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港日佔時期地名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Remove ads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對於香港地方命名記載是漢字、假名混用。假名用於直譯英文名;漢字方面除引用原漢字名和香港通用意譯英文名外,又會自行意譯原英文名。至香港日佔時期,日本軍政府曾將香港市區的多處街道及地方重新命名,並分區統治,而不少名稱都是日本化的名稱。

以下列表列出重新命名的地點當中的原中英文名與新日文名,以及新引入已使用多時的和譯地名(以舊字體顯示),其中的所有行政區劃皆載於東洋經濟新報社1944年所著的《軍政下的香港:新生大東亞的核心》(軍政下の香港:新生した大東亜の中核 Gunsei-ka no Honkon: Shinsei shita daitōa no chūkaku)之第317頁[1];而日本軍政府公佈的部分街道的新名稱皆於昭和十七年(1942年)四月二十日制定,資料主要以東洋經濟新報社於1944年所著的《軍政下的香港:新生的大東亞核心》之第141頁為準[2]。 目前由於史料殘缺,表中部分地名的實際日文讀法已難以考證。其可考羅馬字拼法主要引自現今保留之戰時香港英文報紙篇文、美國商務部於1943年所著的《日本佔領下之香港:敵方控制術事例研究》(Hong Kong Under Japanese Occupation: A Case Study in the Enemy's Techniques of Control)[3]、安東尼·斯威廷(Anthony Sweeting)於2004年所著的《香港教育:1941-2001》(Education in Hong Kong, 1941 to 2001)[4]及何佩然於2018年所著的《創造香港:市區發展史》(Making Hong Kong: A History of its Urban Development)[5],但四者之拼法或有相異,甚至訛誤。
羅馬字記錄示於新名欄中。如羅馬字有多於一個版本,則共同記錄,以資考證。此外,各區另附可考之正副區長及區會成員。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Remove ads
Remove ads
地方
Remove ads
街道
Remove ads
參見
註釋
參考資料
參考書籍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