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黑錯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黑錯寺(藏語:གཙོས་དགོན,威利轉寫:gtsos dgon)又名合作寺,是位於藏區安多的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本寺創建於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當時屬於青海黑錯鎮,現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合作市。「黑錯」是藏語音譯,原意是「羚羊出沒的地方」。因為黑錯鎮於1956年改名為諧音的「合作鎮」(合作鎮於1998年改名為合作市),所以本寺也改名為合作寺。[1][2]
本寺鼎盛時期有兩座經堂,十座佛殿,僧侶千人,僧舍兩百多所。九層的米拉日巴佛閣建於1777年(清乾隆四十二年),是藏區僅有的兩座米拉日巴佛閣之一,也是本寺標誌性建築。1958年時本寺有五百多名僧侶。[2]1958年10月20日,甘南藏族自治州全州196座佛教寺院中,除保留拉卜楞寺、禪定寺、黑錯寺、郎木寺外,其餘192座全被廢除,其僧侶均被遣返原籍還俗。[3]米拉日巴佛閣於文革時被毀,1998年重建。[2][4]
Remove ads
米拉日巴佛閣
「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佛閣」(藏語:ཨ་མདོ་གཙོས་མི་ལའི་གསེར་མཁར་དགུ་ཐོག),簡稱「米拉日巴佛閣」(藏語:མི་ལའི་མཐོང་གྲོལ་ལྷ་ཁང་ཆེན་མོ།),俗稱「九層佛閣」(藏語:གསེར་མཁར་དགུ་ཐོག)。[5] 米拉日巴佛閣是由被稱為米拉日巴化身的洛桑達吉上師在此地原有一座佛塔的基礎上擴建而成,仿照米拉日巴在洛扎親自建造的九層樓閣的造型。佛閣於文革時被毀、合作寺院全被拆除[4],1998年動工重建,重建而成的佛閣總面積為4028平方米,高40餘米,共九層,融藏族宗堡式建築與佛閣式建築特色為一體,由走廊樓梯盤旋直達樓頂。佛閣是全藏區唯一的一座供奉藏傳佛教各派宗師的高層建築,內供奉對藏傳佛教有重大貢獻的歷代藏王和對藏族文化有重大貢獻的聖者,還有佛、菩薩、護法、財神等像二百一十五尊,供奉有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噶當派、格魯派等藏傳佛教的開宗祖師和顯密乘的眾多尊佛像,佛閣內有許多唐卡、壁畫、堆繡、酥油花等藝術品,諸多捲軸畫敘述了米拉日巴苦心修道的一生,被人們稱為是藏學博物館。佛閣從第三層到第八層所奉的佛像都是用檀香木、神柏雕刻而成。各樓層左右兩側小供龕內共奉安有一肘高的米拉日巴像一千零二十五尊,一肘高的釋迦牟尼像二十尊。佛閣內還珍藏有《丹珠爾》和《甘珠爾》大藏經共500餘函。佛閣大院四周的外圍裝有銅製大嘛呢經輪一百三十個,還有山門一座,白塔一座。[6][7]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