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鳶尾花號列車 (歐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鳶尾花號(拉丁語:Iris)是運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至瑞士庫爾間一班長途列車所使用的名稱,由比利時國家鐵路、盧森堡國家鐵路、法國國家鐵路及瑞士聯邦鐵路自1974年起共同開行。其命名源自黃鳶尾(黃菖蒲),這是廣泛生長於塞訥河谷的一種花卉,布魯塞爾首都大區自1991年起以此作為徽記。列車最初是作為僅搭載車廂等級等級的全歐快車(TEE)投入服務,1981年又變更為兩艙等級的城際列車(IC),1987年5月31日,它被納入歐城列車(EC)類別。截至2013年,鳶尾花號仍是每日連接布魯塞爾至瑞士間的兩班歐城列車之一,另一班為沃邦號[1]。
Remove ads
歷史
鳶尾花號是在1974年作為雪絨花號(蘇黎世-阿姆斯特丹)的「鏡像」班次被引入全歐快車網絡,但運營區間被縮短至布魯塞爾至蘇黎世[註 1]。它使得歐洲三大權力機構布魯塞爾(歐盟政府)、盧森堡(歐洲法院)和斯特拉斯堡(歐洲議會)之間的運力被提升了一倍。其中鳶尾花號在早晨由布魯塞爾發車、下午從蘇黎世返回;雪絨花號則是早晨由蘇黎世發車,午後從布魯塞爾返回。
在歐城列車網絡於1987年設立後,允許列車搭載二等車廂,鳶尾花號亦成為其中之一。同時,鳶尾花號在瑞士境內延長至庫爾始發及終到。
全歐快車
鳶尾花號自1974年5月至1981年5月均使用RAe TEE II型電聯車擔當運營。這是瑞士聯邦鐵路在1961年專為國際線路的全歐快車所研發的動車組。它能兼容歐洲四種主流鐵路系統的電壓制式(1500伏/3000伏直流電,25千伏50赫茲/25千伏16⅔交流電)[註 2]。車組採用固定編組,動力車設於列車的中部車廂,該節車廂不提供載客,本質上是一款動力集中式列車。列車的最高速度為160公里/小時,車體採用瑞士的輕量型車廂設計[註 3]。
從1974年5月28日起,全歐快車鳶尾花號開始作為雪絨花號的「鏡像」班次(即反向對開)運行。兩班列車獲得了從90至93次的連續車次編號,其特徵在於彼此間的套跑關係,例如當TEE91次(雪絨花號)列車抵達蘇黎世後,隨即執行TEE92次(鳶尾花號)列車的任務前往布魯塞爾。
自1979年5月27日起,列車增加巴登停站。自1981年5月30日起,列車轉變為同時搭載一等及二等車廂編組。
Remove ads
城際列車
當列車編組中加入二等車廂後,已不再符合全歐快車的要求,因此鳶尾花號降級為城際列車類別繼續投入服務,車次使用IC394/395次。採用瑞士聯邦鐵路提供的空調版本Eurofima型車廂。
歐城列車

鳶尾花號於1987年5月31日被納入歐城列車類別,使用車次為EC94/95次,它採取與城際列車時期相同的運行路線[註 4]。其車次在後來又被上調了兩位,為EC96/97次。以下為鳶尾花號在2013年的夏季時刻表[2]: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 鳶尾花號列車 (日本):一列曾由JR北海道所經營的同名日本列車。
腳註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