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世界衛生組織相關爭議
WHO針對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處理之爭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世界衛生組織相關爭議,是指世界衛生組織(以下簡稱世衛組織)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中的相關爭議。
世衛組織早期行動

2020年1月14日,世界衛生組織在社交專頁表示「中國政府進行的初步調查,找不到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個案,有清晰人傳人的證據」,同日,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回覆香港電台的查詢,世衛稱未有證據顯示會有限度「人傳人」[1]。泰國於1月13日發現一名中國遊客感染新型肺炎病毒,這名來自中國武漢的63歲女遊客於2020年1月8日抵達泰國曼谷國際機場時被發現高燒,因此被送往醫院檢查,其後被送到暖武里府一所傳染病研究所接受治療,該名武漢遊客是中國大陸以外的首宗確診個案[2],多家媒體都關注該病毒會否人傳人,有媒體聲稱引述世衛指該病毒或會「有限度人傳人」,惟世衛於同日晚上卻否認有關報導,世衛稱「這是嚴重誤解」,又指「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該病毒能進行有限的人際傳播」,而世衛在1月14日發給英國廣播公司的聲明稱「該種病毒的傳播方式仍未確認,並未有明確證據表明其可以在人際間傳播」[3]。
2020年1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為了控制COVID-19疫情對武漢實施封城,並在武漢以外的中國大陸地區甚至其他國家出現一些確診病時,譚德塞表示疫情在中國大陸是一起突發事件。對於是否構成全球突發衛生事件,突發事件委員會對此存在分歧[4][5]。
1月28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前往北京先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和中共中央總書記兼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6],並稱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公開透明發布資訊、用創紀錄短的時間甄別出病原體、及時主動同世衛組織和其他國家分享病毒基因序列,指其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借鑒[7][8]。譚德塞在記者會上特別解釋這不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投不信任投票,相反的對其控制疫情的能力充滿信心,絕不懷疑中國大陸的透明度以及對保護人民的承諾[9]。
1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在新冠肺炎事件現況報告中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國的風險「非常高,在區域層級上高,在全球層級上也高」,同時承認,在1月23日、24日、25日的報告中曾表示全球風險「一般」,是做了「不正確」的陳述。1月28日,世衛組織承認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犯有輕視忽略錯誤,沒有適當估量武漢肺炎疫情擴散的危險[10]。同日,譚德塞在北京訪問時表示,不主張各國從中國撤僑,並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堅持以科學和事實為依據作出判斷,反對過度反應和不實之辭」[11]。世衛組織發言人賈撒列維克在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則表示「關於各國想從武漢撤僑,世衛的立場是:這是由各國政府自主做決定的事」[12][13]。
1月30日,世衛組織宣布爆發於中國華中地區城市武漢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4]在宣布之日,全球已經確診7,818起病例,覆蓋世衛組織五個區域的19個國家或地區。[15]WHO稱除了鑽石公主號的特殊個案之外,看不到有持續本土傳播的情況[16]。同日,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的報導指出,世衛總幹事譚德塞曾警告各國政府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應「採取行動」。[13]
1月31日,美國發布旅行禁令以阻止新冠病毒散播,譚德塞表示旅行禁令和限制措施可能會散播恐慌和污名化,幾乎沒有公共衛生效益。他反對「不必要地干涉國際旅行和貿易」,並建議其他國家不要效法美國[17]。
2月3日,香港《明報》報道,世界衛生組織前西太平洋地區主任尾身茂認為由於資訊不明朗,22日至23日首次討論時未列入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情有可原,但不應晚至1月31日才正式宣告[18][19]。同日,世界衛生組織在日內瓦召開執委會會議,總幹事譚德塞繼續表示無必要採取措施干預國際旅遊及貿易,又呼籲各國做決定要基於證據。中國代表團亦批評有國家無視世衛建議,禁止湖北人入境或取消往返中國航班。[20]
此後疫情在各國持續升溫,譚德塞於2月24日和26日時表示不會宣布「大流行」,並表示「將對是否使用『大流行』一詞來描述新冠疫情持續評估。並未排除大流行的可能性,只是使用這個詞不符合事實,且肯定會引起恐慌」,「輕易使用大流行這個詞沒有任何實際好處,反而有巨大風險,可能會加劇不必要和不合理的恐懼心理和污名化現象,並使系統陷入癱瘓」[21]。
3月11日,世衛組織最終評估,COVID-19已具有大流行特徵[22]。
疫情初期應對相關爭議
世衛組織在早期的疫情新聞稿中,就提到世衛組織駐華代表處在2019年12月31日獲悉武漢發生的病例,並沒有提到是中國官方主動通報,世衛於是在2020年1月1日要求中國官方提供資料[23]。世界衛生組織於2020年6月29日更新疫情時序表[24],顯示世衛組織首次得悉中國爆發疫情是因為世界衛生組織駐中國辦事處於2019年12月31日在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的網站上找到《武漢市衛健委關於當前我市肺炎疫情的情況通報》的文件 [25],並非中國官方主動接觸世衛組織並通報發生疫情[26][27],世衛駐中國辦事處當日將查獲的資料轉發並通報給世衛西太平洋區域辦事處,世界衛生組織得悉後於2020年1月1日及2日兩度要求中國提供有關病例的資訊[28],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則於2020年1月3日才向世衛組織通報疫情。
德國之聲[26]、香港852郵報[29]、香港電台[30]、Now新聞[31]、台灣聯合新聞網[32]、新加坡聯合早報[27],均在世衛組織更新疫情時間軸後報導「首批在中國武漢出現的病例並非由中國當局主動通報」。中國官方則反駁認為在2020年12月31日已算是通報,惟世衛組織由國際專家組成的「大流行防範和應對獨立小組」於2021年1月20日發表的中期報告指出早在2019年11月武漢已傳出多宗不明原因感染肺炎病例[33],即使根據武漢官方聲稱在12月8日發現病例,也是遲了三星期才通報世衛[33],病毒會人傳人傳播更要到2020年1月中旬才承認,錯過在早期阻止疫情蔓延的時機[33]。
2020年4月11日,中華民國疾病管制署表示,該署在2019年12月31日以電子郵件向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衛生條例聯繫窗口提及武漢出現「非典型肺炎」、「病患已進行隔離治療」,並要求其提供進一步資訊[34],也向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確認疫情,中國疾控中心於傍晚回應已派專家赴武漢進行調查,指出近期當地發現27例肺炎病例,7例病情危重,均已進行隔離治療,有2例病情好轉。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燒,少數病人呼吸困難,呈雙肺浸潤性病灶,大部分病例為武漢市江漢區華南海鮮城經營戶,尚未發現明顯人傳人現象及醫護人員感染[35]。台灣於同日開始對從武漢直航台灣的入境班機進行登機檢疫[36][37]。
世界衛生組織公共衛生緊急計劃執行主任萊恩(Michael Ryan)表示,台灣這封電子郵件沒有談到「人傳人」現象,僅僅是想了解情況,且台灣感謝WHO重視這個問題[38]。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接受法國傳媒訪問時指,第一封電子郵件不是來自台灣,當時許多其他國家及地區都要求說明,而第一份疫情通報來自中國武漢[38]。譚德塞表示,很明確的是台灣沒有通報關於「人傳人」,台灣與其他「實體」(entity)一樣僅是要求更多說明,因此,「我們沒有在12月31日收到台灣通報『人傳人』」。 WHO所有文件都可以查證,從台灣收到的電子郵件是為了澄清中國大陸的通報內容,別無其他[38]。
2020年4月11日,台灣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公布通報電郵全文並批評世界衛生組織。陳時中表示,"WHO是「內行人講外行話」,任何公衛或醫師都明白,什麼樣的狀況需要隔離治療。若說「隔離治療」不是警訊,那什麼才叫警訊?"[39] 陳表示,"為求慎重,我方在電郵中特別提及「非典型肺炎」、尤其「病患已進行隔離治療」,公衛專業人員即能由此研判該等病例有「人傳人」的可能。但我國尚未有病例,無法直接明示該疾病已人傳人"[40]
2020年4月17日,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表示,「台防疫部門曾於2019年12月31日向世衛組織發函示警新冠肺炎病毒人傳人」之說法完全不符合事實。批評民進黨方面「現在又大肆炒作『郵件示警』,可見其用心並不是公共衛生防疫,不過是不斷暴露『以疫謀獨』的政治目的而已[38]。」
有專家[誰?]批評中國和世衛淡化危機,令世界各國錯失了控疫時機。[18]《世界報》亦質疑,世界衛生組織於1月22日至23日進行首次討論時,未宣告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壓力[41][42]。菲律賓專家萊瓊(Tony Leachon)則批評世界衛生組織決定是政治導向,阻礙各國實施旅行禁令[18]。
美國之音批評指,2019年12月底前有不少於9名不明肺炎病例的樣本被從武漢各醫院採集,基因測序顯示病原體是一種類SARS冠狀病毒,且中國大陸的科學家於1月2日就已經測出了新冠病毒的基因組序列,然而因為政府管控而無法及時公佈。文章又稱,在聯合專家考察組2月16日開始為期9天的在華考察調研工作前,世衛組織和美國疾控中心提出的組建聯合專家組進入中國大陸進行實地考察和援助的請求被多次拒絕,而1月20日到21日中國大陸專家和世衛組織西太平洋地區的專家對武漢僅進行了短暫的考察。根據《國際衛生條例》,成員國被要求要在24小時內及時透明的提供信息,並對疫情帶來的風險參與「協作評估」,世衛組織的「流行病情報服務」小組成員通常會在24小時內啟程[43]。
BBC中文網質疑世衛對疫情作出決定及採取行動不是從公共衛生出發,有記者認為世衞給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讚揚是為求對其保面子[44][45]。譚德塞當場回應該名記者,舉例證明中國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做出了實實在在的事情,因此「中國不用要求我們表揚」。譚德賽強調,並非只有世衛組織自己表揚中國,幾乎所有成員國同樣稱讚了中國,且這些稱讚是有道理的[46]。他還表示,世衛組織因為讚揚中國而受到許多外界壓力,但世衛不應迫於壓力而不說真話[47]。
2021年1月18日,由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委託的一個獨立專家小組針對疫情發布了調查報告,批評世衛組織及中國政府在疫情初期應該更有效壓制疫情擴散,卻沒有及早採取遏制措施,導致疫情在全球擴散,呼籲改革世衛組織[48][49]。該獨立小組也在報告中強調,這些失誤不該成為其他國家領導人在防疫上屢屢失誤的藉口。報告指出,即使衛生官員發出了明確的警告信號,但是「在太多的國家,這一信號被忽視了」。
2021年5月12日,負責評估世衞應對疫情手法的獨立審查委員會發表報告,批評世衞和國際社會對疫情反應遲緩以及協調性差,導致疫情一發不可收拾。委員會點名提到中國有明顯延誤通報疫情消息,其他國家早期採觀望態度,導致疫情失控。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大幅改革世衞,限制總幹事任期、增設機構追究有關國家責任。[50]
對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的批評
對於譚德賽及其代表的世衛組織的表現,美國、巴西及中華民國等提出了強烈質疑。譚德塞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疫情應對措施的言論令世衛遭台灣指責為「維尼快樂組織」(Winnie Happy Organization)[51]及「CHO」(China Health Organization)[52][53]。
2月2日,一名生活在加拿大的網民葉一森(Osuka Yip)在Change.org發起要求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辭職的連署,請願書內容指稱,譚德塞1月23日拒絕宣布新冠肺炎為全球衛生緊急情況,疫情卻在5天內從800人感染上升至接近10,000人,增加10倍以上[54][55][56][57];連署人數於4月24日突破百萬[58]。
《華爾街日報》在4月5日發表社論批評譚德塞對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是難辭其咎[59],社論指台灣在2019年12月31日已警告病毒有人傳人的跡象,惟世衛於2020年1月14日仍在推特稱「中國初步調查未發現明確人傳人證據」[59],直至一周後才改口,評論宣稱世衛因忌憚北京而延誤防疫,而罪魁禍首是世衛總幹事譚德塞[59],並批評世衛已成為政治化的「馬奇諾防線」[60]。美國共和黨籍參議員瑪爾塔·麥薩利接受美國福斯財經網訪問時斥責譚德塞一直幫助中華人民共和國隱瞞2019冠狀病毒疫情,導致全球民眾的不必要死亡,要求他立即辭職下台[61]。
4月10日,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委員共和黨籍議員托德·揚因認為世衛替中華人民共和國護航,要求譚德塞到美國國會出席聽證會,以說明其防疫缺失[62]。7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英國訪問時表示譚德塞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收買[63]。就美國方面針對世衛組織的言論,非洲聯盟委員會主席穆薩·法基在4月9日表示,「我對美國政府反對世衛組織全球領導地位的舉動感到驚訝。現在應該把焦點放在國際社會團結應對疫情的鬥爭上[64]。」南非總統西里爾·拉馬福薩、法國總統馬克龍等領導人則對譚德塞大力支持[65]。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歐·古特瑞斯表示該病毒是「在我們的一生中是前所未有的,需要做出前所未有的反應」。世衛組織在世界抗疫中扮演關鍵角色必須得到支持[66]。

維基新聞中的相關報導:譚德塞指控被台灣歧視攻擊
2020年3月26日,《上報》引述台灣外交人士談話報導,根據世衛總部日內瓦傳回的消息,美國官員二月曾向台灣透露,譚德塞曾私下怒斥網路社群上出現大量抨擊他親中及不適任的言論,是來自台灣發動網軍在背後操作,又批評台灣爭取參與世衛「另有政治目的」。3月27日,中華民國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回答台灣媒體提問表示,他不是很清楚譚德塞說了什麼,但這不是事實,他認為事實是愈來愈多國家質疑世衛處理疫情不力。他進一步表示世衛的領導人「不應該讓政治凌駕專業」[67][68]。
4月8日,譚德塞在世衛組織發布會上表示,「我能告訴你,針對我的個人攻擊早在2到3個月前就開始了。這包括對我的辱罵,甚至用「黑人」(black) 、「黑鬼」(negro)等種族歧視言論攻擊我。我對我的膚色感到驕傲。說真的,我不在乎這些言論。我很高興你提了這樣的問題,也許我第一次公開回應人身攻擊、甚至死亡威脅:我一點都不在乎」,「如果你要我細講,3個月前,這種對我的人身攻擊來自於台灣。我們需要坦誠,我今天就直說了,這來自台灣」,「台灣外交部,他們知道有人對我發起個人攻擊的行為,而且他們也不否認參與其中。在我遭到人身攻擊時,他們還繼續指責我」[69][70][71][72]。
新加坡《聯合早報》指,中華民國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3月22日曾在其個人臉書上發文,公開對譚德塞使用帶有侮辱性質的標籤「#這是武漢腦炎嗎#」[73]。中國大陸《海峽導報》指,駐德國台北代表處代表謝志偉則使用台語髒話「挫塞」謾罵譚德塞[74]。北京國際關係學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於強表示,他們通過對於台灣最大網路論壇PTT的主版塊Gossiping進行了全文數據抓取,然後按照譚德塞、世衛組織(WHO)、總幹事(秘書長、幹事長)的關鍵詞對數據進行了清洗提取,最終發現,台灣網路上對於譚德塞的談論是從1月27日開始的,截止4月12日,與譚德塞相關資訊總聲量達79120條,PTT對「譚德塞」相關詞彙所提及的侮辱性詞彙包括尼哥、垃圾、黑鬼、支那等[75]。
4月9日,中華民國外交部發出聲明抗議譚德塞的「誣衊行為極不負責」,未經查證且不符事實,要求譚德塞道歉[76][71]。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也發文表示抗議,稱「台灣向來反對任何形式的歧視」,並邀請譚德塞訪台,以感受「台灣人民如何努力在遭受歧視和孤立之中,堅持走向世界、貢獻國際社會」[77]。除官方聲明外,在野黨亦相繼譴責其言論,中國國民黨發布聲明「世衛組織主管不應在未有明確證據的情況下,就將其近來所受的抨擊均歸咎於台灣」;台灣民眾黨呼籲「譚德塞應慎重反省WHO對外發表武漢肺炎的相關言論公信力之低落」;時代力量在臉書發文要求譚德塞「正式向台灣道歉、並且下台負責」[78][79]。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反對任何借疫情搞政治化、污名化的行為,強烈譴責針對譚德塞總幹事的人身攻擊和種族主義言行,中方支持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抗疫合作中繼續發揮領導作用[80]。
4月10日,法務部調查局發佈網路調查結果,指譚德塞所言對其近3個月系統性的的人身攻擊查無證據,調查局又發現推特上出現表示「台灣人就種族歧視向譚德塞道歉」的大量複製圖文,且IP來源來自中國大陸,認為有人有意製造一種台灣人最初有攻擊譚德塞的印象[65][81]。5月12日,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發布報告指出,有關譚德賽指控台灣種族歧視,其言論攻擊是由來自中國大陸網軍偽裝,目的是要讓台灣與世衛組織的關係更加疏離[82][83]。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朱鳳蓮表示「民進黨當局『以疫謀獨』不擇手段,惡毒攻擊WHO及譚德塞,縱容綠營網軍肆意散布種族歧視言論,對此表示強烈譴責」,「奉勸民進黨當局立即停止政治操弄」[65]。中國大陸環球網以及《海峽時報》報道指,一些台灣高層政治人物在疫情發生後至今,不斷在社交媒體平台上針對譚德塞進行「人身攻擊」。台灣官方卻聲稱「沒有找到台灣的攻擊」[84][74]。
對世衛組織助理總幹事布魯斯·艾爾沃德的批評
2020年2月24日,艾爾沃德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大陸的(防疫隔離)方法被事實證明是成功的,我想對武漢人說『全世界都欠你們』」[85][86]。事後媒體人弗菲爾在推特發文指出,艾爾沃德未遵守隔離檢疫14天才能離境的規定,就搭機離開中國大陸,對此艾爾沃德回應稱,自己沒有去過武漢任何「骯髒的區域」(dirty areas),而且同天早上已接受冠狀病毒核酸檢測[85][86]。2月25日,艾爾沃德在日內瓦召開記者會表示「如果我感染病毒,我想在中國大陸得到治療」[87]。
2020年3月28日,香港電台節目《脈搏》記者唐若韞因應臺灣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維持較低染病人數,透過網路視訊採訪艾爾沃德。艾爾沃德被問到「世界衛生組織是否會重新考慮臺灣的會籍問題」,他停頓九秒後表示沒聽見,唐若韞表示自己可以重複提問,艾爾沃德則表示不用重複了,直接問下一個問題就好,當唐若韞表示「我想問跟臺灣有關的議題」,此時艾爾沃德疑似切斷視訊。重新接通後唐若韞問到「你是如何評斷臺灣到目前為止在防疫方面上的表現」,艾爾沃德則說「我們已經談論過中國了,如果你看中國各個地區,他們其實都做得相當不錯」[88][89][90]。
3月29日,艾爾沃德在世衛官網上的英文個人資料被移除。世衛發言人解釋,由於艾爾沃德的職員於3月27日提出要求將其存檔,很不幸時間點遇上視訊採訪,媒體因此誤解了[88]。世衛發言人賈撒列維克在回覆中央通訊社相關提問的電子郵件中表示,臺灣的世衛成員資格問題取決於世衛會員國,而不是世衛組織工作人員。且世衛組織正與所有衛生部門密切合作,包括臺灣的專家。世衛在官網發表聲明指,目前臺灣2019冠狀病毒病感染率相對較低,世衛向包括臺灣在內的各地區衛生當局學習經驗,以便在全球分享最佳做法[91]。
世衛組織與各地區政府關係相關爭議
3月26日,日本參議院財政金融委員會會議上,有日本在野黨議員發言批評WHO未能保持政治上中立,要求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辭職,副總理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回應批評「WHO不是世界衛生組織,應該改成中國衛生組織」亦稱其為「CHO」(China Health Organization),又並要求總幹事譚德塞辭職。[92]
2月6日,針對譚德塞曾表示不用「大流行」一詞形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世界衛生組織泰國代表蘇威(Suwit Wibulpolprasert)在世衛第146次執行委員會會議中說:「他(總幹事譚德塞)才剛去過北京,現在又來這裡開會,我們大家有被傳染的風險,尤其是主席你最危險,因為你一直坐在總幹事旁邊,我個人倒是很安全,因為過去這幾天總幹事都不跟我握手。」說畢會場內發出笑聲,其中蘇威前座的印度代表忍不住發笑。蘇威又調侃世衛應到重疫區武漢舉行全球會議,順便趁遊客很少欣賞超過2000年歷史的黃鶴樓,以給予世界信心。若能成行,自己願意拿出一半的退休金贊助,並自費參與此會議。他又指世衛早前建議不要限制對中國大陸的旅行的建議已經被打破,許多國家都自行制訂了限制中國大陸遊客的措施。又指世衛處理新冠肺炎疫情的做法與2009年處理H1N1新型流感相比完全相反,批評世衛對不同疫情有雙重標準甚至三重標準[93][94][95]。3月12日,中國官媒《環球時報》認為實際上蘇威當時只是開了一些玩笑,用於調侃最近疫情被政治化的現狀,又認為蘇威支持譚德塞的對策,但他的話被媒體斷章取義和歪曲炒作[96][97]。台灣《自由時報》則認為這是對中國大陸和譚德塞的嘲諷[98][99]。
3月2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大韓民國、義大利、伊朗、日本等國的疫情最令人擔心,引發日本輿論批評,指控WHO一開始缺乏危機意識,只顧拍中國馬屁,才導致這場疫情全球大爆發,如今根本毫無信用可言[100]。13日則在記者會提及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晉三,稱讚他領導抗疫有方,並提到日本捐給世衛1億5500萬美元。日本共同社引述外交人士說法表示:「簡直是毫不隱諱(的口惠)。」《共同社》指出,譚德塞點名讚揚國家領導人防疫作為相當罕見,先前有此「殊榮」的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此前譚德塞曾多次提及習近平積極抗疫,並感謝中國捐款2000萬美元[101][102]。德國《明鏡周刊》指,根據德國聯邦情報局調查,譚德塞與習近平在1月21日通話時,被要求世衛不要發布病毒人傳人的訊息,及延後全球大流行的警告[103]。德國的結論是由於中國下令封鎖消息,全球損失4到6個星期的時間對抗病毒,如果不是中國隱瞞訊息,疫情會容易控制得多[104]。
4月,世衛組織駐華代表高力(Dr Gauden Galea)接受英國天空新聞採訪時辯稱,「世衛多次向中國要求參與新冠病毒的調查工作,但都遭到拒絕。」至於世衛曾表示2019冠狀病毒病不會傳人,高力認為「那時只有中國匯報資訊,但中方匯報的個案和初步調查結果均不承認病毒會人傳人。世衛組織其實相信會人傳人。[105]」
4月6日,英國國會外交委員會發表報告,直接批評世衛處理疫情做法不當,直指中方故意誤導世衛及其他國家的科學家。呼籲在一個開放的平台上分享準確的數據,建議成立「二十國集團公共衛生組織」(G20 for Public Health),且提出參與這個組織將取決於透明和誠實[106][107]。
4月7日,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在白宮舉行的例行新冠疫情記者會上批評美國貢獻的世界衛生組織經費為全球最高,卻偏袒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中國為中心」(China Centric)[108]。川普揚言將會「重手」限制美國對世衛的資助,又指世衛似乎經常站在中國一邊及犯錯,美方會考慮停止資助世衛[109]。不過,世衛組織多名官員表示,否認該組織「以中國為中心」,並稱當下正處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嚴重時刻,不是應削減經費的時候[110]。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美方表示將暫停向世界衛生組織繳納會費,將對國際抗疫合作產生消極影響,並強調各國「同舟同濟,守望相助,共同為全球抗擊疫情做出貢獻」[111]。8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反駁,如果不想見到更多屍袋,就要停止將疫情「政治化」,呼籲世界各地團結共同抗疫,不要用疫情來謀取政治分數,並警告這種行為如同「玩火」[112]。針對一系列質疑,世界衛生組織同天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世衛組織應對COVID-19疫情時間表》,指中國大陸在2019年12月31日病例報告了首例不明原因的肺炎,世界衛生組織在第二天組建事故管理支持小組並進入抗疫緊急狀態[113]。
5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邀請,在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上發表致辭,稱讚譚德塞「為全球防疫做出重大貢獻」[114]。
2021年3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要求對武漢病毒所是否洩漏引發疫情重新進行調查,他同時公開批評中國當局沒有給國際專家提供足夠信息。[115]
2021年11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把B.1.1.529譜系定性為「高關注變異株」,並將其命名為「Omicron變異株」[65][116]。此次命名跳過了希臘字母「Nu」和「Xi」這兩個字母,直接銜接之前命名的SARS-CoV-2變異株名稱中的希臘字母「Mu」,RFI[117]、紐約時報[118]等部分媒體有記者撰文,猜測跳過Xi的理由是Xi與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習姓」之漢語拼音相同。
4月10日,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在白宮新冠疫情簡報會上表示,「世衛組織並沒有完成使命,美國將會重新評估對其的資助,並說這一做法也符合川普總統對國際組織的政策」,「這些組織當然得起點作用,當然要讓我們看到他們的工作成果。我們是為了美國的利益,才把納稅人的錢交給這些國際組織的,我們需要確保他們能夠讓這些納稅人的錢發揮作用。」但被問及「是否該換掉譚德塞」時,表示現在不是做出這類改變的時候,將來會有更多時間回頭看世衛組織在此次疫情上的表現[119]。
4月13日,世界衛生組織記者會上,美國流行病學家,世衛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反駁了近期對於世衛的言論,稱早在1月12日,中國大陸就分享了病毒基因序列,因此PCR檢測才可以被迅速開發並與全球分享。兩天後,世衛組織即在網站發表了PCR相關內容,很多實驗室也因此可以開發PCR檢測,並能在全球範圍內快速開展檢測。1月10日和11日,世衛組織也在網上發布了指南,包括五六種技術指導材料,對所有人開放。當時世衛組織還為各國提供了一份準備清單用於如何準備應對呼吸道病原體。科霍夫又稱,她在1月1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提到了指南的相關情況,當時被大量新聞頭條報道。世衛組織擔心出現超級傳播事件,希望盡一切可能阻止[120]。世衛組織特別代表戴維·納巴羅也在美國NBC新聞台的節目中回應了川普和一些美國共和黨議員的「世界衛生組織協助中國共產黨掩蓋疫情」的言論,表示中國大陸2月中旬邀請了世界衛生組織派調查組到中國大陸調查關於疾病的一切,調查組中包括美國專家在內的各國專家的調查沒有任何限制,又稱他們能接觸他們想獲得的任何信息[121][122]。
4月14日,川普宣布美國將停止資助世界衛生組織,認為世衛組織在處理新冠疫情時表現欠佳,沒有及時公布疫情信息,沒有出台有效的防疫措施[123][124]。對此,美國醫學會發表文章反對美國停止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供資金,並指出「削減對世衛組織的資助,而不專注於解決問題,是一個危險的舉動」。美國醫學會同時強烈敦促川普重新考慮該政策。[125]世衛組織首席緊急狀況專家萊恩表示,12月31日中國大陸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未知來源的肺炎病例。幾天後,世衛組織於1月5日向所有成員國發出警報。譚德塞亦在記者會接受美國記者提問時表示,他在兩周前曾和川普有過交談,希望美國繼續對世界衛生組織提供資金,又稱雙方的關係非常好,希望這種關係能持續下去[126]。
4月23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表示,美國可能永遠不會恢復向世衛組織繳納會費,甚至不排除組建替代機構[127]。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美方行為違反世衛組織會員國義務[128]。4月27日,美國國會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宣布將針對川普政府暫停繳納世衛組織會費啟動調查[129]。
5月18日,美國總統川普再次批評世衛組織是「中國傀儡」,總是站在中國一邊[114]。川普公開給世衛總幹事譚德塞4頁信件,列舉14點問題,包括台灣曾向世衛警告病毒可能人傳人,但世衛可能因為政治因素未向世界分享資訊,川普要求世衛30天內重大實質改革、獨立行動於中方之外,否則美國將永久終止金援且不排除退出世衛[130]。
5月29日,川普在白宮記者會上宣布美國將退出世界衛生組織,理由是「世衛組織未能完成美國要求的改革」,表示將終止美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會將原本給予世衛的款項,交給有急切需要的衛生組織[131][132]。隨後,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德國衛生部長延斯·施潘、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愛爾蘭衛生部長西蒙·哈里斯、孟加拉達卡大學發展研究系教授提圖米爾、英國利茲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史蒂芬·格里芬、牛津大學傳染病顧問蓋爾·卡森、德國聯邦衛生部長延斯·施潘、德國外長馬斯、義大利衛生部長斯佩蘭薩均表示反對美國的行為[133][134][135]。
7月6日,美國一名政府高級官員證實,白宮已正式啟動美國退出世界衛生組織的工作,退出的生效日期為2021年7月6日[136]。此前,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指責川普在疫情期間宣布退出世界衛生組織「不負責任」[137]。
7月7日,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杜加里克表示,美國政府於7月6日通知聯合國秘書長,將退出世界衛生組織,並告知這一決定將於2021年7月6日正式生效。[138]
2021年1月21日,在喬·拜登就任美國總統後,其承諾美國將重返世界衛生組織,隨後聯合國及世衛組織紛紛表示歡迎。美國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以拜登首席醫學顧問的身份,表示美國將繼續作為該組織的一員,以多邊方式應對疫情,並與國際社會共同從疫情危機中復蘇[139]。四年後的2025年1月20日,川普二度就任美國總統,當日他簽署第14155號行政命令,指示美國退出世界衛生組織,是為第二次尋求退出[140]。

維基新聞中的相關報導:世衛高層迴避台灣問題
對疫情判斷及防疫資訊的爭議
2020年1月14日,世界衛生組織在社交專頁發放「中國當局進行的初步調查,找不到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個案,有清晰人傳人的證據」,同日,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回覆香港電台的查詢,世衛稱「未有證據顯示會有限度人傳人」[1]。泰國於1月13日發現一名中國遊客感染新型肺炎病毒,這名來自中國武漢的63歲女遊客於2020年1月8日抵達泰國曼谷國際機場時被發現高燒,因此被送往醫院檢查,其後被送到暖武里府一所傳染病研究所接受治療,該名武漢遊客是中國以外的首宗確診個案[142],多家媒體都關注該病毒會否人傳人,有媒體在1月14日聲稱引述世衛指該病毒或會「有限度人傳人」,惟世衛於同日晚上卻否認有關報導,世衛稱「這是嚴重誤解」,又指「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該病毒能進行有限的人際傳播」,而世衛在1月14日發給英國廣播公司的聲明稱「該種病毒的傳播方式仍未確認,並未有明確證據表明其可以在人際間傳播」[3]。
2020年1月下旬,疫情有在中國內陸地區以外擴大的跡象,各國陸續出現搶購口罩等防疫物資的情況,但世衛在3月30日仍稱不建議戴口罩[143],世界衛生組織緊急事件小組的首席專家萊恩在記者會上稱:「目前未有特別證據顯示,大部分人戴上口罩會有任何潛在好處。事實上,已有證據證實一旦錯誤使用或是沒有戴好口罩,可能會引致反效果。」認為只有有病的人或照顧病者,才需要戴口罩。然而在4月初,世衛稱將開會檢討是否改變一般民眾在公共場合無須戴口罩的建議[144]。
3月8日,有網民發現,WHO官網在「2019冠狀病毒問答專區」一欄之中的問題「哪些措施不能有效防禦病毒,甚至有害」下的回答中,中文版比之其他語言的版本,少了「尋求傳統草藥療法(taking traditional herbal remedies)」一條。隨後,WHO在英文版本中刪除此條,最終在晚上在所有語言版本之中將此條刪去。該事件在台灣引發批評,台灣網民質疑WHO的公信力或者是否害怕得罪中國大陸[145]。
1月底,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僅將檢測應用在和中國有聯繫的患者上。義大利北部地區的醫護人員雖然在流感季發現了很多有奇怪肺發炎狀的病人,但由於意方採納了世衛組織的建議,不少病患並未得到及時檢測,也有醫護人員接觸到病患而被傳染。直至2月20日,一名患者才破例得到檢測,該患者也成為了義大利確認的首位社區感染病例。義大利衛生部高級官員朱塞佩·羅科(Giuseppe Ruocco)認為世界衛生組織犯了一個錯誤,如果義大利當時沒有遵循世衛組織的建議,或許可以避免早期的傳播和醫護人員感染。[146]
2月27日,義大利籍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瓦爾泰爾·里恰爾迪(Walter Ricciardi)表示對無症狀者進行核酸檢測缺乏科學依據[147]。此前,義大利的檢測標準針對所有來自義大利北部疫情集中地或與確診者有密切接觸的人,不論有無症狀。義大利表示將遵照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建議,只檢測出現症狀的高危人群[148]。3月2日,里恰爾迪再次表示,義大利的核酸檢測數目遠多於歐洲其餘國家,歐洲各國中英國的檢測數量雖和義大利較為接近但英國的測試均用於有症狀的患者,義大利對多於21000人進行檢測可能會起到反作用[149]。儘管前日里恰爾迪批評了威尼托大區對無症狀者進行核酸檢測的做法[147],但威尼托大區首腦盧卡·扎亞(Luca Zaia)堅持認為對全區民眾進行核酸檢測是必要的,並且表示在威尼托大區的133例確診患者中,有約100例患者沒有症狀。[150]
參見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