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甲基-4-苯基-4-哌啶丙酸酯
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甲基-4-苯基-4-哌啶丙酸酯(MPPP)是一種在1940年代由羅氏的研發人員研製出來的阿片類止痛藥。[1] MPPP後來在醫學上並沒有被使用,不過卻被作為一種毒品而非法生產。它是一種哌替啶的類似物,但由於在醫學上沒有用途,美國緝毒局的受控物質法案將其列為了I類管制藥物。實際上MPPP是哌替啶酯的羧酸部分與醇部分調轉的同分異構體,被認為有相當於嗎啡的70%的藥效。
Remove ads
這種藥物在1977年由一名23歲的馬里蘭州化學系學生巴里·金德斯頓(Barry Kidston)第一次作為毒品合成。金德斯頓當時參考了阿爾伯特·耶林的一篇論文。[2] 通過將杜冷丁的酯結構反轉,他成功製造出了MPPP這種在當時合法且不受控制的接近嗎啡的藥效的毒品。
然而,合成時一種三級醇的中間產物在超過30°C的酸性環境下極其容易脫水。金德斯頓當時並沒有預料到這一點——因此他直接在常溫下用丙酸酐酯化了這種中間產物,從而導致合成出來的MPPP含有大量雜質MPTP。[3] 在金德斯頓給自己注射這種不純的毒品的數天之後,他和幾個一起試用這些MPPP的朋友開始出現嚴重的帕金森氏症的症狀。[4]
1-甲基-4-苯基吡啶(MPP+),一種MPTP的代謝產物,能夠引起類似帕金森病的不可逆症狀的急性發作。[5][6] 當MPTP進入大腦之後,會被神經膠質細胞里的單胺氧化酶B代謝成MPP+這種神經毒素。MPP+隨即選擇性地殺死大腦中黑質緻密部產生多巴胺的神經細胞,進而引發帕金森氏症。[7]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