示,他「當時就想『這部片子這麼棒,到底怎麼才能找到與之相稱的演出陣容呢?』……托尼創作出了栩栩如生的角色,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而且還必須組成一個雖然特別、但是真實可信的『大家庭』」。[9] 曾因《國際會議歸來》(The Man from U.N.C.L.E.)一片獲奧斯卡提名的影星勞勃·沃恩成為了飾演老奸巨猾的「下套人」艾伯特·斯托勒(Albert Stroller)的不二人選。[9] 在和沃恩共進午餐後,克勞福德「立馬意識到他可以讓艾伯特一角更加立體」。 [9] 沃恩很快應邀出演該角色,並於次日進場拍攝。[10]

喬丹的劇本需要組成一個詐騙五人團隊,成員的年齡、相貌和經歷都大相逕庭。[11] 製作組請來當時在皇家國立劇院主演亨利五世艾哲倫·雷斯特飾演團伙頭目麥可·斯通(Michael Stone);[12]馬克·沃倫英語Marc Warren飾演「局中人」丹尼·布魯(Danny Blue);[12][13]勞勃·格萊尼斯特英語Robert Glenister飾演「疏通人」阿什利·摩根(Ashley Morgan)。[13] 儘管出演了多部電影和舞台劇,對於電視觀眾來說,萊斯特還是張陌生的面孔,在《大騙局》上映之前,他在電視上的出鏡時間不超過2個小時。[6][14] 萊斯特解釋說,他「不能想像自己要多年扮演同一個角色,但是《大騙局》是完全不同的。在第一次彩排時我們需要表演一出舞蹈,而之後我就不斷在變換各種口音,當時我就想『我這是在天堂吧,這實在太棒了!』」。[14]

賈米·莫瑞飾演的「誘餌」斯黛西·門羅(Stacie Monroe)是主角中唯一的女性。[13]《大騙局》製作團隊的一名成員曾形容莫瑞是「稀世之寶——一位能夠真正表演的美麗女演員」。[15] 身高5英尺7英寸(170厘米)的她在試鏡時穿著厚底鞋,以符合劇本中對斯黛西的描寫,「腿綿延數英里」,[16] 當聽到自己要和名角沃恩、萊斯特同台演出時,她感到「十分驚恐」,表示「在我們拍攝首場戲時我表現得十分惶恐,我相信在電視上會很明顯能看出來。當真正看到成片後,我完全驚訝地發現根本無法看出自己實際是多麼害怕的。我當時不斷在想,『哦,天啊!我在和艾哲倫·雷斯特和勞勃·沃恩』一起工作。現在任何時候都可能有人拍拍我的肩膀,讓我去穿上大衣走人!」[15]

除了主演外,製作團隊請來大量演員,名氣有大有小,來扮演劇中各集的「目標」;其中包括大衛·海格英語David Haig塔米茲·奧斯維特英語Tamzin Outhwaite以及大衛·卡爾德英語David Calder (actor)[11][17]

拍攝

在演員和工作人員都到位後,《大騙局》第一輯的正式於2003年8月到11月間在倫敦開拍。[13] 主演都接受了專業的魔術手法和偷竊訓練;如萊斯特所說,「從洗牌到偷表的小花招都學了」。[14] 演員認為這段培訓使他們受益匪淺,莫瑞表示:「我覺得大多數騙局都是要分散注意力——當你想要騙某人時,你就要在另一個方向做一些事情,分散他們的注意力,這樣他們就不會注意到你的動作,這就是盜竊如何成功的。」[15]

《大騙局》的數名演員都形容該片的拍攝計劃極度繁忙。沃恩說:「[角色]交給了我,而且告知我要在接到電話後一個小時就去搭飛機,第二天就要開始拍攝。」[10] 在2009年拍攝完該片第四輯後,萊斯特解釋道:「最初開拍《大騙局》時,我們是兩集戲同時在進行拍攝,各段戲之間的順序都是打亂的。複雜的劇情線使得弄清現在在拍那一段戲在任何時候都是……富於挑戰的。」[18] 莫瑞卻認為,最難拍攝的場景來自第四集,該集中丹尼在「剝豬玀」撲克牌戲中完敗給斯黛西,最後全身赤裸。「六個月的拍攝期中,這對是我覺得最困難的一場戲……斯黛西應該十分冷靜、鎮定而泰然……她要從上往下將他看個遍,然後很隨意而溫文爾雅的評論一番。結果我看到下面時,完全控制不住大笑,幾乎不能說台詞了。你們最後在電視上都看到我笑了。」[19]

節目中很少有瑣碎的炫技場景,但是第一集展示了阿什利·摩根最喜歡的騙局「碰瓷」:由於之前在酒吧鬥毆,導致頭骨上有舊傷,摩根藉此故意撞上行駛中的汽車,並誇大撞擊的傷害。雖然沒有真正被傷到,但由於X光掃描時診斷出他頭骨的傷,司機的保險公司必須為此進行賠付。[20] 格萊尼斯特對於親自表演這個特技動作十分猶豫,他後來說:「撞到擋風玻璃那一部分我找了一個替身,其他部分的特技是我自己做的……我們都喜歡看有飛車的特技動作,但是如果是危險的特技動作,我還是很高興可以讓其他人代勞的!」[20]

Remove ads

發行

《大騙局》的第一集於2004年2月24日在英國廣播公司一台上播出,[2] 播出之前,雅培·米德·維克斯廣告公司(Abbott Mead Vickers)進行了強大的廣告攻勢,[21] 宣傳語為:「騙局上演。」(the con is on)。[22] 節目播出後立刻大獲成功,收視人數超過670萬。[23][24]在第一輯尚未結束播出前,英國廣播公司就已經向12個國家的頻道售出了重播許可,包括義大利[25]挪威[26]德國[26]以色列俄羅斯以及荷蘭[27] 英國廣播公司國際部的商業主管安妮塔·戴維森(Anita Davison)表示:「該劇集有在國際上走紅的一些特質。」[27] 該劇集後來又授權在印度南美播出。[28]

後續

2004年3月17日,作為對該劇極其正面的評價的回應,英國廣播公司在該劇僅播出3集之後便決定續訂該劇集的第二輯。[24][29] 第二輯基本延續了第一輯的創作團隊,喬丹仍然擔任主筆,同時卡倫·威爾遜擔任製作人;[29] 主演則全部同意續演自己的角色。

第二輯

《大騙局》第二輯的拍攝開始於2004年夏,主要拍攝地點仍然在倫敦市中心及其周邊地區。萊斯特認為第二輯的拍攝比起雜亂的第一輯來說「輕鬆多了」。「在第一輯時,我們彼此都不了解……我們當時正在努力弄清我們扮演的角色,而且在拍攝的同時劇本仍然在創作中;整個過程就是在發掘到底《大騙局》應該做成什麼樣子……第二輯就可以更簡單,更快一些……我們讀劇本時,你腦海中真的能想像到其他演員讀他們的台詞,因為你已經知道了他們的表演方式……」[30] 第一輯的成功使得編輯團隊可以在寫作新劇情大綱時更具創意。[31]

第一輯的主演悉數回歸;客座演出的演員包括李·恩格里比費伊·里普萊英語Fay Ripley[32] 以及勞勃·盧埃林英語Robert Llewellyn[33] 第二輯於2005年3月29日在英國廣播電視公司一台播出,[34] 首夜收視人數為670萬。[35]

第三輯

由於前兩輯都十分成功,英國廣播公司將該劇拿到美國市場上,同AMC簽訂了保證合約。[36] 除了獲得獲得第一輯和第二輯在全美的獨家播出權外,[36] AMC還成為了正在製作第三輯的合作製作夥伴,[37] 並獲得了在第四輯中同樣合作地位的期權[37] 英國廣播公司將這一行動形容為「保護版權評團……為了讓一個劇集在充滿競爭的美國市場中獲得成功的必要之舉……」。[36] 前兩輯於2006年1月在美國播出,[38] 但被錯誤的標註為「AMC原創劇集」。[38] 英國廣播公司還在澳大利亞紐西蘭都同當地播出商簽訂了保證協議。[39][40]

藉著《大騙局》在國際上的成功,英國廣播公司拍攝了一部名為《大騙局現實版》(The Real Hustle)的衍生劇,並與2006年2月10日播出。[41] 這部紀錄片展現了三個真正的騙術大師——一位魔術師兼職業賭徒,[42] 一位極具魅力的女演員,[43] 以及一位專業的手技藝術家兼賭博技巧顧問[44] – 他們共同對毫不知情的商業人士和公眾展開短線騙局。英國廣播公司將該系列劇稱作是嘗試「揭開騙局是如何運作的,這樣觀眾今後就可以避免重蹈覆轍」。[45]

5名主演再次聚首第三輯,在該輯中,包括理察·張伯倫,[46]林福德·克里斯蒂、莎拉·考克斯(Sara Cox)以及保羅·尼科爾斯(Paul Nicholls)均友情客串了該輯。[47] 該輯於2006年3月10日首播,[48] 4月14日完結。在第二集,丹尼和米奇在特拉法加廣場裸奔的畫面,[49] 吸引了600萬觀眾收看。[50] 萊斯特將這場戲稱作是他在電視上最尷尬的一次經歷,表示「你都忘記當時那裡有多少手機攝像頭對著你……我們以為[廣場]應該人不是很多的,結果當有人一喊『開拍』,有一個遊覽車從我們身後經過,車上的人都開始拍我們」。[51]

Remove ads

第四輯

有了AMC的支持,《大騙局》第四輯回歸成為必然,2006年末,有限電視網在該劇製作中的控制性地位變得明顯。[52] 儘管AMC提供的資金在增加,使得編劇可以將劇情發生地設定到拉斯維加斯洛杉磯[53] 該劇在演員方面迅速陷入危機。最初在2006年4月,就有傳言稱艾哲倫·雷斯特很可能不會繼續在第四輯中出演米奇·布瑞克斯一角;[54] 英國廣播公司於當年9月證實萊斯特辭演的消息,並找來阿什利·沃爾特斯(Ashley Walters)頂替他擔任主演。[55] 英國廣播公司迅速否認了認為萊斯特辭演是由於製作中心變換導致的觀點,表示「很遺憾,由於他最近的拍攝合約,阿德里安近期不能參演……」,[55] 而萊斯特則解釋說,自己的舉動是因為「需要做些別的事情,接觸其他事情」。[56] 但是,萊斯特也承認他覺得這部劇集「變得有點太『輕浮』了」。[56]

第五輯

第五輯播出於2009年1月4日,艾哲倫·雷斯特回歸本劇,而馬克·沃倫、賈米·莫瑞則選擇了退出。[57] 由於萊斯特所飾演的角色米奇·布瑞克斯的回歸,阿什利·沃爾特斯沒有續演自己在第四輯中的角色。該輯自2008年夏開始製作,而AMC則表示不會再播出該輯及後續輯。

第六輯

第六輯於2010年1月4日開始播出。[58] 第五輯的全部主演均回歸了該輯,拍攝地移往伯明罕[59] 儘管劇情仍然設定在倫敦。該輯仍然包含六集。[60] 蘿莉塔·查卡巴提(Lolita Chakrabarti,萊斯特的妻子)在該片中客串出演,在該輯的第三季中飾演博物館館長尼什卡·巴伯(Nishika Baboor)。

第七輯

《大騙局》的第七輯於2011年1月7日開播。[61] 第六輯主演悉數回歸。[62] 本輯是該劇收視率最高的一輯,收視人數達到720萬。

第八輯

第八輯於2012年1月13日開始在英國廣播公司晚間9點檔播出。製片人托尼·喬丹已經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再製作新輯,也不會再使用原版演員人馬。[1] 艾哲倫·雷斯特將執導其中的一集,在這一集的劇情中,麥可將被綁架,其他團伙成員則設法將其救出。[63] 賈米·莫瑞和馬克·沃倫在最後一集中客串出現,重新飾演斯黛西和丹尼。[64]

主要角色

更多資訊 角色, 演員 ...
Thumb
《大騙局》主演(第5輯至今)
  • 麥可·斯通,外號米奇·布瑞克斯(Michael "Mickey Bricks" Stone[65]),是團隊的領導人物、「局中人」。一位有野心、富於智慧、奮發努力的詐騙高手。斯通目睹自己的父親多年來一直靠勤勞的工作養家餬口,期盼著退休後安享晚年生活,結果就在退休前不久辭世。米奇認為是社會體系殺死了自己的父親,因此對其恨之入骨,並決心自己不再像父親那樣掙扎度日。他在劇中是一位廣受尊崇的長線騙局專家,並有傳言他和斯黛西之間「有一腿」。在劇集的開始,米奇的妻子因為他不誠實的生活方式而和他離婚;這一支線劇情也闡釋了為什麼騙子的生活並不如想像的那般有趣——它會使得人們無法再去過正常人的生活。(這也是該劇反覆出現的一個主題。)米奇在第四輯時離開了團隊,前往澳大利亞雪梨進行一場只有他才能完成的長線詐騙:賣掉雪梨歌劇院。根據第五輯第一集中的劇情交代,他成功完成了騙局,但在被澳大利亞警察追擊時將騙來的錢灑落一地,並在回到倫敦時發現自己的老團隊已經分道揚鑣。之後米奇找回了阿什和阿爾伯特,並用艾瑪·甘迺迪和他的弟弟西恩取代了前往美國發展的丹尼和斯黛西。[66]
  • 阿什·摩根,外號「三腳貓」(Ash "Three Socks" Morgan),是詐騙團隊的「疏通人」,他的外號來自於他在監獄中第一次洗澡的經歷。阿什可以干好一切工作,並經常偽造達賴那個的外國貨幣,破解複雜的警報系統,並假扮石油顧問。阿什首次亮相時,他正在干他最喜歡的騙局:碰瓷。第五輯中,團隊成員分道揚鑣,但是米奇在回到倫敦後重新找到了他,並發現他正通過小賭博和小騙局詐騙銀行家。在米奇的勸說下,他重新回到團隊中。[67] 他是唯一出現在該劇全部48集的角色。
  • 艾伯特·斯托勒(Albert Stroller)是團隊的下套人。他的工作是要尋找合適的行騙目標:富有、貪婪並且有機可乘的人——通過「說服人」(讓目標嘗一點甜頭,並引誘他進行更大規模的投資,而這回讓他血本無歸)將他們拉入預設的騙局。作為一個老資格的騙子,他在團隊中扮演教父和導師的角色。[68]
  • 艾迪(Eddie)是「艾迪酒吧」的所有者兼酒吧招待,團伙常常在那裡策劃騙局。他熟識整個團隊以及他們的所作所為,但一般採取一種「視若無睹」的態度。經常在催團伙成員交拖欠的帳單時反被騙一把,也常常成為團伙成員無聊時找樂的對象。儘管如此,艾迪和他們的關係一直很好,在第四輯中,當他和他的父親遭遇無良養老院敲詐時,團伙成員站了出來,設局詐騙了養老院主管。在最近的數集中,艾蒂開始成為團伙騙局的一個積極參與者,而且表現的樂在其中。第五輯開頭,由於債務到期,艾迪不得不關掉酒吧,在一家餐館打工。米奇和阿什在邀請艾迪一起完成一樁騙局後,作為回報,他們資助艾迪30萬英鎊重開酒吧,並裝飾一新,而他們也擁有了酒吧50%的股份。
  • 西恩·甘迺迪(Sean Kennedy)。西恩喬裝成姐姐艾瑪的個人助理,試圖詐騙米奇和阿什。而後者也在想著詐騙他和艾瑪,說服他們投身資本市場。結果最後證明,這一切都是由阿爾伯特設計的,以說服米奇將西恩和艾瑪招募進團伙。米奇對此並不樂意,但是最終他和阿什救了西恩和艾瑪一命,並同意由他們取代丹尼和斯黛西。並不像之前的「新手」丹尼和比利,西恩並沒有表現出想取代或至少和當前的領導者並駕齊驅的欲望,而是滿足於自己在常規騙局中的角色。不過有兩次,他曾嘗試掌控全局:第一次他單獨行動,是為另一個更大的騙局布局,而第二次則是為了報復童年時拋棄自己和艾瑪的父親。他從阿什那裡學到了很多小把戲,另外不勝酒力,但記憶力驚人。
  • 艾瑪·甘迺迪(Emma Kennedy)。西恩的姐姐,在其父拋棄她和弟弟,母親又亡故後,擔負起了自謀生路並照顧弟弟西恩的重擔。在一次街頭行竊阿爾伯特後被後者看中,並設計使其同米奇和阿什過招。加入團伙後頂替了斯黛西之前誘餌的角色,十分賣力。儘管宣稱自己憤世嫉俗,不願陷入愛情之中,但卻和米奇關係曖昧,並曾一度吃醋。
Thumb
《大騙局》主演(第四輯)
  • 斯黛西·門羅(Stacie Monroe[65]),是團隊中的「誘餌」,藉由其美色控制住潛在目標。但她並不是只有美貌,在許多場景之下也展現出她的智慧和詐騙技巧。前夫也是一名騙子,並曾捲走他們所有的家當離她而去,後來斯黛西再次與他相遇,並在團伙幫助下設局詐騙了他。劇情中有時暗示她和米奇曾經有過一段羅曼史,丹尼則常常希望引起斯黛西的注意而不得。第五輯她沒有出現,而是同丹尼留在美國發展。[69] 在最後一集中,她重新回歸,幫助完成最後騙局。
  • 丹尼·布魯(Danny Blue[65]),最初在團隊中沒有很好的定位,被形容為是「遊走人」。作為一個熟練的短線詐騙者,丹尼千方百計想加入米奇團伙,在證明其忠誠之後很快被接納,並向「整個倫敦城唯一能教他點東西的人」——米奇學習。他時常挑戰米奇的權威,並在米奇前往雪梨時得到領導團隊的機會。米奇經常批評狂妄、自負而脆弱的丹尼不注重細節,而阿爾伯特則認為丹尼有「詐騙者的感覺,那是與生俱來的」。第五輯他沒有出現,根據劇情交代,他和斯黛西留在美國發展。[70] 他同斯黛西均在最後一集出現。
  • 比利·邦德(Billy Bond),他進入團隊的經歷幾乎和丹尼相同——一個新人,有著天生的詐騙天賦,並熟悉短線騙局,但是對於長線騙局一無所知。比利曾經參與過毒品交易和街頭幫派,但最終脫身,希望「做大事」。第四輯結束後沒有交代比利之後的去向。[71]

播出歷史

更多資訊 輯數, 英國播映時間 ...

2006年10月,英國廣播公司宣布,將前兩輯的美國播出權售給有線電視網AMC,並接納其為第三輯的製作夥伴。該劇集還在西班牙葡萄牙由英國廣播公司部分控股的People+Arts頻道播出。第四輯改變了往常的播出習慣。一般情況下,英國廣播公司會在英國先播出,並在6至9月後,由AMC在美國播出。但是由於AMC注資參與製作,第四輯於2007年4月18日在美國首映,早於英國。而且也因為有AMC的頭次,第四輯的首集和末集分別在洛杉磯拉斯維加斯拍攝。

在加拿大,加拿大廣播公司於2006年夏天連續播出該劇前兩輯,第三輯則於2007年2月13日播出。該劇還在紐西蘭澳大利亞日本義大利芬蘭播出。中東的杜拜UAE一頻道也在播出該劇。

電影製作

2006年6月,二十世紀福斯宣布購得《大騙局》的電影改編權;[72] 該劇的電影改編作品由托尼·喬丹編劇,但目前仍然在劇本籌劃階段。[73] 2009年2月,執行製作人西蒙·克勞福德·柯林斯表示該片將會由主流美國製片廠製作。[74]

DVD發行

該電視劇的大多數輯已經在歐洲北美發布了兩碟裝的DVD版本。位於二區的英國所發售的第一輯中錯誤的包含了在美國的播出的版本,因此DVD版的內容並不是BBC一台播出的完整未刪節版。之後又發布了修正版以彌補這個錯誤。修正版本為15級,而之前的刪減則是PG(家長指導)級。

以下是該劇各輯的DVD發行信息:

更多資訊 DVD名, 二區發行日 ...

獎項

《大騙局》共獲得過6個主流獎項提名。[75]

更多資訊 年份, 獎項 ...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