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0年智利大地震

2010年2月27日智利地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0年智利大地震
Remove ads

2010年智利大地震發生在智利中南部馬烏萊大區當地時間2010年2月27日3時34分(UTC 6時34分),規模最初報道為地震矩規模(Mw)8.3至8.5,後修正為8.8[7],是當地自1960年智利9.5大地震後規模最大的地震。此次地震震源深度35公里,震央位於智利第二大城市康賽普西翁東北偏北方向115公里[8]、智利首都聖地牙哥西南方向325公里處。智利首都聖地牙哥和阿根廷部分城市有震感。地震持續了約10至90秒。

快速預覽 日期, 發生時間 ...
Remove ads

本次地震成因

智利西部沿海處於納斯卡板塊(Nasca Plate)和南美板塊(South American Plate)之間的破壞性板塊邊界(Destructive Plate Boundary)之上。相對於穩定的南美版塊,納斯卡板塊每年向東移動約8公分左右。其中超過一半左右的板塊位移集中累積於板塊交界淺部,使該區的板塊邊界發生緩慢於持續的地殼彈性變形。當所累積的地殼彈性變形超過岩石所能承受的強度時,南美版塊即會沿板塊交界面產生回彈作用,並引發地震。事實上有紀錄以來最強的地震便是在這板塊邊界上發生。[9]

破壞情況

地震導致包括首都聖地牙哥在內的智利大部分地區水電、通訊及交通中斷。根據美聯社相關影像,聖地牙哥有房屋倒塌。地震造成525人喪生。[10]

智利地震產生的地震波引發了南極洲的冰原地震,使得冰原發生斷裂[11]

海嘯

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先向智利和秘魯發出海嘯警報,後來警報範圍擴大到厄瓜多哥倫比亞南極洲巴拿馬哥斯大黎加,再擴大至環太平洋53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亞洲沿岸地區。曾經產生過最少十次海嘯,威力不明,浪高最高達9呎(約合2.7432米),西太平洋法勞群島受嚴重破壞[12],海嘯波及整個中美洲以及太平洋地區,遠至台灣菲律賓等地都受影響。隨後在俄羅斯堪察加半島沿岸地區潮汐觀測站記錄到80厘米的異常增水,但並未造成破壞性影響。[13]而據日本氣象廳的監測報告顯示:北海道根室沿岸出現11呎高的大浪。在附近離岸地區已經引發輕微水浸[14]

更多資訊 測站, 國家或地區 ...
Remove ads

餘震

首次餘震發生在主震後18分鐘,達到6.2[19],第二次餘震達到6.0,發生在主震後38分鐘[20]。美國地質調查局說,預計會有大量強烈的餘震發生。截至27日22時(UTC),已發生59次5以上餘震[21][22],其中至少6次超過6,最強一次達6.9。[23]

28日4時29分(UTC),在阿根廷門多薩省發生5.0地震[24],暫未確定是否為此次地震的餘震。

地震前後全球地震情況

地震發生前後1天內在全球多個地震帶上均發生了多次5以上地震,最大達7.0。

破壞預測

Thumb
Thumb
地震發生處納斯卡板塊潛沒於向西移動的南美洲板塊之下
Thumb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製作的海嘯可波及區域圖
Thumb
海嘯振幅分布圖

這次屬於淺源性地震,由於這次地震規模比較大,震源比較淺,這次地震造成的破壞可能比較大。[27]美國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稱:「這種規模的地震有可能引發毀滅性的海嘯,會在幾分鐘內波及位於震央附近的沿海地區,並在數小時內波及更遙遠的海岸地區。」雖然曾於震後三小時取消海嘯警告,但在稍後對環太平洋除美國阿拉斯加英屬哥倫比亞加利福尼亞之外的所有沿岸地區發出海嘯預警。[28]並再次於UTC 2月28日正午12時前後解除所有國家的海嘯警報。[29]智利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受海嘯波及以致全島過半地區被水淹沒,而當中有部份島嶼幾乎被淹沒。[來源請求]

能量釋放

本次地震的地震矩規模達Mw 8.8,其釋放的能量要比2010年的海地大地震要大500倍左右[30],亦比汶川大地震強約16倍。

各國及國際組織反應

震央附近地震史

歷史上,在此次地震震源200公里範圍內發生多次大地震:

  • 1575年瓦爾迪維亞大地震
  • 1939年發生8.3的地震,地震帶來3分鐘的搖晃並造成2.8萬人死亡,為南美洲有紀錄以來傷亡最慘重的地震。
  • 1960年曾發生9.5地震,這次為人類有地震記錄以來規模最強的地震,造成智利數千人死亡,並在太平洋西岸掀起大海嘯,給日本台灣[37]菲律賓東部沿海地區造成了嚴重破壞及死傷。

與本次地震有關影片

2010年智利大地震引發海嘯模擬動畫Chile Earthquake Tsunami Simulatio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1).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