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港傑出運動員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香港傑出運動員選舉(英語:Hong Kong Sports Stars Awards),是由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一項一年一度選舉,主旨是鼓勵並表揚香港運動員和隊伍在比賽上爭取佳績;並鼓勵香港的下一代以他們作榜樣,藉此推動全民運動,促進體育文化發展。由於很多體壇名人、精英運動員及社會各界名人都會盛裝出席頒獎禮,所以有關選舉又有「香港體壇奧斯卡」之稱。

歷史

首屆選舉由太古香港可口可樂有限公司主辦,港協暨奧委會康樂體育局市政局區域市政局協辦,於1986年11月開始接受港協暨奧委會的體育總會提名,最終共有44名運動員入圍,並在1987年4月公布6位得獎運動員。受制於奧委會的業餘原則,運動員所獲的6,000元獎金只能用於發展所屬體育項目。第2屆選舉在翌年舉行,運動員的獎金也增至10,000元,並新增了投票者的抽獎環節。

主辦機構與銀禧體育中心在第3屆選舉起加強合作,讓獲選運動員免費使用銀禧體育中心的運動科學和醫療設備;同時,銀禧體育中心亦在1989年1月6日設立「傑出運動員榮譽壁」。在獎項方面,主辦機構增設「傑出新秀運動員」獎項,選出6位年齡在18歲以下、過去一年有出色表現、有潛質的青年運動員,得獎新秀可獲3,000元作訓練費用。

1990年度,亞運銅牌得主香港劍擊代表隊因評分制度不利隊際項目而落選,主辦機構於是在1991年度(第5屆)起增設「最佳運動隊伍」獎,獎金40,000元。此外,選舉亦首次設立「星中之星」(全年最佳運動員)大獎,獎金40,000元及來回香港和法蘭克福機票兩張。結果,首屆的「星中之星」由當時年僅22歲的李麗珊奪得。

Remove ads

1992-1999年 康體發展局協辦時期

1992年度,主辦機構邀得康體發展局協辦活動,並由港督彭定康親臨頒獎。至1998年度,「傑出運動員」名額由6名增至10名,1999年則回復至6名,另首次推出投票網站方便市民投票。

2000-2003年 港協暨奧委會與康文處協辦時期

2000年11月,太古香港可口可樂有限公司宣布不再主辦選舉,港協暨奧委會於是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合作接辦這個活動,並由康體發展局協辦,籌委會主席則由時任港協暨奧委會義務秘書長的彭沖擔任。

由於過往各屆選舉的公平性都被受質疑,由2000年度起,選舉的評審團將由當地的資深體育界人士和體育媒體組成,並加入市民投票部分。市民可使用數碼互動式電話投票,增加選舉的公信力。該屆選舉保留了「傑出運動員」,「傑出青少年運動員」及「全年最佳運動隊伍」獎項,「傑出運動員」及「傑出青少年運動員」各有6人當選,前者每人獲獎金30,000元、後者每名得獎金10,000元,至於最佳隊伍獎金50,000元。此外,大會首次將選舉頒獎禮安排在年度春茗中舉行,並邀得眾多政府官員及名人等出席,將頒獎禮包裝成「香港體壇奧斯卡」。

2001年度,大會新增「香港傑出新秀運動員獎」及「香港最佳進步運動員獎」;翌年再增設「最佳風範運動員」,表揚運動員在運動生涯中表現出奧林匹克精神、公平競賽及體育精神等情操。2003年度,由於選舉重新得到贊助商支持,當選「香港傑出運動員」的獎金增至70,000元,而整個選舉總獎金也增至440,000元。

2004年至今 港協暨奧委會主辦時期

2004年度選舉由港協暨奧委會一力主辦,並由港協暨奧委會副會長劉掌珠出任選舉籌委會主席,康文署成為協辦者。因應香港運動員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帕運會中取得驕人成績,傑出運動員選舉將由過去6名得獎者增加至8名。該屆選舉更將「全年最佳運動隊伍」獎項一分為二,分設「運動隊伍」及「運動組合」獎。公眾投票選舉項目也由1個增加至4個,包括「香港傑出運動員」、「香港傑出青少年運動員」、「香港最佳運動隊伍」及「香港最佳運動組合選舉」,總獎金增至456,000元。

中銀香港於2006年度開始提供冠名贊助,總獎金增至506,000元,並復辦「星中之星」香港傑出運動員大獎。2007年度,蘇樺偉北京帕運會中,以打破世界紀錄的成績獲得男子T36級200米跑冠軍,榮膺2007年度的「星中之星」,成為首位傷殘人士運動員問鼎該項榮譽。

三星電子在2013-2017年間成為活動冠名贊助,2018年起改爲國泰航空[1]

Remove ads

選舉程序

選舉程序分為兩階段: 

  1. 主辦單位邀請屬下各體育總會提名旗下的運動員參選
  2. 由評審團 及/或 香港的體育編輯/記者和香港市民投票選出得獎者

選舉項目

香港傑出運動員

在「香港傑出運動員」選舉中得票最高的8位運動員獲獎[2]。最初獎項只有六個得獎名額,2004年開始增至八名。

歷屆獎項得主[3]
更多資訊 年份, 得獎者 ...
Remove ads

多次獲獎運動員

更多資訊 當選次數, 得獎者 ...
Remove ads

運動項目統計

更多資訊 運動項目, 獲獎次數 ...

星中之星香港傑出運動員大獎

此獎項是授予「香港傑出運動員」中得票最高的一位運動員[2]。獎項於1991年增設,1999年取消,2006年復設。

歷屆獎項得主[3]
Remove ads
多次獲星中之星運動員
更多資訊 當選次數, 得獎者 ...
運動項目統計
更多資訊 運動項目, 獲獎次數 ...

香港傑出青少年運動員

在「香港傑出青少年運動員」選舉中得票最高的6位運動員獲獎。參選者必須為18歲或以下[2]。本獎項原稱為「香港傑出新秀運動員」(不同於改名前的「香港最具潛質運動員」),2000年起改為現名。

歷屆獎項得主[3]
更多資訊 年份, 得獎者 ...

多次獲獎運動員

更多資訊 當選次數, 得獎者 ...

運動項目統計

更多資訊 運動項目, 獲獎次數 ...

香港最佳運動隊伍

在「香港最佳運動隊伍」選舉中得票最高的一隊運動隊伍獲獎。「運動隊伍」是指該項體育運動並不設個人比賽,一定要倚靠整支隊伍同一時間互相合作方能進行[2]。本獎項前身為「香港全年最佳運動隊伍」,2004年起分拆為「香港最佳運動組合」及「香港最佳運動隊伍」

歷屆獎項得主

香港最佳運動組合

在「香港最佳運動組合」選舉中得票最高的兩組運動組合獲獎。「運動組合」是指可作個人比賽的體育運動中的不同組合,例如雙打、接力或團體賽[2]。本獎項前身為「香港全年最佳運動隊伍」,2004年起分拆為「香港最佳運動組合」及「香港最佳運動隊伍」;名額則由2008年起由一組增至兩組。

歷屆獎項得主
更多資訊 年份, 得獎者 ...

香港最具潛質運動員

在「香港最具潛質運動員」選舉中得票最高的運動員獲獎。這項選舉不設公眾及傳媒投票;獲提名的運動員沒有年齡限制,但不可以在歷屆香港傑出運動員選舉中得過任何獎項,亦不可同時被提名參加同一屆的香港傑出運動員、香港傑出青少年運動員、香港最佳運動隊伍及香港最佳運動組合選舉[2]。本獎項原稱為「香港傑出新秀運動員」,2004年起改為「香港最具潛質運動員」。

歷屆獎項得主
更多資訊 年份, 得獎者 ...

運動項目統計

更多資訊 運動項目, 獲獎次數 ...

香港最具特出表現獎

此獎項與運動員的體育成就相關,並只由評審團選出。參選者需在選舉年度內,獲本地或國際組織認可的體育賽事中取得突破,該突破可不只限於體育比賽。參選者需在選舉年度內在該運動項目上取得顯著的進步,及達到更高的體育成就水平,例如打破記錄或創造歷史等。

歷屆獎項得主
更多資訊 年份, 得獎者 ...

港協暨奧委會會長嘉許獎

香港游泳隊代表杜敬謙在2019年3月於美國訓練訓練其間暈倒,送院搶救後不治,享年26歲。港協暨奧委會會長霍震霆在2018年的頒獎禮上,特別致辭感激他為港隊貢獻,表示體壇將永遠懷念他,並為他追頒嘉許獎,由港隊總教練陳劍虹代表接受[15]

已停辦的項目

香港最具體育精神運動員

在「香港最具體育精神運動員」選舉中得票最高的1位運動員獲獎。這項選舉不設公眾及傳媒投票;獲提名的運動員沒有年齡限制,亦可同時被提名參加同一屆的香港傑出運動員、香港傑出青少年運動員、香港最佳運動隊伍及香港最佳運動組合選舉[2]。本獎項為表彰得獎者對推廣奧林匹克運動的貢獻,及參與運動時表現出的體育精神。本獎項前身為「香港最佳風範運動員」。

歷屆獎項得主
更多資訊 年份, 得獎者 ...

香港全年最佳運動隊伍

此項目於2004年起分拆為「香港最佳運動組合」及「香港最佳運動隊伍」。

更多資訊 年份, 得獎隊伍 ...

十年成就獎

更多資訊 年份, 得獎者 ...

香港最佳進步運動員

歷屆獎項得主
更多資訊 年份, 得獎者 ...

香港最佳風範運動員

大會在2002年度新增「最佳風範運動員選舉」,表揚運動員在其運動員生涯中一直表現出奧林匹克精神、公平競賽或體育精神等高尚情操[16]。2003年起改為「香港最具體育精神運動員」。

歷屆獎項得主
更多資訊 年份, 得獎者 ...

ESPN STAR Sports香港青少年運動員獎學金

歷屆獎項得主
更多資訊 年份, 得獎者 ...

運動項目統計

各項運動在所有獎項,包括已停辦項目的合計得獎次數(最佳運動隊伍成員不計入運動員人數)。

更多資訊 運動項目, 獲獎次數 ...

爭議

  • 2009年香港傑出運動員選舉中,BMX單車的王史提芬爆冷奪得「星中之星」,反而於公眾投票得票排名頭兩位的陳肇麒黃金寶卻雙雙宣告意外落選[17],引起輿論非議[18]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