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京鼓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京鼓樓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南京城中心的一座明清建築,建於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位於北極閣以西的鼓樓崗上,占地9100平方米。在古代是進行擊鼓報時、迎王、送妃、接詔等重大儀仗慶典的場所。
鼓樓分上、下兩層。下層為磚石台座,是洪武遺物,拱形、無梁、呈城闕狀,南北各有券門三道,四周有紅牆,東西長44.04米,南北寬22.6米,高8.9米。上層原來與下層同樣大小,有報時和儀仗用的大鼓2面、小鼓24面、雲板1面、牙杖4根、點鐘1隻、銅壺滴漏1架、三眼畫角24板,在鼓樓西側原來還有鐘樓。明亡後,鐘樓和鼓樓上層的木建築均毀,原有的報時設施散失。現存的上層樓台規模較原來為小,是1684年由清兩江總督王新命在明朝台座的基礎上重建的,建有大殿兩層,屋頂為歇山頂重檐四落水木結構,名「暢觀樓」。樓內樹有王新命所立的一座戒碑,碑文記述康熙南巡江寧的景況及康熙對江南官員的訓諭,故又將此樓稱為「碑樓」,並在樓內正門牆上刻有楷書「碑樓」二字,但民間仍習稱之為鼓樓。[1][2]
1923年,鼓樓被闢為公園,供人們登高遠眺。1957年,南京鼓樓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
1955年,鼓樓區因此而得名。
Remove ads
交通
圖片
-
鼓樓舊影
-
康熙帝南巡留下的聖諭碑
-
1978年鼓樓檢閱台
-
鼓樓與紫峰大廈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