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皇家海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馬來西亞皇家海軍(英語:Royal Malaysian Navy(RMN);馬來語:Tentera Laut Diraja Malaysia(TLDM))是馬來西亞武裝部隊的海事作戰部隊,主要任務為保衛馬來西亞海岸線、海域和專屬經濟區的安全及穩定。
歷史
馬來西亞皇家海軍的前身是在1934年4月27日成立於新加坡的海峽殖民地後備志願軍(Straits Settlement Volunteer Reserve Force)。後備志願軍建立的目的主要是協助英殖民政府對馬來半島及新加坡的防禦,特別是在亞洲局勢趨於緊張,以及日本推行大東亞共榮圈計劃之後。二戰期間,英殖民政府在檳城成立分隊並改名為馬來亞皇家志願海軍(Malay Section of The Royal Navy)。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馬來亞海軍一度擴充到1450餘人,主要支援同盟國軍隊在印度及太平洋的行動。隨著日本戰敗投降,馬來亞海軍僅剩餘600餘人,而且由於戰後資金缺乏,1947年馬來亞海軍曾一度被解散。
1948年12月24日,馬來亞緊急狀態期間馬來亞海軍又恢復運作。1949年3月1日,馬來亞海軍部隊(Malayan Naval Force)條例正式由殖民政府頒布,並以新加坡兀蘭為基地。這一時期,馬來亞海軍部隊的主要任務是進行海岸巡邏,防止馬共游擊隊從海外獲得補給。此外,馬來亞海軍部隊也負責新加坡等港口防務。1952年8月,為表彰馬來亞海軍部隊在緊急狀態期間的表現,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正式授予馬來亞皇家海軍(Royal Malayan Navy)的名號。
獨立後不久的1958年,馬來亞聯合邦通過與英國政府談判,將原屬英國海軍的資產轉移給新成立的馬來亞皇家海軍。此處的「皇家」指代的是最高元首暨馬來亞三軍最高統帥。在馬來西亞成立後,1963年9月16日改名為馬來西亞皇家海軍。1960年代的印馬對抗期間,馬來西亞皇家海軍負責東馬地區的巡邏防務。與印尼的對抗結束後,於東姑阿都拉曼任期內,馬來西亞皇家海軍高層逐步馬來西亞化,時任皇家海軍總司令的海軍上將K.塔納巴拉辛格姆也得到了東古等領導的信任。在他們的共同推動努力下,馬來西亞皇家海軍逐步從一支海岸防禦海軍(褐水海軍)發展成近海海軍(綠水海軍)。1970年以後,馬來西亞皇家海軍購入了若干新艦,如從英國購買了美人魚號護衛艦並更名為漢都亞號,並裝備了多型導彈艦艇。1990年代後,馬來西亞皇家海軍加速了艦艇的現代化和多樣化,購入了多艘輔助艦、掃雷艦、水文船等。
軍階
海軍基地

馬來西亞皇家海軍總部位於霹靂州曼絨縣的盧穆特,其他主要海軍基地包括彭亨州關丹的丹戎格朗(Tanjung Gelang),柔佛州的丹戎邊加蘭(Tanjung Pengelih),以及位於沙巴州亞庇實邦加的潛艇基地。
主要武器裝備
-
卡斯圖里級巡防艦
馬來西亞皇家海軍 是一個與澳大利亞具有密切戰略關係的國家 與澳大利亞也是(FPDA) 五國聯防的成團
馬來西亞皇家海軍艦艇命名以KD(Kapal Di-Raja,意為「皇室艦艇」)作為前綴。而風帆訓練艦使用KLD(Kapal Layar Di-Raja,意為「國王的帆船」)作為前綴。
艦級 | 照片 | 類型 | 同級艦 | 生產國 | 數量 | 現狀 |
---|---|---|---|---|---|---|
潛艇 | ||||||
鮋魚級潛艇 | ![]() |
常規動力潛艇 | KD Tunku Abdul Rahman 東姑阿都拉曼號 KD Tun Abdul Razak 敦拉薩號 |
![]() |
2 | 現役 |
巡防艦 | ||||||
馬哈拉惹里拉級巡防艦 | ![]() |
巡防艦[註 1] | 2501 KD Maharaja Lela 馬哈拉惹里拉 2502 KD Shariff Mashor 沙里夫·馬沙荷 2503 KD Raja Mahadi 拉賈·馬哈迪 2504 KD Mat Salleh 末沙烈 2505 KD Tok Janggut 督·江谷 2506 KD Mat Kilau 馬特·基爾 |
![]() ![]() |
5 | 1艘下水,4艘在建中[3],原計劃6艘,但因管理不善導致工程不斷延遲,後期因成本上漲把6艘改成5艘[4] |
萊吉爾級巡防艦 | 巡防艦 | F29 KD Jebat 惹拔 F30 KD Lekiu 叻古 |
![]() |
2 | 現役 | |
護衛艦 | ||||||
島級護衛艦 | ![]() |
護衛艦 | ![]() |
3 | 計劃中/建造中[5] | |
卡斯圖里級護衛艦 | ![]() |
護衛艦 | F25 KD Kasturi 卡斯圖里 F26 KD Lekir 力橋 |
![]() |
2 | 現役 |
海軍上將級護衛艦 | ![]() |
護衛艦 | F134 KD Laksamana Hang Nadim 海軍上將韓那丁 F135 KD Laksamana Tun Abdul Jamil 海軍上將敦阿卜杜勒·賈米爾 F136 KD Laksamana Muhammad Amin 海軍上將穆罕默德·阿明 F137 KD Laksamana Tan Pusmah 海軍上將丹普斯曼 |
![]() |
4 | 現役 |
巡邏艦 | ||||||
吉打級護衛艦(衍生自MEKO型護衛艦) | ![]() |
巡邏艦 | 171 吉打(KD Kedah) 172 彭亨(KD Pahang) 173 霹靂(KD Perak) 174 丁加奴 (KD Terengganu) |
![]() ![]() |
6 | 現役 |
克莉絲級瀕海多任務艦 | ![]() |
訓練艦 | 111 克莉絲(KD Keris) 112 桑當 (KD Sundang) (KD Rencong) |
![]() |
4 | 因不符合馬來西亞皇家海軍的要求而取消採購計劃[6] |
攻擊快艇 | ||||||
首領級 | ![]() |
導彈快艇 | 3501 KD Perdana 首領 3502 KD Serang 突襲 3503 KD Ganas 兇猛 3504 KD Ganyang 粉碎 |
![]() |
4 | 現役 |
超級級導彈快艇 | 導彈快艇 | 3511 KD Handalan 超級 3512 KD Perkasa 強悍 3513 KD Pendekar 劍客 3514 KD Gempita 喧囂 |
![]() |
4 | 現役 | |
大白鯊級炮艇 | 炮艇 | 3505 KD Jerung 大白鯊 3506 KD Todak 劍魚 3507 KD Paus 鯨魚 3508 KD Yu 鯊魚 3509 KD Baung 鯰魚 3510 KD Pari 鰩魚 |
![]() |
6 | 現役 | |
克莉絲級(一代) | ![]() |
炮艇 | KD Sri Perlis 玻州 KD Sri Johor 柔佛 |
![]() |
2 | 現役 |
CB90/CB90HEX | ![]() |
快速突擊艇 | ![]() |
17 | 現役,其中5艘CB90,12艘CB90HEX | |
掃雷艦 | ||||||
萊瑞希級掃雷艦 | ![]() |
掃雷艦 | 11 KD Mahamiru 瑪哈米如 12 KD Jerai 傑萊 13 KD Ledang 叻當 14 KD Kinabalu 京那巴魯 |
![]() |
4 | 現役 |
輔助艦 | ||||||
斯里因德拉·沙克帝號多用途支援艦 | ![]() |
多用途支援艦 | 1503 KD Sri Indera Sakti 斯里因德拉·沙克帝 1504 KD Mahawangsa 瑪哈旺沙 |
![]() |
2 | 現役 |
斯里提加級高速運兵船 | 運兵船 | KD Sri Tiga 斯里提加 KD Sri Gaya 斯里加亞 |
![]() |
2 | 現役 | |
金銀花 | 輔助艦 | Bunga Mas 5 Bunga Mas 6 |
![]() |
2 | 現役,武裝貨船,參與打擊索馬利亞海盜行動[7] | |
敦阿齊贊 | 輔助艦 | Tun Azizan 敦阿齊贊 | ![]() |
1 | 現役[8] | |
美佳巴迪 | 潛艇救援艦 | Mega Bakti 美佳巴迪 | ![]() |
1 | 現役 | |
訓練艦 | ||||||
勇敢之海級 | 訓練艦 | 271 KD Gagah Samudera 勇敢之海 272 KD Teguh Samudera 堅貞之海 |
![]() ![]() |
2 | 現役 | |
漢都亞級 | ![]() |
訓練艦 | 76 KD Hang Tuah 漢都亞 | ![]() |
1 | 現役 |
萌芽之海 | ![]() |
風帆訓練艦 | KLD Tunas Samudera 萌芽之海 | ![]() |
1 | 現役 |
水文測量船 | ||||||
流浪者 | 水文測量船 | KD Perantau 流浪者 | ![]() |
1 | 現役 | |
珍珠 | 水文測量船 | KD Mutiara 珍珠 | ![]() |
1 | 現役 |
型號 | 照片 | 類型 | 生產國 | 數量 | ||
---|---|---|---|---|---|---|
艦炮 | ||||||
奧托梅萊拉76毫米艦炮 | 艦炮 | ![]() |
10 | |||
波佛斯57毫米艦炮 | ![]() |
艦炮 | ![]() |
27 | ||
波佛斯40毫米艦炮 | ![]() |
艦炮 | ![]() |
26 | ||
30毫米DS30M Mk 2小口徑機炮 | ![]() |
艦炮 | ![]() |
12 | ||
Breda-Mauser 30毫米艦炮 | ![]() |
艦炮 | ![]() |
6 | ||
H/PJ-17 30 mm gun | 艦炮 | ![]() |
4 | |||
20毫米防空炮 | 艦炮 | ![]() |
6 |

馬來西亞在1980年代中期馬來西亞計劃(1986年~1990年)之中列入創建潛艦兵力,1990年代由於財政問題暫停。2000年5月重啟潛艦需求的初步研究。2001年4月17日,馬來西亞國防部成立潛艇報價研究小組。馬來西亞將訂購2艘新造潛艦以及1~2艘中古潛艦用於人員訓練等前置作業。
在1990年代初期提出的新一代近海巡邏艦計畫(Next Generation Patrol Vessel,NGPV)產物,預計耗資243億令吉在20年內分批購買27艘水面艦艇,原由德國吉打級得標27艘的訂單,因不斷的進度延誤和超支故在完成首批6艘後不庚續後續21艘的建造並重新招標,計畫名稱也改為第二代巡邏艦/近海戰鬥艦(Second Generation Patrol Vessels/Littoral Combat Ship,SGPV/LCS)。
海軍特種部隊
馬來西亞皇家海軍特種部隊(Pasukan Khas Laut,PASKAL)是棣屬海軍的一支特種部隊,主要的任務是執行海陸空特別任務,拯救人質,對付海盜劫持,反恐任務,保護商船以及海上鑽油台。馬來西亞的海軍特種部隊是直接由美國海豹部隊以及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訓練的。
備註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