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食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食季(英語:eclipse season)是指大約每六個月一次發生食的時期。食季是月球軌道平面(軸向平行度)與地球軌道平面成五度傾斜的結果,就像地球的季節是地球繞太陽運行時傾斜軸的軸向平行度的結果一樣。在這個季節,「月球交點」(月球軌道平面與地球軌道平面相交的線)與太陽和地球對齊,因此日食發生新月階段,月食發生在滿月階段。


每年只有兩個(或偶爾三個)食季發生,每個食季持續約35天。因為食季不到六個月就會重現,因此每年總是會發生兩個完整的食季。每個食季都會發生兩次或三次的食。在食季,月球處於較低的黃道緯度(南北小於1.5°左右),因此太陽、月球和地球變得足夠準直(在朔望中),能夠發生食。在一個沙羅週期(6585.3天)內有38個食季。
每次日食的類型(從月下點看,無論是全食還是環食)取決於太陽和月球的視大小,從地球表面看,這分別是地球與太陽和月球與地球距離的函數。因為地球和月球都是橢圓軌道,這些距離是不同的。
如果兩個軌道都是共面(即在同一平面上),那麼假設地球有一個以太陽為中心的完美圓形軌道,而月球的軌道也是以地球為中心的完美圓形,那麼每朔望月(29.53天)就會發生兩次食。每次滿月都會發生月食,而每次朔都會出現日食,所有的食都是同一類型。
Remove ads
詳細資訊
食季是太陽(從地球的角度來看)離月球交點之一足夠近,足以允許食發生的唯一時段。在這個季節,每當有滿月時,就會發生月食,每當有新月時,就會出現日食。如果太陽離一個交點足夠近,那麼就會發生全食。每個食季節持續31到37天,食季大約每6個月出現一次。在每個食季,至少會發生兩次食:一次日食和一次月食(無關順序),最多會發生三次食(日食、月食,然後再發生日食,反之亦然)。這是因為滿月和新月之間大約有15天(兩週)的間隔,反之亦然。如果在食季的一開始就有日食,那麼有足夠的時間(30天)再發生第二次日食。
換言之,因為食季(平均長34天)比朔望月(一個月,或月球返回特定相位的時間,約29.5天)長,所以在這個季節,月球至少會有兩次,最多三次是新月或滿月。食季間隔不到六個月(每173.31天發生一次,即食年的一半),即太陽沿著黃道從一個交點移動到下一個交點所需的時間。如果一個食季的最後一次日食發生在一個行事曆年的最開始,那麼當年總共能發生七次食,因為在行事曆年結束之前還有兩個完整食季的時段,而每個食季最多有三次食[1][2][3]。
Remove ads
例子:第一例(共四例)
在下面的每個序列中,每次日食相隔兩週。每個序列中的第一次和最後一次日食相隔一個朔望月。另請參見「交食週期」。
Remove ads
例子:第二例(共四例)
在下面的每個序列中,每次日食相隔兩週。每個序列中的第一次和最後一次日食相隔一個朔望月。另請參見「交食週期」。
例子:第三例(共四例)
在下面的每個序列中,每次日食相隔兩週。每個序列中的第一次和最後一次日食相隔一個朔望月。另請參見「交食週期」。
Remove ads
例子:第四例(共四例)
在下面的每個序列中,每次日食相隔兩週。每個序列中的第一次和最後一次日食相隔一個朔望月。另請參見「交食週期」。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