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06年國際足總世界盃

国际足联第十八届举行的国际足联世界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06年國際足協世界盃
Remove ads

2006年國際足總世界盃(英語:2006 FIFA World Cup、德語:Fußball-Weltmeisterschaft 2006)為國際足總第十八屆舉行的國際足總世界盃,於2006年6月9日至7月9日於德國十二個城市舉行。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32隊球隊參與,進行64場比賽。在決賽中,義大利法國在90分鐘內以 1–1 言和,延長賽沒有新的進球出現,最終義大利於互射十二碼中以 5–3 取勝,第四度捧起冠軍獎盃贏得冠軍。另外,德國以 3–1 擊敗葡萄牙則獲得季軍。[1]





快速預覽 賽事資料, 屆數 ...
Remove ads

在32支隊伍中,除了主辦國德國,其餘的決賽週名額會由198支球隊透過外圍賽及附加賽來決定。從本屆世界盃開始,衛冕冠軍需要參加外圍賽,最終上屆冠軍巴西成功出線。雖然傳統上揭幕戰由衛冕冠軍出賽,但基於衛冕冠軍有可能無法入圍,故改由主辦國(德國)出賽。

本次世界盃無論是從全球關注度,經濟收入乃至整體的影響力,都開創了世界盃賽歷史的新高,令早已成為世界最受歡迎單項體育賽事的世界盃賽能夠與綜合性運動會奧運會平起平坐。

32支隊伍中,多哥安哥拉迦納象牙海岸千里達及多巴哥烏克蘭隊為首度晉級會內賽,塞爾維亞隊是改國號後首度參賽(當時仍用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但蒙特內哥羅已在5月獨立)。澳洲於該年1月加入亞洲足聯,本屆是澳洲隊最後一次以大洋洲身分參賽。

Remove ads

概述

Thumb
揭幕戰由德國迎戰哥斯大黎加
Thumb
法國對葡萄牙,席丹射十二碼的一刻

本屆決賽週賽事於2006年6月9日開始,32支球隊被分成8個小組,每組各有4隊進行3場賽事,勝出得3分,平局得1分 ,敗仗得0分。每組成績最好的兩隊則可晉身淘汰賽階段。由16強、8強、4強直到總決賽,如果法定時間賽完時平手,則進行兩節各15分鐘的延長賽,延長賽須全程踢完,而非設金球銀球制;若再未能分出勝負,則以點球定勝負。

揭幕戰於慕尼黑世界盃球場德國迎戰哥斯大黎加,結果地主隊德國以4–2擊敗對手。比較過往幾屆賽事,本屆決賽週小組賽階段的黑馬球隊不多,冷門賽果亦較少出現,只有烏克蘭、迦納、厄瓜多及澳洲等非傳統強隊表現較為突出,原先被看好的幾支勁旅均踢出佳績,能晉身16強階段的隊伍大部分屬歐洲與拉丁美洲的球隊,4支亞洲球隊則以1勝4和7負的劣績遭淘汰。

進入淘汰賽階段後,每支勁旅隨著遭遇不同對手而各有不同命運:首先分組賽表現極佳的西班牙隊以1–3被法國隊淘汰,後者雖一度不被看好,但在淘汰西班牙後,又分別於8強賽及4強賽中,擊敗上屆冠軍巴西隊與葡萄牙隊,繼1998年後再度殺入決賽;英格蘭隊在8強賽繼2004年歐洲國家盃後,再度被葡萄牙隊以PK大戰淘汰,是近10年第3次在國際賽事中輸在PK大戰階段;上屆亞軍兼主辦國德國隊一度極被看好留下金盃,在半準決賽以PK大戰擊敗奪冠大熱門阿根廷隊,賽後雙方球員在球場上發生衝突,可惜德國隊在準決賽加時臨結束前,被義大利隊連進兩球,只能與葡萄牙隊爭季軍,而德國最終繼1962年的智利和1990年的義大利後成為第三支獲得季軍的地主隊;義大利隊在16強賽對澳洲隊時,憑一記具爭議性的十二碼球得以出線,然而,事後的重播影像支持裁判的判決,格羅索承認他並非遭到非常嚴重的衝擊,那次摔倒是有一些演戲的成份在內,但澳洲隊的後衛尼爾的確有跟他發生碰撞,也應該要被吹犯規[2], 接著以3–0勝烏克蘭晉身4強。這是自1982年(前四名分別為義大利、西德、波蘭、法國)後,世界盃首次由歐洲球隊包辦4強席位—地主德國法國葡萄牙義大利

決賽於7月9日在首都柏林奧林匹克球場舉行,由兩支賽前奪冠呼聲不高的義大利隊法國隊爭奪冠軍。法國隊憑席丹射入一個12碼首開紀錄,隨後義大利隊後衛馬特拉斯接應角球頂入為球隊追成1–1,雙方在法定時間90分鐘之內再無進球,進入加時階段,加時下半場席丹因用頭撞馬特拉齊胸部而被領紅牌離場,加時階段完畢仍然未分出勝負,在PK大戰,法國前鋒查斯古特射中橫樑,義大利終以5–3勝出,隊長法比奧·卡納瓦羅站上頒獎台高舉大力神盃,代表球隊歷史性第4度勇奪世界盃。季軍賽方面,主辦國德國隊在中場新人施魏因斯泰格的傑出發揮下以3–1擊敗葡萄牙隊獲得季軍。

個人獎項方面,席丹在爭議聲中獲得世界盃金球獎,兩名義大利隊成員卡納瓦羅皮爾洛則獲銀球獎及銅球獎;兩名德國隊射手普度斯基分別奪得世界盃金靴獎及最佳年青球員,本次金靴得主僅有5球且無人並列,是自1962年世界盃以來進球數量最低的一屆。

Thumb
以世界地圖形式展示本屆世界盃各支球隊最終成績

本屆世界盃亦有相當多備受爭議的事件。除了決賽席丹與馬特拉齊衝突事件外,8強德國對阿根廷在完場後,有阿根廷球員出手向德國球員動武,結果兩隊都有球員停賽;8強英格蘭對葡萄牙時,英格蘭球員魯尼犯規被驅逐離場,此時對方球員C羅向裁判談話。由於C羅與魯尼當時是英超豪門曼聯的隊友,故C羅此舉被許多英格蘭球迷指出賣魯尼,令C羅備受批評;16強荷蘭隊對葡萄牙隊的賽事,裁判全場出示16面黃牌及4面紅牌(兩隊各有兩人領紅牌),創下歷屆賽事單場比賽最多人被逐出場的紀錄,但其實這場比賽的火藥味相當濃烈,雙方不時有火爆鏡頭。不過亦有球迷歸咎於裁判沒有好好控制場內球員的情緒就胡亂出牌,結果鏡頭影到各自被趕出場,同是巴薩隊友的雲邦賀斯迪高討論場上形勢時均露出無奈的表情。賽後連國際足總主席白禮達亦非常不滿意該裁判的表現,更明言「他應該都要給自己一張黃牌」。結果該裁判於葡萄牙對荷蘭的比賽後被國際足總停職。

Remove ads

主辦權

該屆世界盃有德國南非英格蘭摩洛哥巴西共五個國家爭奪主辦權,南非曾被譽為大熱,因為按照各大洲舉辦世界盃的次序,是屆理應在非洲國家舉辦,加上德國、英格蘭及巴西亦曾經舉辦過世界盃決賽週,但巴西突然因申辦無望的理由而提早退出,並轉為支持南非。2000年7月7日在瑞士蘇黎世舉行的國際足總執委會會議對世界盃主辦權進行投票。第一輪投票中,摩洛哥獲得2票、英格蘭5票、南非6票、德國10票,得票最少的摩洛哥首先被淘汰。二輪投票中,德國和南非各得11票,而另一大熱門英格蘭只得2票。在最後關鍵一輪中,原先支持英格蘭的2票中的1票轉向德國,另一票是由國際足總的紐西蘭代表查爾斯·鄧普西Charles Dempsey)投向南非,但因為受到大洋洲足球協會指示才投給南非,被罰取消最後一輪的投票,否則德國與南非同得12票。最後德國以12票比11票獲得了本屆世界盃的主辦權。這是德國第2次舉辦世界盃決賽階段的比賽,德國上次舉辦世界盃是在1974年。爭奪主辦權失敗的南非終獲得2010年國際足總世界盃的主辦權。

更多資訊 候選國, 票數 ...
Remove ads

比賽場館

決賽周期間共有 12 個城市被選為比賽地點,基於國際足總不允許非國際足總指定贊助商的名字出現在比賽球場的名稱上,因此比賽期間部分球場會以「城市名稱 + 世界盃球場」的名字出現賽事中。

更多資訊 柏林, 多特蒙德 ...

出線球隊

外圍賽

Thumb
2006年世界盃決賽週參賽隊伍分佈圖

32支參賽球隊除了主辦國德國外,其餘隊伍也必須通過外圍賽爭奪出席決賽週的名額。本屆世界盃共有七支球隊首次參加決賽週賽事,其中四支來自非洲,其餘三支各來自歐洲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大洋洲球隊繼1974年1982年後再一次晉身決賽週,澳洲在附加賽階段擊敗烏拉圭得以出線,令本屆世界盃決賽週自1982年後,第二次由世界五大洲球隊參與,以下是獲得本屆世界盃參賽資格的球隊。

Remove ads

抽籤

參見:2006年國際足總世界盃種子隊

2006年世界盃決賽周抽籤儀式在2005年12月9日在萊比錫舉行,儀式轉播至145個國家。負責抽籤的嘉賓包括1990年世界盃德國隊隊長洛塔爾·馬特烏斯1998年世界盃法國隊冠軍成員卡林保、三度協助巴西奪得世界盃功臣「球王」比利、前美國國家隊球員科比·瓊斯Cobi Jones)、前日本國家隊球員中山雅史、前喀麥隆國家隊球員羅傑·米拉Roger Milla)及前荷蘭國家隊名宿克魯伊夫。主辦國德國及上屆冠軍巴西已經肯定會分配到A組及F組。為方便抽籤,之前會先將32支隊伍分為種子隊,第一組別,第二組別,第三組別,第四組別,種子隊分配準則是以球隊於前兩屆世界盃的成績及三年來的世界排名作為標準,系數最高的首八支球隊獲得成為種子隊,而每支種子隊會各自分配單一小組,其他組別則盡量按地理位置分配(塞蒙為排名最低的歐洲球隊,被安排分配到「特殊組別」,原因是以免出現與超過二支歐洲球隊同組)。除了歐洲外,每個小組中不可有兩個來自同一洲的球隊[16]

Remove ads

種子分組

比賽專用足球

Thumb
愛迪達所製造的2006年世界盃專用足球,並命名為「團隊之星」(Teamgeist

1970年國際足總世界盃開始,每一屆世界盃賽事會採用由愛迪達所製造的足球作為比賽期間使用的比賽用球,而本屆世界盃愛迪達製造出一款名為「團隊之星+Teamgeist™)」(英文為team spirit,解作團隊精神,以每一支球隊都需要具備的團隊精神而命名)的指定用球,這顆用球合共花費超過3年時間進行精密研發及測試,球身主要以銀白色為主色,加上六條黑色粗孤線,孤線外圍配上金色幼線,黑白色代表德國國家足球隊主場球衣的傳統顏色,金色則代表世界盃冠軍獎盃,每一顆球亦首次在球身上皆記載每場比賽的舉辦城市、賽事場館、對賽隊伍、比賽日期以及開賽時間。最特別的是用球放棄採用原本由32塊(12塊正五邊形及20塊正六邊形)球面製造足球的傳統,而只用14塊球面製造,同時利用了2004年歐洲國家盃時專用足球的「熱黏合技術」,使得足球更接近完全的球體形狀。

2006年4月18日德國足協主席法蘭茲·貝肯鮑爾向外公佈決賽階段採用一個球身呈現金黃色名為「+Teamgeist™ Berlin」的比賽用球,金黃色名象徵曾經是世界足壇最高榮譽的冠軍獎盃「雷米金盃」。

Remove ads

吉祥物

本屆國際足總世界盃的官方吉祥物是一隻身穿德國白色主場球衣,名為「高利奧六世」(Goleo VI)的獅子以及一夥擁有一對藍眼睛及一口大嘴巴名叫為「Pille」的足球。Goleo VI的名字源自於球賽中的打氣聲「Go~Leo~Go」(加油!獅子!),由曾經推出芝麻街大青蛙布偶秀的吉姆·漢森公司(Jim Henson Company)所設計。由於Goleo是世界盃第六隻吉祥物,因此國際足總便加上六的羅馬數字變成Goleo VI

Goleo VI是隻只穿上衣,沒有褲子的2.3米高獅子,外形雖然滑稽,但不少德國球迷認為Goleo VI象徵以獅子作足協標誌的英格蘭多於代表德國(傳統上德國以鷹作為代表動物)。其後,牠又被一間德國學校封殺,原因是牠只穿球衣而光著下身。自2004年11月推出以來劣評如潮,加上世界盃紀念品市場競爭激烈,獲代理生產「獅子王」的德國玩具廠Nici,因產品滯銷,尚未等到世界盃開幕,便於2006年5月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但在世界盃期間,吉祥物Goleo VI受到大量遊客青睞)。

裁判

今屆世界盃共有21位裁判執法[17]。其中以英格蘭裁判普爾俄羅斯裁判艾雲諾夫成為今季世界盃的熱話。該兩位裁判在被剔出八強比賽裁判的評選[18]

裁判列表

Remove ads

裁判爭議事件

  • 6月18日,小組賽G組法國對陣南韓的比賽中,在上半場31分鐘法國隊的一次角球攻勢中,南韓隊門將李雲在門線解圍,但皮球被撲出前已明顯完全進入白線,但助理裁判及主裁判均沒有任何表示。
  • 6月22日,小組賽F組澳洲對陣克羅埃西亞的比賽中,英格蘭裁判-普爾-在下半場62分鐘和90分鐘向克羅埃西亞後衛施蒙歷出示各一面黃牌,還沒有出示紅牌,而其他3名助理裁判卻沒留意,向裁判報告。直至下半場93分鐘向施蒙歷出示了第3面黃牌後,才把他逐出球場,「3黃1紅」的判決成為世界盃史上的第1次[20]。後來普爾宣布退出國際賽,但仍會繼續為英超聯賽比賽執法[21]
  • 6月25日,葡萄牙對陣荷蘭的16強比賽中,俄羅斯裁判艾雲諾夫在比賽中共出示4張紅牌和16張黃牌,兩隊各獲發兩張紅牌,總共牽涉雙方共12名球員,創下了世界盃中發出牌數最多的球賽以及最多紅牌出現的球賽。球賽不乏火爆場面,雙方球員有不少肢體衝突及粗野攔截,但艾雲諾夫鬆緊不一的判決亦是令球賽失控的原因之一。賽後,艾雲諾夫被國際足總會長布拉特批評「他應該罰自己一張黃牌。」[22]。該場賽事完結後艾雲諾夫被國際足總停職。
  • 6月26日,16強賽義大利澳洲中,執法裁判麥甸拿於臨完場因澳洲球員盧卡斯·尼爾罰球區內侵犯法比奧·格羅索判給義大利的一個12碼,托迪射中12碼,令義大利晉級八強。賽後認為該12碼以及比賽中向義大利隊的馬特拉斯出示的紅牌都存爭議,而國際足球聯合會主席布拉特於數月後公開表示該12碼判罰為誤判;[23]然而,圖像給了裁判的理由,格羅索強調了秋天,但尼爾打他讓他跌倒。[24]總統隨後道歉(可能看到更好的圖像後).[25]

分組賽

A組

更多資訊 排名, 賽 ...
資料來源:FIFA
排名規則:排名準則
(H) 東道主
更多資訊 德國, 4–2 ...

2006年6月9日 (2006-06-09)
18:00
更多資訊 波蘭, 0–2 ...

2006年6月9日 (2006-06-09)
21:00
蓋爾森基興蓋爾森基興世界盃球場
觀眾人數:52,000
裁判:Toru Kamikawa (日本)

更多資訊 德國, 1–0 ...

2006年6月14日 (2006-06-14)
21:00
多特蒙德多特蒙德世界盃球場
觀眾人數:65,000
裁判:Luis Medina Cantalejo (西班牙)
更多資訊 厄瓜多, 3–0 ...

2006年6月15日 (2006-06-15)
15:00
漢堡漢堡世界盃球場
觀眾人數:50,000
裁判:Coffi Codjia (貝寧)

更多資訊 厄瓜多, 0–3 ...

2006年6月20日 (2006-06-20)
16:00
柏林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
觀眾人數:72,000
裁判:Valentin Ivanov (俄羅斯)
更多資訊 哥斯大黎加, 1–2 ...

2006年6月20日 (2006-06-20)
16:00

B組

更多資訊 排名, 賽 ...
資料來源:FIFA
排名規則:排名準則
更多資訊 英格蘭, 1–0 ...

2006年6月10日 (2006-06-10)
15:00
更多資訊 千里達及多巴哥, 0–0 ...

2006年6月10日 (2006-06-10)
18:00

更多資訊 英格蘭, 2–0 ...

2006年6月15日 (2006-06-15)
18:00
紐倫堡弗蘭肯體育場
觀眾人數:41,000
裁判:Toru Kamikawa (日本)
更多資訊 瑞典, 1–0 ...

2006年6月15日 (2006-06-15)
21:00

更多資訊 瑞典, 2–2 ...

2006年6月20日 (2006-06-20)
21:00
科隆科隆世界盃球場
觀眾人數:45,000
裁判:馬西莫·布薩卡 (瑞士)
更多資訊 巴拉圭, 2–0 ...

2006年6月20日 (2006-06-20)
21:00

C組

更多資訊 排名, 賽 ...
資料來源:FIFA
排名規則:排名準則
更多資訊 阿根廷, 2–1 ...

2006年6月10日 (2006-06-10)
21:00
漢堡漢堡世界盃球場
觀眾人數:49,480
裁判:Frank De Bleeckere (比利時)
更多資訊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0–1 ...

2006年6月11日 (2006-06-11)
15:00
萊比錫中央球場
觀眾人數:43,000
裁判:Markus Merk (德國)

更多資訊 阿根廷, 6–0 ...

2006年6月16日 (2006-06-16)
15:00
更多資訊 荷蘭, 2–1 ...

2006年6月16日 (2006-06-16)
18:00

更多資訊 荷蘭, 0–0 ...

2006年6月21日 (2006-06-21)
21:00
法蘭克福法蘭克福世界盃球場
觀眾人數:48,000
裁判:Luis Medina Cantalejo (西班牙)
更多資訊 象牙海岸, 3–2 ...

2006年6月21日 (2006-06-21)
21:00

D組

更多資訊 排名, 賽 ...
資料來源:FIFA
排名規則:排名準則
更多資訊 墨西哥, 3–1 ...

2006年6月11日 (2006-06-11)
18:00
更多資訊 安哥拉, 0–1 ...

2006年6月11日 (2006-06-11)
21:00
科隆科隆世界盃球場
觀眾人數:45,000
裁判:Jorge Larrionda (烏拉圭)

更多資訊 墨西哥, 0–0 ...

2006年6月16日 (2006-06-16)
21:00
更多資訊 葡萄牙, 2–0 ...

2006年6月17日 (2006-06-17)
15:00
法蘭克福法蘭克福世界盃球場
觀眾人數:48,000
裁判:Éric Poulat (法國)

更多資訊 葡萄牙, 2–1 ...

2006年6月21日 (2006-06-21)
16:00
更多資訊 伊朗, 1–1 ...

2006年6月21日 (2006-06-21)
16:00
萊比錫中央球場
觀眾人數:38,000
裁判:Mark Shield (澳洲)

E組

更多資訊 排名, 賽 ...
資料來源:FIFA
排名規則:排名準則
更多資訊 美國, 0–3 ...

2006年6月12日 (2006-06-12)
18:00
蓋爾森基興蓋爾森基興世界盃球場
觀眾人數:52,000
裁判:Carlos Amarilla (巴拉圭)
更多資訊 義大利, 2–0 ...

2006年6月12日 (2006-06-12)
21:00
漢諾威漢諾威世界盃球場
觀眾人數:43,000
裁判:Carlos Simon (巴西)

更多資訊 捷克, 0–2 ...

2006年6月17日 (2006-06-17)
18:00
更多資訊 義大利, 1–1 ...

2006年6月17日 (2006-06-17)
21:00
凱沙羅頓弗里茨.瓦爾特球場
觀眾人數:46,000
裁判:Jorge Larrionda (烏拉圭)

更多資訊 捷克, 0–2 ...

2006年6月22日 (2006-06-22)
16:00
更多資訊 迦納, 2–1 ...

2006年6月22日 (2006-06-22)
16:00
紐倫堡弗蘭肯體育場
觀眾人數:41,000
裁判:Markus Merk (德國)

F組

更多資訊 排名, 賽 ...
資料來源:FIFA
排名規則:排名準則
更多資訊 澳洲, 3–1 ...

2006年6月12日 (2006-06-12)
15:00
更多資訊 巴西, 1–0 ...

2006年6月13日 (2006-06-13)
21:00

更多資訊 日本, 0–0 ...

2006年6月18日 (2006-06-18)
15:00
紐倫堡弗蘭肯體育場
觀眾人數:41,000
裁判:Frank De Bleeckere (比利時)
更多資訊 巴西, 2–0 ...

2006年6月18日 (2006-06-18)
18:00
慕尼黑慕尼黑世界盃球場
觀眾人數:66,000
裁判:Markus Merk (德國)

更多資訊 日本, 1–4 ...

2006年6月22日 (2006-06-22)
21:00
多特蒙德多特蒙德世界盃球場
觀眾人數:65,000
裁判:Éric Poulat (法國)
更多資訊 克羅埃西亞, 2–2 ...

2006年6月22日 (2006-06-22)
21:00
斯圖加特葛迪比達馬球場
觀眾人數:52,000
裁判:Graham Poll (英格蘭)

G組

更多資訊 排名, 賽 ...
資料來源:FIFA
排名規則:排名準則
更多資訊 南韓, 2–1 ...

2006年6月13日 (2006-06-13)
15:00
法蘭克福法蘭克福世界盃球場
觀眾人數:48,000
裁判:Graham Poll (英格蘭)
更多資訊 法國, 0–0 ...

2006年6月13日 (2006-06-13)
18:00
斯圖加特葛迪比達馬球場
觀眾人數:52,000
裁判:Valentin Ivanov (俄羅斯)

更多資訊 法國, 1–1 ...

2006年6月18日 (2006-06-18)
21:00
萊比錫中央球場
觀眾人數:43,000
裁判:Benito Archundia (墨西哥)
更多資訊 多哥, 0–2 ...

2006年6月19日 (2006-06-19)
15:00
多特蒙德多特蒙德世界盃球場
觀眾人數:65,000
裁判:Carlos Amarilla (巴拉圭)

更多資訊 多哥, 0–2 ...

2006年6月23日 (2006-06-23)
21:00
科隆科隆世界盃球場
觀眾人數:45,000
裁判:Jorge Larrionda (烏拉圭)
更多資訊 瑞士, 2–0 ...

2006年6月23日 (2006-06-23)
21:00
漢諾威漢諾威世界盃球場
觀眾人數:43,000
裁判:Horacio Elizondo (阿根廷)

H組

更多資訊 排名, 賽 ...
資料來源:FIFA
排名規則:排名準則
更多資訊 西班牙, 4–0 ...

2006年6月14日 (2006-06-14)
15:00
萊比錫中央球場
觀眾人數:43,000
裁判:Massimo Busacca (瑞士)
更多資訊 突尼西亞, 2–2 ...

2006年6月14日 (2006-06-14)
18:00
慕尼黑慕尼黑世界盃球場
觀眾人數:66,000
裁判:Mark Shield (澳洲)

更多資訊 沙烏地阿拉伯, 0–4 ...

2006年6月19日 (2006-06-19)
18:00
漢堡漢堡世界盃球場
觀眾人數:50,000
裁判:Graham Poll (英格蘭)
更多資訊 西班牙, 3–1 ...

2006年6月19日 (2006-06-19)
21:00
斯圖加特葛迪比達馬球場
觀眾人數:52,000
裁判:Carlos Simon (巴西)

更多資訊 沙烏地阿拉伯, 0–1 ...

2006年6月23日 (2006-06-23)
16:00
凱沙羅頓弗里茨.瓦爾特球場
觀眾人數:46,000
裁判:Coffi Codjia (貝寧)
更多資訊 烏克蘭, 1–0 ...

2006年6月23日 (2006-06-23)
16:00
柏林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
觀眾人數:72,000
裁判:Carlos Amarilla (巴拉圭)

淘汰賽

晉級圖

 
十六強賽半準決賽準決賽決賽
 
              
 
6月24日-慕尼黑
 
 
德國2
 
6月30日-柏林
 
瑞典0
 
德國十二碼1 (4)
 
6月24日-萊比錫
 
阿根廷1 (2)
 
阿根廷加時2
 
7月4日-多特蒙德
 
墨西哥1
 
德國0
 
6月26日-凱沙羅頓
 
義大利加時2
 
義大利1
 
6月30日-漢堡
 
澳洲0
 
義大利3
 
6月26日-科隆
 
烏克蘭0
 
瑞士0 (0)
 
7月9日-柏林
 
烏克蘭十二碼0 (3)
 
義大利十二碼1 (5)
 
6月25日-斯圖加特
 
法國1 (3)
 
英格蘭1
 
7月1日-蓋爾森基興
 
厄瓜多0
 
英格蘭0 (1)
 
6月25日-紐倫堡
 
葡萄牙十二碼0 (3)
 
葡萄牙1
 
7月5日-慕尼黑
 
荷蘭0
 
葡萄牙0
 
6月27日-多特蒙德
 
法國1 季軍戰
 
巴西3
 
7月1日-法蘭克福7月8日-斯圖加特
 
迦納0
 
巴西0 德國3
 
6月27日-漢諾威
 
法國1 葡萄牙1
 
西班牙1
 
 
法國3
 

十六強賽

更多資訊 德國, 2–0 ...

2006年6月24日 (2006-06-24)
17:00 CET (UTC+1)

更多資訊 阿根廷, 2–1 (延長賽) ...

2006年6月24日 (2006-06-24)
21:00 CET (UTC+1)
萊比錫中央球場
觀眾人數:43,000
裁判:馬西莫·布薩卡 (瑞士)

更多資訊 英格蘭, 1–0 ...

2006年6月25日 (2006-06-25)
17:00 CET (UTC+1)
斯圖加特葛迪比達馬球場
觀眾人數:52,000
裁判:Frank De Bleeckere (比利時)

更多資訊 葡萄牙, 1–0 ...

2006年6月25日 (2006-06-25)
21:00 CET (UTC+1)
紐倫堡弗蘭肯體育場
觀眾人數:41,000
裁判:Valentin Ivanov (俄羅斯)

更多資訊 義大利, 1–0 ...

2006年6月26日 (2006-06-26)
17:00 CET (UTC+1)
凱沙羅頓弗里茨.瓦爾特球場
觀眾人數:46,000
裁判:Luis Medina Cantalejo (西班牙)

更多資訊 瑞士, 0–0 (延長賽) ...

2006年6月26日 (2006-06-26)
21:00 CET (UTC+1)
科隆科隆世界盃球場
觀眾人數:45,000
裁判:Benito Archundia (墨西哥)

更多資訊 巴西, 3–0 ...

2006年6月27日 (2006-06-27)
17:00 CET (UTC+1)
多特蒙德多特蒙德世界盃球場
觀眾人數:65,000
裁判:Ľuboš Micheľ (斯洛伐克)

更多資訊 西班牙, 1–3 ...

2006年6月27日 (2006-06-27)
21:00 CET (UTC+1)
漢諾威漢諾威世界盃球場
觀眾人數:43,000
裁判:Roberto Rosetti (義大利)

半準決賽

更多資訊 德國, 1–1 (延長賽) ...

2006年6月30日 (2006-06-30)
17:00 CET (UTC+1)

更多資訊 義大利, 3–0 ...

2006年6月30日 (2006-06-30)
21:00 CET (UTC+1)

2006年7月1日 (2006-07-01)
17:00 CET (UTC+1)
蓋爾森基興蓋爾森基興世界盃球場
觀眾人數:52,000
裁判:Horacio Elizondo (阿根廷)

更多資訊 巴西, 0–1 ...

2006年7月1日 (2006-07-01)
21:00 CET (UTC+1)
法蘭克福法蘭克福世界盃球場
觀眾人數:48,000
裁判:Luis Medina Cantalejo (西班牙)

準決賽

更多資訊 德國, 0–2 (延長賽) ...

2006年7月4日 (2006-07-04)
21:00 CET (UTC+1)
多特蒙德多特蒙德世界盃球場
觀眾人數:65,000
裁判:Benito Archundia (墨西哥)

更多資訊 葡萄牙, 0–1 ...

2006年7月5日 (2006-07-05)
21:00 CET (UTC+1)
慕尼黑慕尼黑世界盃球場
觀眾人數:66,000
裁判:Jorge Larrionda (烏拉圭)

季軍戰

更多資訊 德國, 3–1 ...

2006年7月8日 (2006-07-08)
21:00 CET (UTC+1)
斯圖加特葛迪比達馬球場
觀眾人數:52,000
裁判:Toru Kamikawa (日本)

決賽

更多資訊 義大利, 1–1 (延長賽) ...

2006年7月9日 (2006-07-09)
20:00 CETUTC+1

獎項

全明星隊

國際足總技術研究小組於7月7日選出本屆世界盃的最佳23人名單,陣容如下:

更多資訊 效力國家隊, 位置 ...

射手榜

今屆國際足總世界盃,總共有147個進球,其中四球為烏龍球[27]

只列出射入2球及以上的球員,詳細請參見2006年國際足總世界盃統計

5球(1人)

3球(8人,其中克雷斯波、羅納度和席丹各有一助攻,前兩位因上場時間為三人中最短和次短,分別獲得銀靴和銅靴獎)

2球(17人)

最終成績

更多資訊 名次, 隊伍 ...

技術研究小組

本屆世界盃的技術研究小組由14名前職業足球員及教練所組成,他們於本屆世界盃的每場球賽中作出評估以及選出球賽中的最佳球員。除此之外,技術研究小組會在4強中開始擬定3位最佳年青球員的入選名單(其餘3位由網路票選決定),並由他們在6位球員之中作出最後的評審以及決定最佳年青球員的得獎者,同時,小組也會「依據特定的評選標準」來確定今屆世界盃的最佳門將,並且需要為今屆世界盃選出最佳陣容、最具娛樂性球隊以及公平競爭獎作出定案。

14位技術研究小組成員包括:

  • 德國 奧希耶克Holger Osieck
  • 蘇格蘭 羅斯伯格Andy Roxburgh
  • 斯洛伐克 文格羅斯Jozef Venglos
  • 匈牙利 齊奧吉·梅濟Gyorgy Mezey
  • 哥倫比亞 麥杜拉拿Francisco Maturana
  • 秘魯 古比拉斯Teofilo Cubillas
  • 澳洲 吉姆·塞爾比Jim Selby
  • 哥斯大黎加 羅德裏格·肯頓Rodrigo Kenton
  • 特里尼達和多巴哥 阿爾文·科尼爾Alvin Corneal
  • 馬來西亞 林金春Lim Kim Chon
  • 香港 郭家明Kwok Ka-Ming
  • 尚比亞 布瓦利亞Kalusha Bwalya
  • 英格蘭 鶴臣Roy Hodgson
  • 喀麥隆 羅渣米拿Roger Milla

贊助商

本屆世界盃的十五個官方贊助商[28]

百威啤酒的場邊廣告是唯一存在於幾乎所有比賽場地的場邊廣告,其英文商標「Bud」旁標註同等大小的中文「百威」字樣。在日本隊的三場分組賽中,在亞美亞的廣告橫額中出現了以拉丁文顯示名字外,同時還有日文「日本アバイア」。


影響

擬改罰則

以現時世界盃的罰則,球員於兩場世界盃比賽中各取得1面黃牌的話,下場球賽就會自動被停賽。但由於國際足總要求執法本屆世界盃的裁判需緊從條列規定作出審判,令本屆的紅牌與黃牌數字創出新高。

有鑑於此,國際足總有意把原來球員取得2面黃牌就需停賽1場的規例,更改為累積3面黃牌才停賽1場,令球員不會錯過世界盃的比賽。

主辦國收入增加

據德國經濟學家估計,本屆世界盃舉行的一個月期間,原先主辦單位事前估計30多億美元即損益兩平,就事後為主辦國德國帶來約200億美元的收入,成世界體壇超過任一奧運收入的世界紀錄。與其有關的項目如旅遊、交通及航空業等的收入,以至國民生產總值都有所提升,與英國BBC國家廣播公司全程宣傳廣播功不可沒,卻也引發2009年英國國會審議BBC資產鉅增爭議。

另外,有91%世界盃期間遊德的遊客對旅程表示滿意,洗脫了歐洲人對德國的兩個不良觀念:納粹主義和冷漠。該國總統霍斯特·克勒表示:「旅客於德國感受到如家般的溫暖,德國人由本來的嚴肅冷漠換上熱情好客的形象。」

歌曲

本屆世界盃在不同時段會播出不同的歌曲:

  • 在規定的90分鐘結束後與加時前的休息時間:《Que Sera Sera
  • PK大戰:《I Will Survive
  • 冠軍球隊(義大利隊)奪冠後:《We are the Champions

綜觀

  • 本屆世界盃官方主題曲由4人男子組合美聲男伶及美國女歌手唐妮·布蕾斯頓合唱名為The Time Of Lives
  • 本屆世界盃的揭幕戰創下歷屆揭幕戰中一場內最多進球的新紀錄,賽事以六個進球(德國四比二擊敗哥斯大黎加)打破首屆世界盃(1930年)揭幕戰五個進球的記錄(法國四比一擊敗墨西哥),而德國球員拉姆在開賽六分鐘射入首個進球則成為歷屆揭幕戰中第二快的進球(僅次於1978年世界盃揭幕戰由法國對義大利,拉甘比在開賽一分鐘為法國先開紀錄)。
  • 巴拉圭球員甘馬拉在對英格蘭的分組賽中,在開賽三分鐘頂入歷屆世界盃最快的烏龍球,並成為首個烏龍球在一場世界盃賽事中的唯一一個進球。
  • 同場比賽中,巴拉圭門將維拿在開賽八分鐘因開出球門球而傷出,創下世界盃歷史上最快被換出門將的紀錄。
  • 澳洲在1974年世界盃之後的32年再度晉級世界盃決賽週,是所有出線球隊中闊別世界盃決賽週最久的球隊。
  • 本屆世界盃是歷屆賽事中擁有最多位歐洲足球先生世界足球先生出席,包括2000年至2005年的歐洲足球先生(菲戈、歐文、羅納度、尼維特、謝夫成科及羅納爾迪尼奧)及世界足球先生(菲戈、席丹、羅納度及羅納爾迪尼奧)得主合共有七名球員。
  • 千里達成為歷史上參加世界盃決賽週球隊中國土面積最小的國家,其國家面積只有5,000平方公里大,緊隨其後是參加1998年世界盃的牙買加
  • 巴西在十六強賽事中以三比零擊敗迦納後,刷新世界盃決賽週最長的連勝紀錄,(連同上屆賽事以連勝七場的紀錄奪冠)一共連續勝出十一場比賽。
  • 沙烏地阿拉伯前鋒艾查巴在對突尼西亞中射進一球,成為第一位亞洲球員曾經在三屆世界盃決賽週均有進球。
  • 非洲球隊在本屆賽事的表現不及上屆,五支參賽球隊在首輪均未能取得勝利,直到比賽第九日迦納以二比零擊敗捷克取得非洲球隊的首場勝利。
  • 瑞典球員奧爾巴克對英格蘭中為球隊頂入一比一的一球,創下世界盃成立以來第2000個進球的里程碑,而對上一次的第1000球是28年前由荷蘭球員倫森布林克對蘇格蘭時射入。
  • 斯科拉里執教的葡萄牙以互射十二碼階段三比一擊敗英格蘭,創出本人在世界盃決賽週帶領球隊保持最長連續勝利紀錄,包括上屆賽事他帶領巴西連勝七場,合共連勝紀錄增至十二場。
  • 除了千里達之外,其他三十一支參賽球隊均能夠在分組賽階段取得進球。
  • 巴西前鋒羅納度在十六強賽對加納的賽事中射入的第一球,是羅納度在世界盃決賽週中的第十五個進球,打破了前西德名將穆勒保持世界盃決賽週內攻入最多進球的十四球紀錄。
  • 亞洲球隊於本屆世界盃的成績比起上屆遜色,晉身決賽周的4隊球隊都未能出線十六強賽。
  • 克羅埃西亞後衛西穆尼奇在對澳洲的比賽中,分別於 68',90' 以及 93' 領取三面黃牌後,裁判普爾才出示紅牌驅逐離場。
  • 荷蘭對葡萄牙的十六強賽事中,裁判全場為兩隊球員出示十六面黃牌及四面紅牌,曾經一度六分鐘內出示六面黃牌,每隊各有兩名球員因兩黃一紅而被逐出場,創下歷屆賽事單場比賽最多人被逐出場的紀錄。
  • 瑞士於十六強賽階段被烏克蘭以十二碼形式淘汰出局,不單成為歷屆賽事上首支球隊未失一球之下遭到淘汰,更是首支在互射十二碼階段沒有射進一球的球隊及今屆賽事第一支小組首名出線的球隊被淘汰出局。
  • 本屆比賽的八強分別來自分組賽時的八個小組,分別是德國(A組),英格蘭(B組),阿根廷(C組),葡萄牙(D組),義大利(E組),巴西(F組),法國(G組)和烏克蘭(H組),可見本次盃賽分組賽時的各組實力較為平均。
  • 兩支南美勁旅巴西及阿根廷雙雙於八強被淘汰出局,是自1982年後首次全部由歐洲西部球隊包辦四強席位。
  • 葡萄牙門將里卡多在八強賽迎戰英格蘭,於PK大戰階段先後撲救對方球員蘭帕德傑拉德卡拉格的射門,協助球隊得以晉身四強,並且成為歷屆賽事中第一位互射十二碼階段撲救三球十二碼的門將。
  • 紐維爾於季軍戰的65分鐘中後備替補,是本屆世界盃唯一一位連續後備上場所有球賽的球員。
  • 在金球獎評選中獲得第二名並且入選最佳陣容的義大利後衛卡納瓦羅於決賽中是第100次代表國家隊上場。
  • 法國球星兼世界盃金球獎得主席丹在7月9日的世界盃決賽後成為歷史上第四位兩度參加世界盃冠軍賽並且都有進球的球員,另外三人分別是巴西的比利(1958年及1970年)和華華(1958年及1962年)、德國的畢烈拿(1974年及1982年);同時他也是第二名在兩屆賽事中都領到紅牌的球員(1998年及2006年),另外一位是喀麥隆球員桑治(1994年及1998年)。
  • 本屆世界盃一共動用了1600名義工。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