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龍鬚溝 (河流)

北京市河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龍鬚溝,原名郊壇後河,是北京南城內的一條人造排污河道,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清代光緒年後逐漸淪為臭水溝,附近亦成為貧民窟,1950年北京市衛生工程局對其截流分源,地表河道徹底消失。老舍先生曾為1950年的龍鬚溝整治工作創作話劇《龍鬚溝》。

水文

龍鬚溝源起前門外西南虎坊橋,東南過永安橋天橋,向東經金魚池狀元橋紅橋,過天壇後東南折,在左安門西側匯入護城河,全長約8公里。[1]:51

歷史

龍鬚溝最早見諸明宣德年間史料,據稱是明成祖為修建北京天壇山川壇修建,因位處郊壇北側牆根因名郊壇後河。清代,始稱龍鬚溝。直到清光緒早年龍鬚溝仍保持清澈,且人煙稀少,隨著黃河改道後大運河斷航,上游水源乾涸,龍鬚溝河道日益淤塞。隨著貧困人口遷入,龍鬚溝地處低洼,流域內污水、雨水和周邊居民產生的垃圾導致河水污穢不堪。1950年北京市人大表決拿出年度預算的2.25%整治龍鬚溝,成為中國共產黨建政後開展的第一項市政工程。同年在北京市衛生工程局的主持下,工程於5月16日開工,參與人員涵蓋軍隊、當地居民,並且通過「以工代賑」招募部分市內工人和郊區農民,到11月12日竣工。工程合計疏浚明溝199米,剩餘填平或者修建地下排水管,地表修建道路。[2][3]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