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成功鎮
臺灣臺東縣的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成功鎮(阿美語:Madawdaw;客家話:Sṳ̀n-kûng-chṳ́n;臺灣話:Sîng-kong-tìn),舊稱「麻荖漏」,位於臺灣臺東縣東北部,花東海岸中央偏南,區域面積約為144平方公里,是臺灣面積第四大鎮[註 1]。人口結構上有阿美族、西拉雅族及漢族等族群,並以阿美族為主,地方通行語為阿美語[1]。
成功鎮的經濟產業主要為農業及漁業,並有水稻、玉米、竹筍、椰子與柑桔等主要農產品,由於東側的太平洋有黑潮流經,使其漁業資源較為豐富,且為花東海岸的最大鄉鎮及漁業中心,魚類特產主要有鰹、旗、鬼頭刀、鮪魚、柴魚等。境內設有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三仙台與石雨傘為主要的自然觀光景點。
Remove ads
歷史沿革

成功鎮舊名「麻荖漏」,後名為「新港」,戰後始更名為「成功」,是東部最大的漁港。有關麻荖漏名稱的起源說法不一,但直到清朝末年此地仍為阿美族人聚落與耕作的所在。迄民國三十四年戰後初期,由於全國以「新港」為名之鄉鎮共有三處,省府為免混淆,則令分別更改名稱。該鎮賢達與行政首長認為新港之形勢頗似安平港,且鑑於新港發展源於北郊的成廣澳,而「成功」、「成廣」、「新港」三者臺灣閩南語音近,遂命名「成功鎮」至今。
歷年所屬行政區列表
起訖年份 | 行政區 |
1901~1921 | 臺東廳成廣澳支廳成廣澳區、都歷區 |
1921~1931 | 臺東廳新港支廳成廣澳區、新港區 |
1931~1937 | 臺東廳新港支廳新港區 |
1937~1945 | 臺東廳新港郡新港庄 |
1945~1946 | 臺東縣新港區新港鄉 |
1946~ | 臺東縣成功鎮 |
聚落
成廣澳在1920年之前向來是成功鎮的行政軍事中心,1920年之後行政經濟中心轉移至新港,成廣澳又相對於新港規模模較小,故稱小港。
- 成廣澳:成廣澳具有天然港灣的地理條件,早年是花蓮、卑南(今台東)兩港外,最重要的港口,位於阿美族聚落與平埔族聚落之間,具有市場中地之便,漢人從事貿易並在此定居,成為當地唯一的漢人聚落。開山撫番下,成廣澳成為花東縱谷中段開發據點,除有經濟商業功能,軍事及行政功能也漸形增加。1889年設立的「廣鄉」行政區,就以成廣澳為中心。日治後,在行政制度下陸續有出張所、支廳等行政單位名稱的出現,成廣澳仍為行政中心,直至1921年支廳移至新港、1931年廢止成廣澳區,成廣澳行政中心的功能正式結束。產業方面,1912年至1919年間,成廣澳先後設立「台東興產組合」、「廣鄉產業合資會社」、「台灣製腦株式會社出張所」等機構組合,是成廣澳產業方面發展資料。[2][3]
Remove ads
地理
成功鎮位於臺東縣東北部,北接長濱鄉,東臨太平洋,南與西隔海岸山脈與東河鄉相鄰,西北邊為花蓮縣富里鄉。
由於受板塊作用影響,使得成功鎮地形較複雜、崎嶇。南北狹長,東瀕太平洋,西側為草木鬱蒼峻岳連立的海岸山脈,地勢向東傾斜,大部分屬於山地或丘陵地。海岸平原狹小,僅成功一帶較寬廣,為花東海岸三大海階之一。成功附近的山稜屬於新港山稜,主要的山有白守蓮山、新港山、麒麟山,最高峰為新港山(標高1682m)也是海岸山脈的最高點。東部海岸地區在地形上可分為海岸及山嶺等二個地區:
成功鎮的溪流多但均流短水急,水量不穩,由西側的海岸山脈向東注入太平洋。
成功鎮屬熱帶季風氣候,氣候高溫多雨,年雨量約為2,100毫米,年平均溫度約為攝氏23.8度。
Remove ads
根據臺東縣政府民政處及內政部戶政司統計,2024年底成功鎮戶數約5.4千戶,人口約1.3萬人[6],是臺東縣人口第三多的行政區(僅次於臺東市及卑南鄉)[7][8],鎮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三民里與博愛里,2024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2,855人與593人[6]。成功鎮人口的年齡構成中,0至14歲人口佔比7.93%,15至64歲人口佔比67.31%,65歲以上人口則佔比24.76%[6]。
Remove ads
成功次生活圈包含臺東縣長濱鄉、成功鎮、東河鄉[9],是以成功鎮新港市區為中心的次生活圈。新港市區除了是三鄉鎮機能最完整的市街,同時也是各區域性機關的設立地點,更有署立台東醫院成功分院的設置,是臺東縣內機能僅次於臺東市的生活圈中心。
政治
屆次 | 姓名 | 黨籍 | 任職期間 | 備註 |
1 | 葉良田 | 1951年2月14日-1953年3月31日 | 民選首任 | |
2 | 馬榮通 | 1953年4月1日-1956年3月31日 | ||
3 | 許挑 | 1956年4月1日-1960年1月4日 | ||
4 | 1960年1月5日-1961年8月30日 | 任內病逝 | ||
陳世忠 | 1961年11月16日-1964年2月28日 | 補選 | ||
5 | 1964年3月1日-1968年2月28日 | |||
6 | 宋賢英 | 1968年3月1日-1973年3月31日 | ||
7 | 1973年4月1日-1976年9月26日 | 任內病逝 | ||
項燮臣 | 1976年10月3日-1977年12月29日 | 臺東縣政府派任兵役科股長代理 | ||
8 | 曾士華 | 1977年12月30日-1982年2月28日 | ||
9 | 1982年3月1日-1986年2月28日 | |||
10 | 宋文英 | 1986年3月1日-1990年2月28日 | ||
11 | 1990年3月1日-1994年2月28日 | |||
12 | 侯武成 | 1994年3月1日-1998年2月28日 | ||
13 | 侯武成 | ![]() |
1998年3月1日-2001年9月22日 | 因案遭羈押 |
13 | 楊仁三 | 2001年10月19日-2001年12月23日 | 臺東縣政府派任參議代理 | |
李海南 | 2001年12月24日-2002年2月28日 | 臺東縣政府改派農業局課長代理 | ||
14 | 江文隆 | 無黨籍 | 2002年3月1日-2006年2月28日 | |
15 | 侯武成 | 2006年3月1日-2006年3月1日 | 因案停職,就職立即辭職 | |
2007年4月22日-2010年2月28日 | 補選 | |||
16 | 2010年3月1日-2013年9月26日 | 因案入獄被解職 | ||
顏志光 | 2013年10月8日-2014年12月24日 | 臺東縣政府派任參議代理 | ||
17 | 黃博昌 | ![]() |
2014年12月25日-2018年12月24日 | |
18 | 2018年12月25日-2022年12月24日 | |||
19 | 謝淑貞 | 2022年12月25日- | 現任 |
Remove ads
成功鎮公所是成功鎮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鎮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成功鎮的自治監督機關為臺東縣政府。鎮長由全體鎮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成功鎮公所並置鎮政會議,為鎮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鎮長之下,設有6課2室等8個內部單位及3個附屬機關[10]。
成功鎮民代表會是成功鎮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成功鎮全體鎮民立法和監察鎮政。鎮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成功鎮民代表會共有11位鎮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5席鎮民代表、第二選區6席平地原住民鎮民代表[註 2],主席、副主席由11位鎮民代表互選產生[11]。
現今成功鎮行政範圍的確立,來自於1931年,調整行政區域,將原屬成廣澳區的成廣澳、沙汝灣等地併入新港區。1937年,改設新港庄屬臺東廳新港郡[12]。新港庄轄小馬、都歷、鹽濱、新港、小湊、大濱等6個大字[13]。1946年1月,改為「新港鄉」,屬臺東縣新港區。2月改制並更名為「成功鎮」。1948年1月,裁撤新港區署,成功鎮改直隸於臺東縣[12]。成功鎮的行政區劃轄有博愛里、忠孝里、三仙里、三民里、忠智里、忠仁里、和平里、信義里等8個里,共計187個鄰[14][6]。
成功鎮行政區劃 |
- 警政
- 臺東縣警察局成功分局
- 新豐派出所
- 忠孝派出所
- 都歷派出所
- 消防
- 臺東縣政府消防局成功大隊
- 成功分隊
教育
- 臺東縣立新港國民中學
- 臺東縣成功鎮成功國民小學
- 臺東縣成功鎮三民國民小學
- 和平分校(前身為「臺東縣成功鎮和平國民小學」,於2016年8月改制為分校)
- 臺東縣成功鎮忠孝國民小學
- 博愛分校(前身為「臺東縣成功鎮博愛國民小學」,於2016年8月改制為分校)
- 臺東縣成功鎮三仙國民小學
- 臺東縣成功鎮信義國民小學
醫療
- 衛生福利部臺東醫院成功分院:臺東縣成功鎮中山東路32號
- 成功鎮衛生所:臺東縣成功鎮中山東路64號
交通

道路名稱 | 全長 | 起訖點 | 規劃 | 備忘錄 |
![]() |
178.229公里 | 花蓮市-太麻里鄉美和(花東海岸公路、東成公路、東濱公路) | 交通部公路總局 | 往北為臺東縣長濱鄉,往南為臺東縣東河鄉 |
![]() |
45.224公里 | 富里鄉-成功鎮(富東公路) | 交通部公路總局 | |
![]() |
6.867公里 | 高臺-富榮 | 成功鎮公所 | |
![]() |
3.817公里 | 基翬-芝田 | 成功鎮公所 | |
![]() |
3.952公里 | 基翬-成功 | 成功鎮公所 | |
![]() |
4.526公里 | 富榮農場-成功 | 成功鎮公所 | |
![]() |
2.403公里 | 嘉平-四朗橋 | 成功鎮公所 |
路線號碼 | 營運區間 | 經營業者 | 備註 |
1145 | 花蓮火車站-成功 | 統聯客運 | |
8101 | 臺東-靜埔 | 興東客運 | 經臺東大橋、臺東火車站(臺灣好行東部海岸線) |
8102 | 臺東-靜埔(經中華大橋) | ||
8103 | 臺東-成功 | 經臺東大橋、臺東火車新站,部分班次可與8105接駁 | |
8105 | 成功-靜埔 | 部分班次可接駁8103、8120 | |
8107 | 成功-泰源 | ||
8119 | 臺東-成功-花蓮新站 | ||
8120 | 臺東-中華大橋-成功 | 皆可與8105接駁 | |
8181 | 玉里-寧埔-成功(經玉長公路) | 每日僅營運來回六班次(早晚各三班) |
旅遊
自然景觀文化設施 |
文化資產遺址
神社
|
特產
相關條目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