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4街/第六大道車站
地鐵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4街/第六大道車站(英語:14th Street / Sixth Avenue station)是美國紐約地鐵一個地下車站複合群,位於曼哈頓雀兒喜,由IRT百老匯-第七大道線、BMT卡納西線與IND第六大道線共用。設有以下列車服務:
此複合群亦設有通道前往紐新航港局過哈德遜河捷運的14街車站。
Remove ads
車站結構
| G | 街道 | 出入口 | 
| B1 | 夾層 | 閘機,車站詢問處,轉車層 | 
| B2 百老匯-第七大道線月台 | 南行 |    往南碼頭(深夜時  往布魯克林學院)(克里斯多福街-謝里登廣場) | 
| 島式月台,左/右側開門 | ||
| 南行快速 |    往布魯克林學院(錢伯斯街)    往新地段大道(除晚上外)(錢伯斯街) | |
| 北行快速 |    往241街(34街-賓州車站)    往哈萊姆-148街 (34街-賓州車站) | |
| 島式月台,左/右側開門 | ||
| 北行 |    往范科特蘭公園-242街(深夜時  往241街)(18街) | |
| B2 第六大道線/PATH月台 | 南行 |    往康尼島-斯提威爾大道(西四街-華盛頓廣場)    往中村-大都會大道(西四街-華盛頓廣場) | 
| 側式月台,左側開門 | ||
| 側式月台,右側開門 | ||
| PATH南行 |  霍博肯-33街線往霍博肯(第9街)  雜誌廣場-33街線往雜誌廣場(第9街)  雜誌廣場-33街線 (經霍博肯)往雜誌廣場(第9街) | |
| PATH北行 |  霍博肯-33街線往33街(23街)  雜誌廣場-33街線往33街(23街)  雜誌廣場-33街線 (經霍博肯)往33街(23街) | |
| 側式月台,右側開門 | ||
| 側式月台,左側開門 | ||
| 北行 |    往牙買加-179街(23街)    往森林小丘-71大道(23街) | |
| B3 卡納西線月台 | 北行 |    往第八大道(終點站) | 
| 島式月台,左側開門 | ||
| 南行 |    往卡納西-洛克威公園(聯合廣場) | |
| B4 | 南行快速 |      不停靠 | 
| 北行快速 |      不停靠 | |
- IRT百老匯-第七大道線月台與其他路線月台相隔一個街區。
- IND第六大道線的快車軌道下穿複合但不屬車站一部分[4]。
- 紐新航港局運哈德遜河捷運月台位於14街車站。
Remove ads
IRT百老匯-第七大道線月台
14街車站於1918年7月1日啟用,是IRT百老匯-第七大道線的一個快車地鐵站,設有兩個島式月台和四條軌道[5]。
Remove ads
IND第六大道線月台
14街車站是IND第六大道線一個慢車地鐵站,於1940年12月15日與IND第六大道線其餘由西四街-華盛頓廣場車站至47-50街-洛克斐勒中心車站一同啟用[6]。
14街和16街都設有出入口,兩端都設有閘機。此外14街入口與PATH共用,但PATH另有閘機。幾乎不使用和暗淡的月台和軌道上面設有夾層[4]。
車站看起有設有兩個側式月台,而且位於軌道內側。因此列車兩方向都是左側開門,在紐約市的側式月台車站來說較為罕見。多數側式月台都位於軌道外側並因而右側開門。PATH軌道和月台位於月台牆壁的另一邊,而且從車站無法看見。這意味著車站可以成為同月台平行轉乘站,但牆壁分隔了不同路線。[4]
第六大道線快速軌道位於PATH軌道下方,因此亦無法在此站看見。圓形的隧道切面在此車站和23街車站下方變成方形,並有計劃興建下層月台。
BMT卡納西線月台
第六大道車站位於BMT卡納西線,1924年6月30日作為「14街-東線」終點站啟用,由第六大道下穿東河和威廉斯堡到蒙特羅斯大道和布斯威克大道[7][8]。此站設有一個島式月台和兩條軌道,位於地面以下40英呎。
Remove ads
圖庫
- 
			
			馬賽克裝飾,瓷磚上刻有「14」字樣
- 
			
			夾層
- 
			
			舊男廁上方的夾層
- 
			
			第七大道及14街西望東北角入口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