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9冠狀病毒病相關封鎖措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蔓延期間,世界許多國家及地區曾實施居家令、宵禁、隔離檢疫、封鎖一般民眾進出城市等行動限制措施。這些限制措施的主要目的在於減少2019冠狀病毒病的傳播。 [1]截至2020 年 4 月,世界上大約一半的人口處於某種形式的封鎖之下,9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39億多人被他們的政府要求待在家裡。 [2]儘管在此次疫情之前的瘟疫與流行病爆發期間,就有政府採取過類似的措施來控制疫情,但各國政府在2020年代實施的封鎖嚴厲程度被認為是前所未有的。例如墨爾本從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17日經歷了6次封鎖,累計封鎖天數達到262天。布宜諾斯艾利斯累計封鎖時間達234天[3]。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封鎖應該是短期內採取的措施。為了在行動限制和正常生活之間取得平衡,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在應對疫情時個人應注意衛生、政府應追蹤接觸者以及隔離病患。 [4]
許多公共衛生專家和經濟學家一開始支持封鎖措施[5] ,理由是如果讓COVID-19不受控制地傳播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但嚴厲的限制措施已經對人類健康、 [6]社會和經濟產生了影響,並且還招致人民抗議。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就出現多起因封控導致患者無法及時救治而死亡的事件[7]。有一些學者通過研究和案例表明,封鎖通常不能有效降低COVID-19的傳播速度。[8][9] [10]
Remove ads
功效
有人認為,如果更早地執行、更嚴格地執行以及不過早地解除封鎖,封鎖對遏制COVID-19的社區傳播以及由此導致的死亡最為有效。[11][12][13][14][15]一項基於對法國、義大利和英國最常見的COVID-19症狀(如味覺和嗅覺喪失)研究調查顯示,在封閉措施最嚴厲的國家(義大利和法國),在封控開始後僅僅幾天,出現新症狀的情況就明顯減少[16]。學者對2019冠狀病毒病美國疫情的建模研究表明,「如果美國提前兩周實施封鎖措施,疫情將可以幾乎完全被抑制」,如果封鎖再持續兩周,第二波疫情的嚴重程度將有效減緩。 [11]事實證明,2020年初湖北的嚴格封鎖有效地控制了2019冠狀病毒病中國大陸疫情。 [17][18]在疫情期間,瑞典的大部分地區都沒有採取限制措施,而與其人口結構相當的鄰國挪威、丹麥和芬蘭則實施了封鎖。相比之下,瑞典的病例和死亡人數都相對較高。 [19][20][21] 同樣,對澳大利亞數據的建模得出的結論是,與不怎麼採取嚴格限制措施的地區相比,通過嚴格的封鎖措施阻斷社區傳播可以降低醫療以及經濟成本。研究人員還警告如果過早地放鬆限制會帶來更高的成本。 [13][14]澳大利亞不少地區採用了清零政策,在墨爾本疫情期間,維多利亞州嚴格封鎖了四個月,再加上其他措施,避免了2020年疫情在該國蔓延。 [22]紐西蘭和越南還在整個2020年都採取了清零政策,並且還出台了針對性的封鎖措施。 [23][24]
2021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Delta變異株的出現導致一些評論員認為,儘管封鎖可以繼續減緩COVID-19的傳播速度,但在遏制病毒傳播方面的效果已經降低。事實證明,澳大利亞和越南為應對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Delta變異株而採取的封鎖措施已不如此前其他變異株流行期間所採取的封鎖措施那麼有效。 [25][26] 此外還有幾位研究人員通過建模和演示得出結論,封鎖通常不能有效減緩COVID-19的傳播以及降低死亡數字。 [8][9][27][10][28][29][30][17][31]
隨著殺傷力較低的Omicron變異株的出現、疫苗接種率不斷上升及對病毒有更深入了解,大部分國家都於2021年底揚棄清零政策[32],取消國內強制檢測及隔離措施,而國際出入境旅客符合接種疫苗的條件[33],便無需接受檢疫隔離[34]。不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領導下繼續實施嚴格的清零政策[35],直至2022年11月底爆發白紙運動,同年12月中共發布「新十條」政策,中國大陸的動態清零政策才宣告終止。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