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60年代上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60年代上海
Remove ads
上海歷史年代
19世紀以前上海
1800年代上海
1810年代上海
1820年代上海
1830年代上海
1840年代上海
1850年代上海
1860年代上海
1870年代上海
1880年代上海
1890年代上海
1900年代上海
1910年代上海
1920年代上海
1930年代上海
1940年代上海
1950年代上海
1960年代上海
1970年代上海
1980年代上海
1990年代上海
2000年代上海
2010年代上海
2020年代上海
各年份上海 1960年1961年1962年1963年1964年1965年1966年1967年1968年1969年1970年

[1]

Remove ads

重大事件

大饑荒後和上山下鄉

從1962年後大饑荒剛過去,中共向全國發出《關於減少職工和城鎮人口的宣傳要點》和《關於熱情接待下鄉職工的宣傳要點》,被迫向民眾承認經濟方面遇到嚴重困難,但要求民眾共度時艱,尤其是讓農民承擔代價。時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人員走訪上海郊區的農民,了解基層對有關宣傳要點的意見。當時上海農民們對於中共以「支援農業」名義驅趕城鎮居民和職工到農村,有著極高的抵觸,認為是國家把包袱丟給農民背。更有農民感慨「農民總是弄不過國家,國家向農民要的多,給的少」,質疑為何「農副產品到了國家手裡轉轉手就成了高級品」,認為這是「國家看到農民手裡錢一多,就眼紅。」[2]

而上海市當局根據「王柯協議」要開展對口支援新疆,於是發起「支援邊疆、建設邊疆」的運動,至文革為止,每年按計劃向新疆兵團輸送數萬青年學生(那時也叫社會青年,意指那些無業的初、高中畢業生),創造了「支邊青年」的代名詞。而繼上海後,社會青年較多的其他大中城市如武漢、杭州、溫州、天津等,也效仿發起運動,組織大批青年學生移民到兵團農場就業[3]

Thumb
1963年的上海煉油廠
Remove ads

「顧一頭」與「一邊倒」運動

人民日報於1960年3月1日發表社論《工商業者應當下決心「顧一頭」、「一邊倒」》,各地各級黨委開始對工商業者搞「顧一頭、一邊倒」運動。3月14日,民建上海市委、市工商聯就在大光明大戲院舉行傳達動員大會,全市第一批傳達的工商業者共有1600幾人,胡厥文主持大會,盛丕華做報告。大會以神仙會形式持續20幾日,之後各區縣分別傳達。

上海市革命委員會成立

1967年2月23日,上海市革命委員會發出《關於將上海人民公社臨時委員會改稱上海市革命委員會的決定》,宣布上海市革命委員會(簡稱上海市革會)成立。市革委會主任張春橋,副主任姚文元王洪文徐景賢等。市革委會從此取代依法選舉產生的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代表大會和市人民委員會。原各委、辦、處、科工作機構一律撤銷,另設辦公室和組。

其他

第一屆「上海之春」音樂會開幕

上海之春音樂會,現名「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始辦於1960年5月10~18日,成為上海市極富特色的藝術節日。自創辦以來,除了文革期間的十年以外,基本每年都會在仲春時節開幕。在第一屆上海之春音樂會上,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俞麗拿演奏了孟德爾頌作曲的《春之歌》,並且受到了音樂界的一致好評。

中山環路一期工程竣工

始建於1959年8月的中山環路一期工程於1960年12月30日竣工。中山環路工程即圍繞當時市區的城市環路工程,日後成為上海內環線浦西部分的主體走向,南起中山南一路、西抵中山西路、北達中山北二路。90年代修建的內環線高架便在此基礎上建設而成。對上海現代城市框架做了最後的定型。

蕃瓜弄棚戶區改造

1963年,位於上海閘北的蕃瓜弄開始一期改造,標誌著上海市政府長達數十年的棚戶區治理開始。蕃瓜弄位於閘北天目西路上,主要是抗戰前後遺留下來的大批逃難難民以及低矮潮濕的棚戶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國民市政府試圖進行拆遷改造,但因為諸多原因最終宣告失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通過建設新村、原拆原還等方式整治了大批圍繞在城市周邊的棚戶區。到1990年代,棚戶區基本消滅,治理工程宣告完成。

同濟醫院救活心臟停跳病人

1965年12月,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今長征醫院)通過手術救活一個心臟停止跳動16分鐘的青年工人,隨即成為國內外醫學界的奇蹟。當時,上海時代玻璃廠青年工人錢學全,突然從自行車上摔下不省人事,被路過的民警緊急送入當時的上海二軍大附屬同濟醫院,通過一系列手術最終使患者在心跳停止十六分鐘後被救活。當時,醫學界普遍認為人類的心跳停止六分鐘以上就無法挽救」,所以上海這例成功的「起死回生」,被當時主張自力更生的輿論稱作為「衝破洋框框、創造新奇蹟」。

沉降治理

1966年,上海市委、市政府開始進行城市沉降治理,主要通過人工回灌地下水的方法,以防止上海地面沉降,灌水量400萬噸。經過5個月的人工回灌,市區地面回升,平均回升6毫米,最多的回升38毫米,控制上海地面沉降獲得成功。

出生人物

死亡人物

柯慶施

1965年4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華東局第一書記、南京軍區第一政治委員、中共上海市委第一書記、上海市市長柯慶施因病在成都逝世。4月14日在上海文化廣場舉行追悼會。

傅雷

1966年9月3日,中國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傅雷在位於江蘇路284弄5號的寓所內與夫人朱梅馥自盡。

上官雲珠

1968年11月23日,著名話劇演員、電影演員上官雲珠在位於建國西路641號的寓所內跳樓自盡。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