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豆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豆素
Remove ads

香豆素(Coumarin),學名苯並-吡喃酮,可以看做是順式羥基肉桂酸內酯,它是一大類存在於植物界中的香豆素類化合物的母核。

快速預覽 香豆素, 識別 ...

人體每日耐受攝入量為0.1 mg/kg,超過可能有副作用。動物實驗發現長期攝取過量,可能有肝腎毒性及潛在致癌可能[1]

Remove ads

物理性質

香豆素為無色或白色結晶或晶體粉末,有類似香草精的愉快香味。存在於零陵香豆薰衣草油等中。難溶於冷水,能溶於沸水,易溶於甲醇乙醇乙醚氯仿石油醚油類。有揮發性,能隨水蒸氣蒸餾並能升華。

螢光是香豆素一個特有的物理性質,在紫外光下,常顯藍色螢光。通過螢光人們很易辨認出它們的存在。在C-7位引入羥基後,可使螢光加強,即使在可見光下,也能觀察到螢光。

化學性質

香豆素在熱稀鹼液中加熱時,其內酯環可緩慢水解開裂,生成順式鄰羥基肉桂酸鹽而溶解成一黃色溶液。若酸化,生成的順式鄰羥基肉桂酸極不穩定,再環化可重新生成香豆素;若長時間放置在鹼液中,則順式鹽轉化為反式鄰羥基肉桂酸,此時再酸化,得到穩定的反式鄰羥基肉桂酸,不會再發生內酯化。

香豆素硝化磺化和發生傅-克反應都在C-6位上進行;氯甲基化發生在C-3位上;Michael加成則發生在C-4位上。室溫下香豆素與四氯化碳溶液作用,可得到在C-3和C-4雙鍵上加成生成的二溴化物。在鈀碳催化下,該雙鍵亦可加氫

歷史

香豆素最早由Vogel於1820年從蓋亞那零陵香豆,即黃香草木犀Melilotus officinalis)中獲得。香豆素的英文名稱「Coumarin」源於零陵香豆的加勒比詞「coumarou」。

製取

香豆素的合成關鍵是形成吡喃酮環。吡喃酮環的經典合成反應主要是Perkin反應Pechmann反應

1、Perkin反應鄰羥基苯甲醛水楊醛)與乙酸酐和無水乙酸鈉在180℃共熱而製得香豆素。

Thumb

2、Pechmann反應苯酚-酮酸類化合物如乙醯乙酸乙酯在濃硫酸存在下縮合,得到香豆素。

應用

香豆素是一種重要的香料,常用作定香劑脫臭劑,配製香水和香料,也用作飲料、食品、香菸、塑料製品、橡膠製品等的增香劑。醫藥上加入藥劑中作為矯味劑。目前經動物實驗,被證實具有小鼠致癌性[2],因此有些國家因此訂定攝取的安全劑量。齧齒動物會將香豆素代謝為3,4-環氧香豆素,這種代謝產物可引發內出血因而造成死亡。但是香豆素在不同物種間的代謝途徑不同,人類則是將香豆素代謝成毒性較低的7-羥基香豆素,這種代謝物僅僅是可能造成部分體質較敏感的人肝功能受損[3],因此香豆素對人類的毒性較低。動物實驗確實發現長期服用香豆素會引發齧齒動物之癌症[2],不過人體試驗目前則無相關報導,反倒是能抑制某些癌細胞的增殖。[4]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