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7年法國總統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17年法國總統選舉於2017年4月23日及5月7日舉行。總統選舉實行兩輪選舉制,第一輪投票中,中間派政黨共和前進!(原名前進!)創辦人艾曼紐·馬克宏及右翼民粹主義政黨民族陣線領導人瑪琳·勒朋分別以約23%及21%的得票率位居前兩名[1],但因沒有候選人的得票率超越50%的簡單多數,第二輪投票在同年5月7日舉行,馬克宏以66.06%的得票率擊敗勒朋,成為第25任法國總統。[2]
法國國民議會的兩大政黨:中間偏左的社會黨、以及中間偏右的共和黨,都舉辦初選決定候選人提名人選。共和黨初選在2016年11月20日和27日舉辦,由前總理法蘭索瓦·費雍獲得提名。社會黨在所屬的現任總統法蘭索瓦·歐蘭德放棄角逐連任之下,於2017年1月舉辦初選,由前教育部長伯努瓦·阿蒙出線。在兩大黨之外,瑪琳·勒朋、埃曼努爾·馬克宏[3]、以及曾多次參選總統的左派政治家讓-呂克·梅蘭雄[4],是這次選舉中在兩大黨之外最受矚目的第三黨候選人。
第一輪投票中,傳統左右派兩大黨的候選人均被淘汰,在11名候選人的得票數中分別排名第5及第3,合共得票僅26%,創下法國第五共和以來首例[5]。
Remove ads
背景
根據法國憲法第七條,任期五年的總統以兩輪投票選出。第一輪投票中若無候選人獲得絕大多數票(含空白票和無效票),兩周後就要在票數最多的兩名候選人之間進行第二輪投票[6]。2017年的兩輪投票定於4月23日和5月7日舉行[7]。這稱之為兩輪投票制,是絕對多數制度的一種。
參選人必須至少取得500位來自30個不同省或海外集體的僑民或地方選舉官員的簽名,且每個省的簽名者不能超過十分之一,才能入圍第一輪投票[8]。法國政府公報出版後,簽名正式徵集於2月25日到3月17日進行[9]。徵集期原本定在2月23日開始,但總理貝爾納·卡澤納夫當天要訪問中國,迫使開啟保證期的政府公報延期發布[10]。各省將保證書郵寄給42000位選舉官員,讓他們給候選人簽名後,再經憲法委員會核准。與前幾年不同,有效簽名名單會在每周二和周四在委員會網站上公布,而以往簽字人只有徵集期結束後,正式參選名單經確認才會發布。簽名徵集期的結束也標誌著潛在候選人個人資產申報截止。最終候選人名單於3月21日公布[9]。
法國各項大小選舉當中,參選者在競選時,必須提出自己的一名候補(suppléant)人員。比如說,國民議會議員入閣,轉為擔任政府部長等行政執務,那麼原來的議員席次出缺,就由這位候補者,來頂上議員職位。候補者必須在競選時已提出、與議員一起參選並且當選的。但是在法國的總統選舉中,並無候補者制度的設計,也沒有副總統這個職位。因此法國總統是法國所有民選公職當中,唯一不能透過候補(suppléant)制度來補上缺額的職位。
法國高等視聽委員會保障所有候選人3月19日之前在「有差別的節目製作條件」下獲得相等的媒體亮相時間[7]。3月8日,委員會警告稱主播給費雍和他的支持者說話的時間「非常長」,考慮到他的候選人資格,甚至給出了非同一般的輿論氛圍[11]。4月10日競選活動正式開鑼後,委員會嚴格把控媒體時間。第一輪選舉的競選活動於投票前兩天的4月21日午夜結束。憲法委員會於4月24日到26日核實第一輪結果,4月26日核實投票權。第二輪投票於5月7日舉行,沿用同樣的程序。新任法國總統於5月14日舉行就職典禮[7]。
Remove ads
候選人
Remove ads
初選
共和黨於2016年11月20日舉行首輪初選。於2012年大選連任失敗的前總統尼古拉·薩科奇得票率僅20.7%,落敗於44.1%的費雍和28.6%的居貝。第二輪初選在費雍和居貝之間展開,形勢明朗後,薩科奇宣布會把投票給他的前首相[14][15]。最終,費雍取得壓倒性勝利,66.5%的得票率遠超於居貝的33.5%,成為共和黨候選人[16][17]。
社會黨首輪初選於2017年1月22日舉行,貝諾瓦·阿蒙和曼紐爾·瓦爾斯分別憑藉36.03%和31.48%的得票率入圍第二輪[18]。法國媒體觀察人士質疑初選組織者發布的首輪結果的合法性,指出一夜之間多出來352013張票沒有改變每位候選人的百分比,每位候選人得票總數增加到28%。初選組委會主席克里斯多福·博格爾表示這種異常只不過是更新首輪參與水平帶來壓力所造成的「錯誤」,但這明顯承認了初選結果被操縱。只有到了1月23日,初選的最高權力機構才發布了「經核實」的結果[19]。第二輪於1月29日舉行,阿蒙以58.69%的得票率小勝41.31%的瓦爾斯,205萬的選民人數高於首輪。作為初選贏家,阿蒙成為社會黨的總統提名人[20]。
第一輪

正式競選活動於4月10日開始,4月21日凌晨結束。首輪投票於當地時間4月22日8點到19點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東的法國海外省和海外領地、以西的法國本土(除法屬圭亞那、法屬玻里尼西亞、瓜德羅普、馬提尼克、聖馬丁、聖巴泰勒米和聖皮埃爾和密克隆)和美洲法國駐外機構之間展開[21]。到17點,海外省及領地的官方投票數字略低於2012年大選[22]。儘管海外省及領地的投票提前法國本土一天,但本土投票一旦結束,選舉結果和最終投票數字於4月23日20點(巴黎時間)同時揭曉[23][24]。法國本土、馬約特、新喀里多尼亞、留尼旺和瓦利斯和富圖納等海外省及領地和法國駐美洲以外機構的投票於4月23日8點到19點或20點進行[21]。
首輪投票估計結果於歐洲中部標準時間4月23日晚8點揭曉。根據2016年4月通過的一項法案,某些票站的關閉時間從晚6點推遲到7點,以防結果外洩。統計機構擔憂首輪預估結果的可靠性,理論上關門時間會延遲到晚8點[25]。此外,鑑於選前民意調查中候選人收到空白票的機率很小,若有資格參與第二輪選舉的兩位候選人尚不明確,機構可能會推遲發布估計結果[26]。官方選舉結果於4月26日由憲法委員會公布[7]。
Remove ads
第二輪
中間派前進!艾曼紐·馬克宏及右翼民粹主義政黨民族陣線領導人瑪琳·勒朋分別以約23%及21%的得票率位居前兩名[1],因沒有候選人的得票率超越50%的簡單多數,第二輪投票中,除左翼候選人梅蘭雄外,其他候選人,包括被擊敗的兩大主流政黨候選人哈蒙及費雍,均隨即表示支持馬克宏。
結果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鏈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