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5年香港食水管路含重金屬超標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15年香港食水管路含重金屬超標事件,官方稱食水含鉛事件[1],是指從2015年7月起,香港部分公共屋邨[2]、居屋、私人屋苑、醫院及教育機構被揭發食水含重金屬量嚴重超標的事件。建築商中國建築於事件後與政府及相關機構分別調查建築過程以及物料,發現成因是焊工使用了含鉛焊料所致。[3]調查報告也顯示,雖然銅合金裝置亦會釋出鉛,但不會導致食水含鉛量超標。[3]而事後沒有人需要就事件負責和懲處。
![]() |
Remove ads


Remove ads
背景
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民協)於2015年1月收到啟晴邨居民投訴指食水中含有雜質,並抽取廚房水龍頭、廁所水龍頭及花灑三個樣本進行化驗,結果顯示水龍頭物料可能不符規定[4]。直至2015年7月5日香港民主黨公佈九龍西13座樓齡由數年至40多年的公屋和私樓住宅單位的食水檢驗結果,揭發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轄下位於九龍啟德發展區的公共屋邨啟晴邨部份單位內水管流出的食水,含鉛量超出世界衛生組織標準。政府於7月10日公佈房屋署及水務署抽取啟晴邨食水樣本化驗後,證實有樣本的含鉛量超出世衛標準[5],其後再公佈同屬房委會轄下的公屋水泉澳邨及葵聯邨部份食水含鉛量亦被驗出超標。(世衞的飲用水含鉛量每公升10微克標準,是可容忍污染量,並非安全攝取量。)[6][7]
食水鉛超標
民主黨社區食物監察計劃於4至6月委託政府認可的化驗所對西九龍一共13座公屋和私人大廈,共27個食水樣本進行化驗,調查其重金屬含量,又對兩座新入伙公屋包括德朗邨和啟晴邨進行第二階段抽查,同年7月5日公佈化驗結果,發現啟晴邨四個樣本含鉛量,超出世衛標準[10]。其中賞晴樓一個單位的食水,含鉛量更超標2.8倍,並指出可能與水管接駁的配件、焊接物等含鉛有關[11]。不過房屋署則稱已抽查食水樣本,全部均符合世衛的標準。[12]
7月9日,房屋署公佈發現啟晴邨其中兩個水喉駁位有使用含鉛的燒焊物,違反《水務條例》及房屋建造的合約要求;房署將會有系統地更換有問題的水喉部件[13]。但此時政府仍宣稱水質符合世衛標準。[14]
啟晴邨的家庭表示對食水含鉛量超標的消息非常擔心,尤其家中育有兒童者。7月10日下午8時30分,衛生防護中心、屋宇署、醫院管理局一些醫生於啟晴邨召開居民大會,以釋除居民的對食水水質之疑慮。[15]
然而當天下午6時半,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應耀康,聲稱已證實由水務署在30個抽驗樣本其中四個含鉛量超標,其中一個驗出含鉛23微克,高出世衛標準一倍[8]。其後聲稱水務署已向承辦商進行處分,並稱運輸及房屋局已聯同承辦商調查鉛的來源,又指承辦商的部件含有鉛違反與房屋署合約,責成承辦商提出方案糾正合有鉛的部件[16]。當天會向受影響較大的家庭,包括有六歲以下的小童、嬰兒的住戶,需哺乳婦女的家庭以及孕婦派發樽裝水,亦會先優先為這些住戶更換有問題水喉部件。[17]
居民大會中不少居民情緒激動,擔心含鉛的食水影響健康,又批評房屋署監管不力。附近超市不少樽裝水更給居民搶購一空。[18]
7月13日,衞生防護中心公佈,啟晴邨滿晴樓一名72歲男子,於5月底感染退伍軍人症,曾入住深切治療部;化驗顯示,在患者啟晴邨的單位廚房、花灑及浴室,均發現退伍軍人症病菌。[19]
不少居民感恐慌,紛紛致電衞生署熱線登記驗血,截至7月15日下午,已有604名居住在啟晴邨及葵聯邨的居民登記驗血,房屋署會安排小巴接送居民到醫院。[20]
Remove ads
7月14日,再有屋邨發現食水含鉛量超標,與啟晴邨同一持牌水喉匠林德深負責水喉工程的葵盛圍葵聯邨二期及剛入伙的沙田水泉澳邨,共發現6個水辦超標,當中葵聯邨二期兩幢大廈的水辦含鉛量全數超標,最高含鉛超標逾1倍。[21]
民主黨在葵聯邨所抽取的25個「隔夜水」樣本中,7個位於二期聯逸樓及聯悅樓的樣本超標,當中聯逸樓有樣本更達57及62微克,超標4至5倍。負責驗水的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黃碧雲稱,部分公屋食水系統受重金屬污染。[9]
葵聯邨7月15日晚的居民大會有逾百名居民參加,一名男童在居民大會上高呼政府「畀毒水我哋飲」,不應再收水費;亦有居民要求房屋署退回租金,以作補償。舉辦大會的政黨要求政府,接駁新食水喉至已發現食水含鉛量超標的葵聯邨樓宇,並安排全面更換葵聯邨食水喉,如同政府在啟晴邨的做法。[22]
7月18日,政府公布首批受食水含鉛影響的居民驗血結果,9名啓晴邨居民及1名葵聯邨二期居民全部「正常」,僅兩人較接近「略高」水平,全部人無明顯健康風險。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表示,雖然現時驗血結果全部正常,但強調不會掉以輕心,會小心處理,預期有居民血含鉛量會超標。[23]
7月20日,無綫新聞委託化驗所為葵聯邨一對母子驗血,兒子5歲,母親正在餵哺母乳,兩人血液含鉛量為7.2及6.5微克,超出5微克的標準。[24]
Remove ads
7月17日,位於觀塘的牛頭角下邨亦首次給民主黨驗出食水含鉛,三個樣本鉛含量均全部超標 ,當中一個樣本更加超標2.8倍。[25]
7月19日,民主黨約10名成員到政府總部向運輸及房屋局遞交請願信,並交出水樣本,要求房屋署盡快為該邨抽驗食水。並認為政府完成首輪的抽驗食水後,應優先抽驗該邨食水,以儘快釋除居民疑慮。[26][27]
然而,同屬政黨的民建聯於同日亦公佈其檢驗結果,稱義工分別在該邨5座樓宇的高、中、低層住宅取水辦,共24個樣本中,23個在開水喉後2至3分鐘取水,另有1個為「隔夜水」,結果全部沒有超標。當被問到與民主黨結果不同時,立法會議員陳鑑林不點名指其他政黨(暗指民主黨)的樣本數目只有3個,佔屋邨單位比例很低。相對於民建聯取24個水辦,可信性較高。[28]
7月29日,政府公布化驗結果,發現該邨5座共有6個水辦含鉛量超標,錄得10.6至38.4微克不等(標準是10微克),5個為住宅單位,1個為警衛室。[29]
Remove ads
7月22日,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稱早前在石硤尾邨中2012年重建完成的第二期及第五期中,抽取6個樣本化驗,其中第二期美亮樓3個單位的4個水辦含鉛量超標,最嚴重的水辦更錄得每公升含87微克鉛,超出世衞標準7.7倍。 [30][31]
同是立法會議員民建聯蔣麗芸稱,其辦事處委託政府認可化驗所檢驗六條屋邨共142個水辦後,其中石硤尾邨二期所抽取兩戶四個水辦裏,發現其中一個在浴室抽取的水辦,含鉛量34微克,超出世衛標準上限2.4倍。[32]
香港政府於8月3日公佈新一輪驗水結果,結果顯示石硤尾邨59個水辦則有5個超標,數值介乎11至19微克。[33]
Remove ads
菲臘牙科醫院在7月底抽驗院內32部水機,有14部水機樣本含鉛超標,其中5部樣本超標7倍或以上,而2樓A座兒童部冷水機樣本,含鉛量超標最多達20倍、即每公升210微克;另一樓B座X光部的熱水機,亦被驗出每公升含鉛100微克,是標準的10倍。[52][53][54]
Remove ads
食水其他重金屬超標
民主黨抽驗全港多區的公屋和居屋屋苑的食水時,發現多個屋邨和居屋含鎳量超標。[36][37]
調查及責任
7月11日,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發展局局長陳茂波等六名官員舉行記者會,會上公佈啟晴邨第4批36個食水樣本化驗結果,當中3個住宅單位樣本含鉛量超標,每公升含鉛分別達10.8微克、11.6微克和35.1微克,最嚴重的樣本35.1微克超出世衞標準2.5倍。在所有115個樣本中,有7個含鉛量超標,比率約6%[74]。水務署署長林天星於記者會上指出,處理啟晴邨水喉工程的持牌水喉匠林德深亦負責另外4個屋邨的水喉工程,包括龍逸邨、長沙灣邨、水泉澳邨及葵聯邨。林天星指出,可能會暫停或取消林德深的牌照,經與律政司商討後,更可能提出檢控[75]。林德深現職何標記建築工程有限公司的水務總監,根據水務署「持牌水喉匠名冊」,林德深持有「一級水喉匠牌照」,將於2015年12月31日到期。[76]
7月13日,林德深接受傳媒專訪,列舉5大疑點反駁房屋署的指控。林德深指出他只負責監督街喉以至大廈水缸的水管安裝,並不包括大廈單位內的水管工程以及水質化驗,而啟晴邨興建時,使用包含接駁水管的洗手間及廚房預製組件,但當局未有監管境外製作預製組件內的水管質量。[77]同日中午,林德深到水務署灣仔總部,與署方人員開會,又向記者表示,形容「個個官都A字膊」。[78]
7月14日,房屋署長應耀康處理食水含鉛風波10日以來,先後兩次因「怕講錯名」而拒於鏡頭前交代啟晴邨由中國建築承建,又以「小量」、「小部分」形容數量約一半的預製組件數目,結果兩次均即晚再向傳媒補充資料。當有傳媒要求應耀康致歉時,他卻未隨張炳良一同致歉,但至14日晚又向傳媒發稿,對公布預製組件數目造成混亂致歉。[79]
7月17日,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宣布針對事件,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進行獨立而全面的調查。委員會進行三方面的工作,包括裁定事件成因;檢視和評核現時公共和私人樓宇食水供應系統的設計、建造、維修和保養,以及裝置和物料使用等技術標準和監管制度是否妥當;並提出建議,確保香港食水安全[80]。含鉛事件調查料需時3個月完成。[81]
8月13日,行政長官梁振英宣布委任高等法院原訟庭法官陳慶偉以及前申訴專員黎年出任獨立調查委員會主席及成員,預計九個月內提交報告。[82]
2016年5月31日,食水含鉛超標調查委員會公報調查報告,指含鉛焊料是導致公共屋邨食水含鉛超標的直接成因。全部11條屋邨中,清河邨第一期清頌樓36樓的一個銅喉焊接位,含鉛量達50%至61%,比英國標準上限0.07%,超標871倍。[83]
報告批評水務署、房委會、承建商等集體失職,未能防範在供水系統中使用違規焊料,直斥各方輪流將責任推卸給別人。但無點名誰人要為鉛水事件負責。[84]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表示鉛水事件顯示現行制度有問題,惟看不到有任何一位公務員要為此負上個人責任。[85]
其後兩名分判商被指在2015年12月3至4日的調查聆訊中作假證供,同時在2008年至2012年間欺詐總承建商有利建築稱水喉工程中只用無鉛焊料,他們被控宣誓下作假證供及欺詐共5項控罪。到2021年4月10日,區域法院裁定他們全部罪名不成立。法官指當年行業認知不足,舉證時各有各說,極之混亂。加上缺乏專家證人協助下,因此無法斷定三判商當年知悉焊料含鉛,不應將他們的認知與持牌水喉匠一樣。[86]
補救措施
7月9日,房屋署公佈將會有系統地為含鉛量超標的水喉部件進行更換。[13]
7月10日晚上,政府開始向受影響較大的家庭,包括有六歲以下的小童、嬰兒的住戶,需哺乳婦女的家庭以及孕婦派發樽裝水,亦會先優先為這些住戶更換有問題水喉部件。有居民不滿當局安排,認為當局應該一次性更換所有食水喉。[17]
7月11日中午,水務署派職員從啟晴邨兩個消防栓,接駁喉管讓居民取水[87],水務署並在旁邊停泊水車候命。又為啟晴邨安裝臨時供水系統到各座大廈地下向居民供水[88]。政府並宣佈,衞生署及醫院管理局將於7月18日至19日,在聯合醫院為較易受影響的居民(六歲以下的小童、嬰兒的住戶,需哺乳婦女的家庭以及孕婦)進行免費驗血,務求令居民安心。
7月12日,房屋署供應大量樽裝水,讓所有住戶都可領取。但居民批評,管理處職員早上一度拒絕派樽裝水給居民。房屋署則承認安排曾一度出現混亂,並已訓示保安員。[89]
7月13日,政府表示將成立專責小組,由水務署副署長率領小組調查事件起因,並會與主要承建商商討補救措施,包括重新鋪設喉管的可能。[90]
7月15日,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宣布額外為10條公共屋邨抽驗食水,包括9條於2013年開始落成的新屋邨,以及2011年落成的葵聯邨一期,共涉及逾2.4萬戶。至於會否為2013年以前的屋邨驗水,張炳良解釋,驗水要訓練有素的取辦人士,但因資源有限,故先集中該十個屋邨,若所有屋邨及居屋都要驗水,則要再進一步研究。[91]及後,由於針對「鉛水事件」的緊急檢查擴展至在建新居屋,原擬在2015年發售的兩個居屋屋苑需押後一年發售。
參考來源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