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圖像
安道爾 (未發行)[ 9] : 根據安道爾和歐洲聯盟在2011年6月簽署的貨幣協議,安道爾可以使用歐元作為其官方貨幣,並可發行自己的歐元硬幣。安道爾樣式 展示的是庇里牛斯臆羚 和金雕 的圖像。
奧地利 [ 9] :奧地利樣式 的特點在於以阿爾卑斯 龍膽 作為歐盟制定環境政策 的奧地利象徵[ 註 5] 。「EIN EURO CENT (一歐分)」的文字顯示在頂部,而奧地利國旗的影線連同發行年份則出現在下方。
比利時 [ 9] :比利時樣式 是由比利時的官員、工匠和錢幣學專家進行票選。他們最終選擇了蒂倫豪特 市立美術學院院長揚·阿爾方斯·快斯特曼斯(Jan Alfons Keustermans )所設計的國王阿爾貝二世 雕像[ 註 5] 。星星環繞的右手邊是由皇冠和字母「A 」組成的國王文織字母 。發行年份處於更低的位置,它也被星星環繞。2008年的重新設計則包括有置於文織字母下方的字母「BE 」(代表比利時),它們被移出星星環繞而進入中圈內部,但仍處於國王肖像右側。發行日期也被移入中圈內部和置於肖像下方,並在兩側標有兩種符號(左:造幣廠廠長的簽名標記,右:造幣標記)。
第一版 (2002–2007)
第二版 (2008–2013)
第三版 (2013-)
賽普勒斯 [ 9] :賽普勒斯樣式 的特點是兩隻賽普勒斯盤羊 ,這是賽普勒斯特有的野生綿羊 物種,並且是島上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動物。它包括右上方呈半圓形、由發行年份及其兩側分別以希臘文 和土耳其文 (ΚΥΠΡΟΣ 和KIBRIS )表示的賽普勒斯名稱。它是隨著賽普勒斯於2008年正式加入歐元區而開始流通。硬幣的精確樣式是由公眾投票產生,設計者為埃里克·邁爾(Erik Maell )和塔迪亞娜·索特羅普洛斯(Tatiana Soteropoulos )所創造。
愛沙尼亞 [ 9] : 由列姆比特·羅慕斯(Lembit Lõhmus )設計的愛沙尼亞樣式 的特點是愛沙尼亞的地理圖形和意為「愛沙尼亞」的單詞「Eesti 」。象徵歐盟的12顆星星則環繞在地圖周圍。這是10個候選方案中在2004年12月最終贏得公眾投票的設計。這一樣式自2011年1月1日起流通。
芬蘭 [ 9] :芬蘭樣式 描繪有芬蘭國徽 上的獅子紋章。這是由海基·海沃亞 所設計的復刻版,並且曾被應用於以往的芬蘭硬幣,例如1964年至2001年間流通的1馬克 硬幣[ 註 5] 。第一版芬蘭樣式包含有芬蘭造幣廠廠長萊莫·馬科寧(Raimo Makkonen )的首字母標記(字母「M 」),它位於獅像底部的左側,而發行年份則位於底部右側。當硬幣進行改版時為了滿足新的設計方針,首字母標記被造幣標記所取代並移動至左側,字母「FI (代表芬蘭)」則被置於右下角。
第一版 (2002–2006)
第二版 (2007–)
法國 [ 9] :法國樣式 的特點是象徵法國的女性瑪麗安娜 ,她代表了法國的國家和價值觀[ 註 6] 。其作為法國自由與理性的最顯著象徵可追溯至1949年。硬幣中描繪的形象是年輕而堅定的,體現了法國對健全及持久的歐洲的渴望。風格化的字母「RF (代表法蘭西共和國)」顯現在發行年份的右上方。硬幣樣式是由巴黎造幣廠 的法比耶·高蒂亞(Fabienne Courtiade )所設計。
德國 [ 9] :德國樣式 描繪了橡樹 的枝椏[ 註 7] ,這是繼承自原芬尼 的圖像,由羅爾夫·列德伯根(Rolf Lederbogen )教授所設計。其發行年份及造幣廠標記顯示在底部。
希臘 [ 9] :希臘樣式 展現的是古希臘 在公元前五世紀所使用的雅典 三列槳座戰船 [ 註 8] 。其上、下兩側分別是表示面額的希臘文 字母和發行年份。硬幣樣式由格奧吉奧斯·斯塔馬托普洛斯(Georgios Stamatopoulos )所設計。
愛爾蘭 [ 9] :愛爾蘭樣式 展現的是該國的官方象徵——凱爾特豎琴 [ 註 9] 。垂直於豎琴左側的是單詞「Éire」(「愛爾蘭」的愛爾蘭語 稱謂),右側則是發行年份。豎琴圖案是由賈拉夫·海耶斯(Jarlath Hayes )所設計。
義大利 [ 9] :義大利樣式 描繪的是位於安德里亞 的蒙特城堡 ,它由神聖羅馬帝國君主腓特烈二世 建於13世紀[ 註 10] 。硬幣上的說明文字是由歐吉尼奧·德里烏蒂(Eugenio Driutti )所雕刻,它包含有位於下方的字母IR(代表義大利共和國)和位於上方的發行年份。
拉脫維亞 [ 9] :拉脫維亞樣式 的特徵是小尺寸的拉脫維亞國徽 圖案。其設計者為萊莫尼斯·森貝斯(Laimonis Šēnbergs )。
立陶宛 [ 9] :立陶宛樣式 是由安塔納斯·楚考斯卡斯(Antanas Žukauskas )所設計,其特徵是一位舉著寶劍的騎士(來自立陶宛國徽 )和單詞「Lietuva 」(「立陶宛」的立陶宛語 )。象徵歐盟的12顆星星則環繞在騎士周圍。這是在2004年的公眾投票中勝出的設計,並自2015年起流通。
盧森堡 [ 9] :盧森堡樣式 包含有盧森堡大公亨利 的雕像[ 註 8] ,這是由伊維特·加斯陶爾-克萊爾(Yvette Gastauer-Claire )在經過與盧森堡政府 和君主 協商後所設計。名稱「Lëtzebuerg 」(盧森堡的盧森堡語 )和發行年份呈環繞狀書寫在硬幣底部。
馬爾他 [ 9] :馬爾他樣式 描繪的是位於史前姆納德拉石廟 內的一座祭壇。該廟宇是在前4千紀 建於南部海岸,並可俯瞰大海。其下方則印有馬爾他的名稱及發行年份。該紋章在公眾投票中是第三受歡迎的設計,設計者為諾爾·加萊亞·巴松(Noel Galea Bason )。它是隨著馬爾他於2008年正式加入歐元區而開始流通。
摩納哥 [ 9] : 第一版的摩納哥樣式 包含有摩納哥國徽、環繞書寫在硬幣外圈頂部的MONACO字樣以及外圈底部的發行年份。當阿爾貝二世 於2005年繼承了蘭尼埃三世 的王位後,硬幣的整體設計仍得到保持,但國名和發行年份被移動至內圈,與其他有大幅變動的重新設計硬幣保持一致。
第一版 (2002–2005)
第二版 (2006–)
荷蘭 [ 9] :荷蘭樣式 展現了貝婭特麗克絲 女王的風格化輪廓[ 註 5] ,並由12顆星星和其它圓點所包圍,幣緣則印有「荷蘭的貝婭特麗克絲女王」的荷蘭語 題詞。發行日期及造幣廠標記位於底部。當威廉-亞歷山大 於2013年繼承貝婭特麗克絲成為荷蘭國王后,印有「荷蘭的威廉-亞歷山大國王」的字條被疊加在威廉-亞歷山大雕像之中。
第一版 (2002–2013)
第二版 (2013–)
葡萄牙 [ 9] :葡萄牙樣式 展現的是1134年的皇室印章 (風格化的「Portugal 」字樣),以及與周圍歐盟之星相呼應的國家城堡和包含銀幣盤 的五個盾牌 ,這是為了象徵在歐洲發展過程中的對話、等價交換和相互影響[ 註 11] 。內圈下方的花紋盾之間印有發行年份,上方的城堡之間則印有葡萄牙的國名。歐盟之星是被內嵌入環邊的脊部。
聖馬利諾 [ 9] :聖馬利諾樣式 的特徵是聖馬利諾三塔 中的第三塔——蒙塔萊 。塔身右側的半圓印有聖馬利諾的國名,左側半圓則為發行年份。造幣廠標記示於右下角。
斯洛伐克 [ 9] :斯洛伐克樣式 描繪了塔特拉山脈 的著名山峰——克里萬峰 。克里萬峰象徵著斯洛伐克的主權。在「SLOVENSKO 」(斯洛伐克的斯洛伐克語 )字樣的下方印有斯洛伐克國徽及發行年份,造幣廠標記則分居左右兩側。硬幣是隨著斯洛伐克於2009年正式加入歐元區而開始流通。這是由揚·切納伊(Ján Černaj )和帕沃爾·卡羅利(Pavol Károly )所設計的樣式,它在2005年進行的公眾投票中勝出。
斯洛維尼亞 [ 9] :斯洛維尼亞樣式 描繪了一隻鸛 ,這一主題是來自亞內茲·波利卡(Janez Boljka )所設計的原20斯洛維尼亞托拉爾 硬幣。環繞周邊的每顆星星右側均有「SLOVENIJA 」(斯洛維尼亞的斯洛維尼亞語 )的組成字符,發行年份則緊隨其後位於左上方。 這一樣式是隨著斯洛維尼亞於2007年正式加入歐元區而開始流通。
西班牙 [ 9] :西班牙樣式 呈現了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主教座堂 的外觀[ 註 9] ,這座西班牙巴洛克建築 的絕佳典範由何塞·德爾托羅(Jose del Toro )及多明戈·德安德拉德(Domingo de Andrade )始建於1667年,並在18世紀由費爾南多·卡薩·諾瓦(Fernando Casas y Novoa )最終完成。其中羅曼式風格 的座堂歷史可以追溯至1128年,是天主教 著名的朝聖 聖地。「España 」(西班牙的西班牙文)的字樣示於左上方,而左上方的五顆星星都被嵌入一個凸起的區域,這與硬幣其它部分的效果正好相反。發行年份則顯示於右上方。
第一版 (1999–2009)
第二版 (2010-)
梵蒂岡 [ 9] :梵蒂岡樣式 曾進行過三次改動。第一版最初展示的是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的雕像。「CITTA DEL VATICANO 」(梵蒂岡城)的字樣書寫於其左側,發行日期及造幣廠標則示於下方,並在右側與星星組合在一起。繼若望·保祿二世於2005年去世後,一款新的硬幣在宗座從缺 期間發行,直至選出一位新的教宗。它包含有教廷財務院 的徽章和教廷總司庫 的紋章。當本篤十六世 當選教宗後,他的雕像便出現在硬幣中,此時梵蒂岡城的字樣及書寫於其頭頂,發行年份及造幣廠標記則示於右側。在本篤十六世辭職和推選出教宗方濟各 後,方濟各的新雕像也出現在新版的梵蒂岡歐元硬幣中,其中1歐分硬幣展示的是教宗方濟各畫像的左側視圖。
第一版 (2002–2005)
第二版 (2005–2006)
第三版 (2006–2013)
第四版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