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88年歐洲歌唱大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88年歐洲歌唱大賽(英語:Eurovision Song Contest 1988愛爾蘭語Comórtas Amhránaíochta na hEoraifíse 1988)是第33屆歐洲歌唱大賽,於1988年4月30日在都柏林舉行。主持人是帕特·肯尼英語Pat Kenny米歇爾·羅卡。主持人廣播公司是愛爾蘭廣播電視(RTÉ),與早期版本相比,該節目的製作風格有所調整,以吸引年輕觀眾。

快速預覽 1988年歐洲歌唱大賽, 決賽 ...

本屆賽事的冠軍是代表瑞士參賽的法裔加拿大人席琳·迪翁。當時的她只是在法語世界出名,在不久後的將來將成為有全球影響力的明星。她演唱的是由土耳其裔瑞士人阿提拉·奧努爾圖英語Atilla Şereftuğ作曲、內拉·馬丁內蒂英語Nella Martinetti作詞的歌曲《請別拋下我一人英語Ne partez pas sans moi》。瑞士在最後一次投票中以一點點擊敗英國,獲得冠軍。 在最初的22個國家/地區計劃之後,有21個國家/地區參加了比賽,因為賽普勒斯因在早些年出版而違反了比賽規則而被取消參賽資格,試圖代表該國參加較早版本的比賽。賽普勒斯歌曲被繪製為按運行順序排在第二位。

Remove ads

主辦場地

Thumb
皇家都柏林協會,為1988年比賽場地

都柏林愛爾蘭的首都和最大城市。都柏林位於愛爾蘭東海岸的倫斯特省利菲河河口。本地最早於維京人的定居點,都柏林王國諾曼入侵愛爾蘭之後成為愛爾蘭的主要城市。該城市從17世紀開始迅速發展,並在1800年頒布1800年聯合法令之前短暫地是大英帝國第二大城市。1922年獨立後,都柏林成為了愛爾蘭共和國首都。

比賽在皇家都柏林協會英語Royal Dublin Society的席夢思閣館舉行,該館通常用於農業和馬術表演。在同一地點舉辦了1981年歐洲歌唱大賽。自斯墈地納維亞定居者於988年創立以來,1988年在都柏林舉行的比賽就構成了都柏林長達1000年慶祝活動的一部分。

格式

平面設計

愛爾蘭廣播電視(RTÉ)作為本年賽事的主辦方廣播公司,認為為吸引和維持年輕觀眾的興趣,節目的製作風格需要變化(revamped)。他們雇了迪克蘭·勞尼英語Declan Lowney(他以作為MV和青少兒節目導演而出名)擔任本屆賽事導演,此人也導演了插播於不同歌曲上場之空隙的間隔節目,其中包括愛爾蘭搖滾組合溫室花朵樂團英語Hothouse Flowers分別拍攝於歐洲11個國家的MV,這也是愛爾蘭當時所拍攝過的最砸錢的MV。傳統的計分板英語scoreboard被換成了2個巨大的電子屏幕牆,舞台兩側各放一個,可將表演者在後台休息室英語green room的動態畫面投射在屏幕上。新的計算機生成的計分板也啟用了。舞台是歐視有史以來所建造的最大和最精巧複雜的,由主要製作設計師Michael Grogan的下手Paula Farrell構思出來。為了補償寬廣的舞台占據了中等展示廳內過多的空間,導演故意把觀眾所在的大廳的燈滅了,並且沒有採用廣角鏡頭以避免拍攝到觀眾席。由此可以讓人產生場地大於實際空間的錯覺。

投票方式

每個國家都有一評審團為它們國家評分最高的前10首歌曲分別給出12,10,8,7,6,5,4,3,2,1這10個檔次的分數。

1988年的比賽以最終投票結果戲劇性逆轉而聞名。當還剩3個國家即將給出分數時,英國以133分的優勢穩居118分的瑞士之上。更重要的是,倒數第3個國家(the third last country)只給了瑞士1分。這樣一看,英國似乎已經贏定了。因為即使瑞士從最後2個國家那裡都得到(scooped)了12分,英國也只需要從最後3個國家的評分中累計拿到11分就勝券在握了。然而,首先是倒數第3個給分的國家沒有給英國投1分。緊接著,倒數第2個給分的國家僅給了英國少得可憐的(meagre)3分,而給了瑞士滿分。此時比分已經相當接近,但還剩最後一個國家沒有投票了,冠軍之爭由此也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隨著倒數第2個投票評審團分數的給出,英國只領先瑞士5分。當輪到最後一個投票的南斯拉夫宣讀評分時,給出的評分像通常一樣由低到高一個一個念出。不同國家的觀眾此刻都屏住了呼吸,想看看兩大勢均力敵的冠軍爭奪者到底鹿死誰手。瑞士被首先念到名字,得到的是不痛不癢的6分。因為這僅能保證瑞士剛好有一線的奪冠希望,而且其前提是後面幾個念出的更高的分數沒有一個是投給英國的,這樣瑞士就可以以僅高出英國1分的優勢險勝。然而,根據整晚的投票趨勢來看,更有可能發生的事情是英國會有足夠的幸運獲得更高的分數(因為兩國的比分都名列前茅,雖然比分已經很接近但英國仍領先於瑞士,南斯拉夫既然給了瑞士6分,那麼也極有可能給英國一個稍高的7分或8分)。但是引人注目的是,7分、8分和10分,甚至是在12分全部宣布完以後,人們終於從中發現南斯拉夫連一分也沒有投給英國,而瑞士則品嘗到了絕地反擊(逆襲)成功的美味。經歷過一整夜強勢激烈的投票(strong votes)之後,英國最後卻只從餘下的3個國家的評審團那裡一共才得到了微不足道的3分。南斯拉夫還曾導致過一次類似的戲劇性扭轉。那一次發生於1968年歐洲歌唱大賽,在最後給分的南斯拉夫投完票後,英國剛好又是僅以1分之差輸給了西班牙。

Remove ads

參賽國

Thumb
  參賽國
  過去參賽過,但本年未參賽國

除冰島和義大利外,每場演出都由指揮擔任管弦樂隊的指揮。 與大多數年份不同,指揮家在每首歌之後都鞠躬,而不是在這之前。

Remove ads

參賽歌手

在最初有22個國家參加了計劃之後,但最後有21個國家參加了該計劃,因為賽普勒斯已經提交了參賽資格,因此被取消了參賽資格。賽普勒斯歌手Yiannis Dimitrou英語Yiannis Dimitrou原本被安排第2個上場表演歌曲"Thimame"。可是,到了最後階段賽普勒斯廣播公司(CyBC)裁定這首歌不符合代表他們國家參賽的標準,因為這首歌曾入圍過1984年的賽普勒斯國家歌曲預選,還得過第3名。這被認定為是破壞了賽普勒斯選擇歌曲的規則(同時也違反了歐視大賽規則),於是賽普勒斯自動從1988年歐視大賽中退出。宣布這個最終決定本身也不容易,因為歌曲的宣傳廣告已經在英國廣播時報上有關大賽預映節目的訊息中播送。這首歌也收錄在1988年歐視入圍歌曲的挪威語版發行專輯中。

這是瑞士自1956年的第一屆歐洲歌唱大賽以來第2次獲得冠軍(首屆歐視大賽的冠軍歌曲是莉斯·阿西婭演唱的"Refrain")。這也是曾在早年歐視大賽中舉足輕重的法語歌曲最後一次奪得冠軍。

比賽幫助兩位歌手展開了國際職業生涯,分別是瑞士席琳·迪翁和盧森堡代表蘿拉·菲比安的獲勝者。法裔加拿大人席琳·迪翁在比賽時僅在僅在法文國家聞名,此後不久便開始用英語錄製歌曲。[1]比利時-加拿大人蘿拉·菲比安在比賽結束後開始了成功的職業生涯,並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主要的法國演唱曲目。[1]英國的參賽歌曲是由藝人布魯斯·佛西斯英語Bruce Forsyth的女兒茱莉亞·佛西斯(Julie Forsyth)創作的,布魯斯·佛西斯也到場觀看了歐視比賽。在後來接受採訪時,他對荷蘭評委連1分也不給他們的做法頗有怨言。2008年的時候,布魯斯·佛西斯和西蒙·考威爾又發表了一些對歐視大賽表示不屑的言論,例如布魯斯·佛西斯說「歐視大賽早已不是純粹的歌唱大賽,這是政治性的...一切都太不公正,已經發展成了鬧劇。我早就不看了,有若干年了。」("It's not a song contest any more, it's political...It's all so biased, it's developed into a farce. I've stopped watching it, the last couple of years.")[2]

Remove ads

結果

更多資訊 上場順序, 國家 ...
Remove ads

得分

Thumb
從瑞士分配給獲勝歌曲的積分
更多資訊 投票國, 結果 ...
Remove ads

最高分數

以下為各國在投票中給予最高12分的參賽國列表:

重返賽場的歌手

更多資訊 歌手, 國家 ...

解說員

Remove ads

發言人

國家評審團成員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