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馬岙俞氏宗祠

中国浙江省宁海县祠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岙俞氏宗祠map
Remove ads

29°22′14.09″N 121°14′39.78″E

快速預覽 寧海古戲台,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馬岙俞氏宗祠,又名唐刺史俞公家廟,是中國浙江省寧海縣的一座宗祠,堂號為永思堂。宗祠位於深甽鎮馬岙村中部,現存建築建於民國元年(1912年),建築面積693.87平方公尺[1]。馬岙俞氏宗祠戲台為單藻井戲台,2006年5月與縣內其他9處古戲台一起以「寧海古戲台」的名義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歷史

馬岙村原住民為馬姓。後周顯德四年(957年),俞氏先祖自新昌縣遷至馬岙,此後居民多為俞姓。村中共有大宗祠、義祠、小祠堂三座祠堂,其中的俞氏大宗祠始建於明萬曆八年(1580年)[3]:78。清順治五年(1648年),俞抒素髮動「白頭翁」反清起義,指揮部位於宗祠。起義失敗後宗祠連同800戶民居被焚毀。康熙十九年(1680年),宗祠於原址重建,宣統二年(1910年)再毀。次年,族人推俞民承為經理重建宗祠,聘請寧海和新昌兩縣工匠,採用「劈作做」方式重建宗祠,1916年落成,形成當下形制[4]

形制

馬岙俞氏宗祠坐東北朝西南,建築面積693.87平方公尺。建築中軸對稱,自西北至東南有前天井、儀門、戲台、正廳,左右有廂房[5]

宗祠儀門硬山頂,面闊三間兩弄,門上繪有門神,上懸「唐刺史俞公家廟」匾額,左右有楹聯「發源由剡邑,溯本自青州」,儀門左右有1916年在新昌朱埠打制的青石獅一對。儀門明間後設置戲台,平面近正方形,寬4.7公尺,深4.6公尺[5]。戲台頂為單檐歇山頂,檐角飛翹。戲台藻井由十六組異形拱昂組成螺旋形,歸結於頂部明鏡,鏡中原有雕件已脫落。每組拱昂設置十三個假昂和一個龍首,龍首下雕刻小獅,井口刻有蝙蝠。戲台後設四扇屏風,其上圖案已損壞[6]:147。戲台面高1.5公尺,周圍設置回字形圍欄,上有《白蛇傳》、《桃園結義》等圖版。正廳為單檐硬山頂,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面闊三間,寬15.7公尺,深13.7公尺,梁上刻有人物圖案,廊柱刻有倒掛獅、母子鹿木雕。正廳正中掛聖旨牌,下懸「永思堂」、「殿中執法」兩塊金匾,左右有「雲騎三尉」、「飛騎上尉」金匾,正廳楹聯為「留一點心田,百世子孫耕不盡;綿萬年血食,四時祖宗享無疆」。中軸線兩旁各有七間廂房,梁上有鳳穿牡丹、松鼠葡萄等圖案,欄杆上有對聯「逸事放當年,樂奏升平,歲歌大有;閒情消永晝,花簪婦女,竹馬兒童」。宗祠後有黃道街,始於南宋,與南宋殿前將軍俞極宗有關[5]

Remove ads

保護和利用

快速預覽 外部圖片連結 ...

馬岙俞氏宗祠古戲台於2003年被列入寧海縣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作為寧海古戲台的一部分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宗祠自1984年改為村大會堂後,已不再演戲[1]。2014年,寧海縣文物部門對宗祠實施修繕[7]。2020年3月,馬岙俞氏宗祠獲得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資助128萬元人民幣,用於宗祠和戲台維修[8]

圖片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