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1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
第4屆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委員會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11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於2011年12月11日上午7時30分至晚間10時30分舉行,旨在選出1,044名選舉委員進入選舉委員會,於2012年3月25日的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選出第4屆行政長官。各界別分組但不包括港九各區議會界別分組及新界各區議會界別分組提名期於11月8日開始至11月15日結束。港九各區議會界別分組及新界各區議會界別分組提名期於11月15日開始至11月24日結束。
是次選舉跟以往的選舉委員會選舉有所不同,由特區政府所提出的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在2010年獲立法會通過, 選舉委員會的總人數將由800人增至1,200人。

Remove ads
選舉委員會的組成
在選舉委員會的1,200名委員中,大部分均由四個界別選出。每個界別各選出300名委員。這四個界別再分為38個界別分組。3個界別分組,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界別分組、立法會界別分組及宗教界界別分組,毋須舉行選舉。因為香港地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及立法會議員是選舉委員會的當然委員,而代表宗教界界別分組的委員,則由提名產生。
這次選舉會由35個界別分組產生1,044名委員:
界別 | 席位 | 界別 | 席位 |
第一界別 | 高等教育界 | 30 | |
飲食界 | 17 | 法律界 | 30 |
香港雇主聯合會 | 16 | 會計界 | 30 |
香港中國企業協會 | 16 | 醫學界 | 30 |
保險界 | 18 | 衛生服務界 | 30 |
航運交通界 | 18 | 工程界 | 30 |
地產及建造界 | 18 | 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 | 30 |
旅遊界 | 18 | 資訊科技界 | 30 |
酒店界 | 17 | 第三界別 | |
商界(第一) | 18 | 漁農界 | 60 |
商界(第二) | 18 | 勞工界 | 60 |
工業界(第一) | 18 | 社會福利界 | 60 |
工業界(第二) | 18 | 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註 | 60 |
金融界 | 18 | 宗教界 | 60 |
金融服務界 | 18 | 第四界別註 | |
進出口界 | 18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 55→51 |
紡織及製衣界 | 18 | 港九各區議會 | 59→57 |
批發及零售界 | 18 | 新界各區議會 | 62→60 |
第二界別 | 鄉議局 | 28→26 | |
中醫界 | 30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 36 |
教育界 | 30 | 立法會 | 60→70 |
註釋: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投票時,分為四個小組投票,每組十五人。
→:2012年10月第五屆立法會任期開始後該界別分組席位。
Remove ads
結果
泛民主派在是次選舉中成功取得173席,連同立法會當然選委及泛民友好共205人,足以提名一名泛民主派人士參選行政長官。媒體估計親唐英年者的當選席數有185席(明報)至400席以上(蘋果日報)不等,獲得足夠票數參選。而大部分媒體估計親梁振英者只有約50人當選,未必可以獲得足夠提名,但亦有媒體如星島日報估計梁營當選者有150人以上。
分組 | 登記選民 | 候選人數目 | 所需委員數目 | 總票數 | 投票率 |
飲食界 | 7,895 | 34 | 17 | 1,126 | 14.26 |
香港雇主聯合會 | 122 | 16 | 16 | 自動當選 | |
香港中國企業協會 | 321 | 16 | 16 | 自動當選 | |
保險界 | 121 | 19 | 18 | 90 | 74.38 |
航運交通界 | 196 | 21 | 18 | 157 | 80.10 |
地產及建造界 | 754 | 18 | 18 | 自動當選 | |
旅遊界 | 1,063 | 25 | 18 | 616 | 57.95 |
酒店界 | 99 | 19 | 17 | 75 | 75.76 |
商界(第一) | 817 | 21 | 18 | 454 | 55.57 |
商界(第二) | 1,783 | 18 | 18 | 自動當選 | |
工業界(第一) | 743 | 18 | 18 | 自動當選 | |
工業界(第二) | 517 | 18 | 18 | 自動當選 | |
金融界 | 125 | 18 | 18 | 自動當選 | |
金融服務界 | 539 | 29 | 18 | 372 | 69.02 |
進出口界 | 1,434 | 18 | 18 | 自動當選 | |
紡織及製衣界 | 3,188 | 18 | 18 | 自動當選 | |
批發及零售界 | 6,733 | 23 | 18 | 1,960 | 29.11 |
第一界別總數 | 26,828 | 349 | 300 | 4,850 | 27.77 |
中醫界 | 5,864 | 71 | 30 | 2,273 | 38.76 |
教育界 | 86,618 | 65 | 30 | 20,084 | 23.19 |
高等教育界 | 9,106 | 46 | 30 | 2,829 | 31.07 |
法律界 | 6,583 | 66 | 30 | 2,329 | 35.38 |
會計界 | 24,630 | 65 | 30 | 7,617 | 30.93 |
醫學界 | 11,118 | 83 | 30 | 3,787 | 34.06 |
衛生服務界 | 39,128 | 67 | 30 | 5,784 | 14.78 |
工程界 | 9,052 | 49 | 30 | 3,856 | 42.60 |
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 | 6,778 | 78 | 30 | 2,746 | 40.51 |
資訊科技界 | 5,522 | 61 | 30 | 2,264 | 41.15 |
第二界別總數 | 204,399 | 651 | 300 | 53,569 | 26.21 |
漁農界 | 159 | 60 | 60 | 自動當選 | |
勞工界 | 591 | 78 | 60 | 432 | 73.10 |
社會服務界 | 14,415 | 164 | 60 | 6,100 | 42.32 |
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 | 2,358 | 59 | 60 | 自動當選 | |
宗教界 | 不適用 | 60 | 60 | 自行推舉 | |
第三界別總數 | 17,523 | 421 | 300 | 6,532 | 43.53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 141 | 55 | 55 | 自動當選 | |
港九各區議會 | 200 | 65 | 59 | 188 | 94.00 |
新界各區議會 | 212 | 66 | 62 | 197 | 92.92 |
鄉議局 | 147 | 30 | 28 | 130 | 88.44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 不適用 | 31 | 36 | 當然委員 | |
立法會 | 不適用 | 60 | 60 | 當然委員 | |
第四界別總數 | 700 | 307 | 300 | 614 | 87.71 |
總數 | 249,450 | 1,734 | 1,200 | 65,565 | 27.60 |
Remove ads
詳細結果
飲食界在是次選舉中有34人競逐;17個選委議席全部由張宇人牽頭挺唐英年的「鑽石名單」候選人當選,而黃家和牽頭挺梁振英的「星火行動」名單全部落選。
Remove ads
是次選舉泛民首次派人出選,但3人全部落敗。[9](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move ads
有19位候選人,競逐18個席位:
有65位候選人,競逐30個席位。泛民「民主會計師」派出9人全部當選。
最後一席:何超平(1,901票)
註:吳錦華和鄒揚敦使用同一政綱。
這個界別當時被認為是梁振英的票倉,因為梁振英本身都是測量師。不過支持梁振英的G24名單最後只有15人當選。民主派就只有吳永輝當選。
左派協調的名單「中醫界大團結聯盟」大勝,27人當選。至於香港中醫師權益總工會派出20人則全敗。
有65位候選人,競逐30個席位。教協25人名單全部高票當選。立場偏保守的教育評議會團隊6人參選,3人當選。親共的教聯會和香港女教師協會各有1人當選。
最後一席:曹啟樂(4105票)
有49位候選人,競逐30個席位。泛民派出8人,2人當選,比上屆大減6人。建制派團隊工程動力就大勝,派出28人,26人勝出。
最後一席:梁國基(933票)
有67位候選人,競逐30個席位。此屆主要有四條名單角逐,分別是「衛生聯盟」、華員會牽頭的香港衛生界專業團體聯席會議、香港護理專科學院的護專名單和汪國成名單。民主派只是支持友好護協在衛生聯盟當中的9人和正式以民主派名義競選的馬旗,最後民主派和友好人士有9人當選。華員會名單就奪得最多席位,有14席。
最後一席:李明佩(1,203票)
有46位候選人,競逐30個席位。泛民的高教界民主行動24人全部當選,親建制的高教呼聲、專上教育政策評議會、二人名單有5人當選。而城大工會唯一當選的謝永齡最後提名了唐英年。
有61位候選人,競逐30個席位。泛民的IT Voice 201220人全部當選。親建制的ICT動力的24位成員則有8人當選,當中包括民建聯的葛珮帆。另外兩位獨立當選人為鄧淑明及王維基。
最後一席:洪為民(605票)
有66位候選人,競逐30個席位。法律界界別的競爭十分激烈,被形容為「紅藍之爭」。「紅隊」為前大律師公會主席陳景生率領的「ProDem22」(無政黨背景的民主派人士)及「PanDem8」(有政黨背景的民主派人士)兩個團隊,全部當選。而由香港律師會副會長林新強領軍的「藍隊」「VoxPop」則全軍覆沒。
最後一席:林健文(714票)
醫學界在此屆有多張名單角逐,競爭激烈[3],有醫學會牽頭的大聯盟名單、高永文和方津生等人組成的「七君子」、李國章的四人名單、公共外科醫生聯盟名單、牙醫學會名單、西醫公會的「細心八人組」,民主派亦有推薦5人,而時任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蘇潔瑩本身想組一張14人名單[4],豈料報名前一日,醫協內部有人跳槽到蔡堅的醫學會名單因而作罷,最後她作獨立參選。
工聯會在此界別中有44人當選,勞聯有12人當選,餘下四席由四個公務員工會獲得,分別是香港公務員總工會、香港高級公務員協會、政府紀律部隊人員總工會和香港公務員工會聯合會。親台的工團總會派出3人,結果全部鎩羽而歸。
有164位候選人,競逐60個席位。民主派奪得當中的59席,獨立的關銳煊就在眾多民主派中成功突圍,建制派統統無功而還。
泛民名單包括「民福60」、「社總團隊」、「進步社工」和「草根持份者」。親建制名單包括「社福同心」、「關社聯盟」、「街坊北斗」、「怒火七星」和「社福動力」。難以分類名單包括「公共社福聯盟」。[10](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最後一席:熊百祥(1,838票)
自動當選,但提名不足(阮兆輝提名無效),只得14人。
注意:最後一席者的得票數是不包括特別委員在內的。
有55位候選人,競逐51個席位。本界別分組另外新增四個特別委員,以填補第五屆立法會尚未產生的十個新增議席,故全部55位候選人順利當選。
最後一席:梁振英(69票)。特別委員:容永祺(38票)、譚錦球(34票)、王惠貞(31票)、鄭禕(25票)。
有30位候選人,競逐26個席位:
最後一席:余漢坤(76票)。特別委員:馬慶豐(67票)、梁和平(61票,經抽籤決定)。
有65位候選人,競逐57個席位:
五十九名建制派民選區議員組成「港九區議員聯隊」[1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最後一席:黃楚峰(109票,經抽籤決定)。特別委員:郭偉强(109票,經抽籤決定)、梁偉權(103票)。
有66位候選人,競逐60個席位:
最後一席:蘇炤成(125票)。特別委員:黎偉雄(122票)、黃嘉榮(113票)。
宗教界界別分組
基督教、天主教、回教、道教、孔教及佛教各有10席代表。基督教會舉行教內普選,天主教以抽籤決定,回教、道教、孔教及佛教只作內部推舉。
選舉委員會基督教界別分組普選是界別分組內自行舉辦的選舉[5],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於2011年10月30日舉行選舉委員會基督教界別分組選舉2011,(1) 年滿18歲已接受洗禮或已加入教會的基督徒及 (2) 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者可於當日在自己的會堂或全香港13個公開票站投票。(註:視障人士專用票站及石硤尾公開票站是同一地址,所以公開票站數目有一說13,但一說14。)
香港基督教徒人數有40多萬,合資格選民可於投票日在堂會票站或公開票站投票,每位選民可獲一張選票,每張選票最多可選擇不多於十位候選人。(1) 堂會票站:邀請全港堂會,在各堂會設立票站,於投票日接受該堂會之選民投票合資格選民可於投票日在堂會票站或公開票站投票。(2)公開票站: 在香港、九龍及新界設有若干公開票站。凡信徒所屬教會未設有票站者,即可在公開票站投票。在公開票站投票之信徒,必須在投票時能出示為本港教會之基督徒身份證明正本,或在投票日前,填妥由其堂會牧師所證實之「基督徒身份證明書」,並憑該證明於公開票站投票。公開票站於投票日上午10時至下午5時接受投票。
42位候選人及其編號詳列如下:
|
|
由於候選人人數眾多,所以候選人諮詢大會分兩場,每場分兩節,第一場10月19日 晚上7:30及10月20日 晚上7:30,場地是中華基督教會望覺堂(三樓副堂)九龍旺角弼街56號基督教大樓3樓,第二場10月23日 下午2:00及10月23日 下午4:30,場地是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堂(地庫副堂)香港灣仔軒尼詩道36號地庫。編號1-21號出席第一節「候選人諮詢大會」,即是10月19日 晚上7:30及10月23日下午2時。候選人編號22-42號出席第二節「候選人諮詢大會」,即是10月20日 晚上7:30及10月23日下午4:30。
最高得票的十位候選人,結果依次序如下:
- 總投票數目:18,051
- 有效票數目:17,380
- 廢票數目:554
- 白票數目:117 [6]
回歸基督精神同盟八名成員2011年10月24日宣布退出宗教界選委選舉[7],原因是基督教選委的產生辦法充滿不公義,例如有部分候選人在報名期後才遞交參選表格,但協進會仍容許他們參選。回歸基督精神同盟並於特首選委投票日推動廢票運動,表達他們對小圈子選舉的不滿。回歸基督精神同盟發言人呼籲協進會取消星期日的選舉,否則將以司法覆核的方式挑戰選舉的合法性。此外,雖然協進會設立近二百間投票站,但當中只容許教友投票的堂會票站就佔了一百七十間,公開票站只有十四間,為大部分欲投票的基督徒帶來不便。
- 相關回應
- 選舉委員會基督教界別分組選舉2011 - 參選人事宜公佈(二)
- 選舉委員會基督教界別分組選舉2011秘書處至今未接獲任何候選人正式表示退選(註)。
- 因選舉日期已近,各項選舉安排亦已就緒,工作小組不會處理任何參選人的退選要求。合資格的選民應根據自己的判斷決定其投票意向。[8]
註:工作小組曾接獲以「回歸基督精神同盟」名義發出的電郵聲明,內文有「...今日宣佈退選,以表示不滿...」等字句,惟沒有清楚指出提名團體的名稱及候選人的姓名。而已獲核實候選人資格的42位候選人當中,亦沒有任何一位是以「回歸基督精神同盟」為提名團體的。2011年10月27日
2011年10月30日 蘋果日報報導 不同票站投票時間各不同 基督徒選委選舉太荒唐[9]
2011年10月31日 回歸基督精神同盟 回應2011基督教選委結果 宣佈選舉無效 司法覆核聲明[10]
2011年11月3日晚上7:30至9:30香港基督徒學會、回歸基督精神同盟及基督路小教會在香港基督徒學會(九龍旺角旺角道11號藝旺商業大廈10樓) 舉辦「參與小圈子「玩」有理? - 從基督教選委廢票運動說起研討會」,嘉賓是譚得志(快必) (回歸基督精神同盟成員)、陳家洛(上屆選舉委員會高等教育界選委)、陳士齊(浸大宗教及哲學系高級講師),內容是「最近回歸基督精神同盟宣佈退出選舉委員會基督教界別選舉(又稱「教內普選」),並發起廢票運動呼籲選民以廢票表達對是次小圈子選舉及「官商教勾結」的不滿。這次回基盟由參選到退選的過程,會否帶給我們對於廢除小圈子選舉運動的重新思考? 這些經驗又可否應用在其他界別的小圈子選委選舉? 基督教界選委選舉完結,其他界別的選舉又隨即展開。我們特意邀請不同界別人士一同思考參與或杯葛小圈子選舉的可能。」[11]
由於天主教香港教區不認同小圈子選舉,一直對選委選舉「被動配合」。教區只負責核實申請者的天主教徒身分,並把提名表格交予政府。如申請人數超過應選席位,即由選舉事務處抽籤決定。今屆共有四十六人申請,創下歷史新高。[12]
選舉總結
身份重覆選委
由於立法會議員及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自動成為選舉委員會委員,故此有部份人士同時擔任此兩項公職者,出現身份重覆,原屬組別的位置不會出缺,此等人士亦不會在相關選舉中獲得兩票。
2012年,選委田北辰於在位期間同時當選立法會議員及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為三重身份重覆。
2012年立法會選舉後,身份重覆選委如下:
- 林大輝(工業界(第二)立法會議員/紡織及製衣界選委)
- 張國柱(社會福利界立法會議員/社會福利界選委)
- 黃碧雲(九龍西立法會議員/高等教育界選委)
- 陳家洛(香港島立法會議員/高等教育界選委)
- 蔣麗芸(九龍西立法會議員/進出口界選委)
- 鍾樹根(香港島立法會議員/區議會界選委)
- 陳恆鑌(新界西立法會議員/區議會界選委)
- 麥美娟(新界西立法會議員/區議會界選委)
- 梁志祥(新界西立法會議員/區議會界選委)
- 郭家麒(新界西立法會議員/醫學界選委)
- 陳婉嫻(區議會界(第二)立法會議員/區議會界選委)
- 單仲偕(香港島立法會議員/資訊科技界選委)
- 梁繼昌(會計界立法會議員/會計界選委)
- 葉建源(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教育界選委)
- 郭榮鏗(法律界立法會議員/法律界選委)
- 盧偉國(工程界立法會議員/工程界選委)
- 謝偉銓(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立法會議員/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選委)
- 張華峯(金融服務界立法會議員/金融服務界選委)
- 田北俊(新界東立法會議員/商界(第一) 選委)
- 陳健波(保險界立法會議員/保險界選委)
- 姚思榮(旅遊界立法會議員/旅遊界選委)
- 鍾國斌(紡織及製衣界立法會議員/紡織及製衣界選委)
- 易志明(航運交通界立法會議員/航運交通界選委)
- 何俊賢(漁農界立法會議員/漁農界選委)
- 郭偉强(勞工界立法會議員/區議會界選委)
- 鄧家彪(勞工界立法會議員/區議會界選委)
- 潘兆平(勞工界立法會議員/勞工界選委)
- 田北辰(新界西立法會議員/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批發及零售界選委)
- 林順潮(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醫學界選委)
- 雷添良(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會計界選委)
- 霍震寰(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商界(第二)選委)
- 盧瑞安(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旅遊界選委)
- 吳秋北(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勞工界選委)
- 黃國健(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九龍東立法會議員)
- 葉國謙(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區議會界立法會議員)
- 陳振彬(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區議會界立法會議員)
- 馬逢國(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立法會議員)
- 廖長江(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商界(第二)立法會議員)
- 胡曉明(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雇主聯合會選委)
- 吳亮星(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金融界立法會議員)
- 張明敏(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進出口界選委)
- 李引泉(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中國企業協會選委)
- 顏寶玲(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工業界(第一)選委)
- 黃友嘉(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工業界(第二)選委)
所有於2008至2012年為立法會議員,但未有參加2012年立法會選舉或落敗者,除原為身份重覆選委外,皆被除去選委身份。
- 陳茂波 (前會計界立法會議員,競逐連任失敗)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