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2年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大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於2022年10月 2日舉行大選,大選將決定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主席團以及國家、實體和州政府成員的組成。
Remove ads
代表院選舉分兩次進行,分別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聯邦和塞族共和國各選出一名成員。在總統選舉中,聯邦選民選擇了波斯族人戴尼斯·貝契羅維奇以及克羅埃西亞族人熱利科·科姆希奇,塞族共和國選民選擇了塞爾維亞族人熱莉卡·茨維亞諾維奇。民主行動黨成為眾議院第一大黨,贏得42個席位中的9個席位。
Remove ads
背景
在2018年大選中,民主行動黨的舍菲克·扎費羅維奇、民主陣線的熱利科·科姆希奇和獨立社會民主人士聯盟的米洛拉德·多迪克當選波赫主席團成員,分別接替巴基爾·伊澤特貝戈維奇、德拉甘·喬維奇和姆拉登·伊萬尼奇[1]。民主行動黨(SDA)成為眾議院第一大黨,贏得42個席位中的9個席位。
克羅埃西亞族主席團成員選舉引發爭議,非民族主義候選人熱利科·科姆希奇在波什尼亞克族選民的幫助下擊敗民族主義候選人德拉甘·喬維奇(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民主聯盟,HDZ BiH),但科姆希奇幾乎只在克羅埃西亞族人占比相對較小的城市中贏得第一名。 選舉結果引發克羅埃西亞族人抗議,他們指責波什尼亞克族人投票失敗,呼籲建立自己的實體或選區。接下來的幾天裡,莫斯塔爾市區陸續爆發抗議活動,抗議者使用的標語為「(科姆希奇)不是我的主席」[2][3]。選舉結束幾天後,部分克羅埃西亞族占多數的城市將科姆希奇為列為不受歡迎人物[4][5]。
2018年大選後,政府組建危機持續一年,最終經過眾議院批准。獨立社會民主人士聯盟(SNSD)的佐蘭·泰蓋爾蒂亞於2019年12月23日被任命為部長會議主席[6]。
泰蓋爾蒂亞內閣受獨立社會民主人士聯盟、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民主聯盟、民主行動黨(SDA)、民主陣線(DF)和民主人民聯盟支持,反對黨主要是社會民主黨(SDP)、我們的黨(NS)和人民與正義(NiP)組成的政黨聯盟。塞爾維亞族民主黨(SDS)和民主進步黨(PDP)組成的聯盟則是塞族共和國的主要反對黨
在2020年11月舉行的市政選舉中,執政黨民主行動黨和獨立社會民主人士聯盟遭遇慘敗[7]。除其他城市外,民主行動黨與包括伊利扎在內的一些其他參選者敗給一個由社會民主黨(SDP)、我們的黨和人民與正義等組成的的社會自由主義聯盟。而少女社會黨在與民主進步黨的競爭中失去巴尼亞盧卡的席位,又在與塞爾維亞族民主黨的競爭中失利,未能贏得比耶利納[7]。
在2021年1月舉行的眾議院會議上,由於泰蓋爾蒂亞擔任部長會議主席期間的表現不佳,對其進行了不信任動議,但投票結束後,泰蓋爾蒂亞仍得以留任部長會議主席[8]。4月28日,眾議院再次舉行針對泰蓋爾蒂亞的不信任動議,但最終泰蓋爾蒂亞再次得以留任[9]。
Remove ads
選舉制度
主席團的三名成員以多數票選出,由塞族共和國選民選舉塞爾維亞族代表,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聯邦選民選舉波什尼亞克族和克羅埃西亞族代表[10]。在波赫聯邦登記的選民可以為波什尼亞克族或克羅埃西亞族候選人投票,但不得兩者都投。
代表院(波士尼亞議會的下議院)有42名議員,按比例代表制在實體層面選舉產生[11]。布爾奇科特區選民根據其在哪個實體有公民權而參加塞族共和國選區或者波赫聯邦選區的選舉[12]。聯邦向議會派出28名代表,其中21名在5個多人選區選出(每個選區代表人數3-6名),為確保比例性,再根據聖拉古法補償性授權7名代表。塞族共和國則派出14名代表,其中9名是從三個選區選出(每個選區三名),剩餘5名則在全實體範圍內平等授權產生[12]。實體層面選舉設置了3%的門檻。
候選人名單上得票最多的候選人(通常是塞爾維亞族人)將當選總統,沒有決勝票。其他兩個民族(通常為波什尼亞克族和克羅埃西亞族)得票最多的候選人當選為副總統。塞族共和國總統任期為四年,可以連任一次。在至少一個任期中斷後,可再次作為候選人參與延長任期選舉[12]。
塞族共和國下議院國民議會由83名議員組成,皆按比例代表制選舉產生。選舉在九個多人選區舉行,每個選區在全實體範圍內負有平衡任務。此外,每個組成民族在國民議會中應至少有四名代表。選舉設有3%的門檻[12]。
聯邦總統選舉的方式與塞族共和國不同,聯邦總統以及兩名副總統不由直接選舉產生,聯邦議會第一院即人民院提名總統和副總統候選人,隨後第二院即眾議院,必須通過選舉進行確認。最後,提名還需要得到人民院所有三個族裔群體的多數代表的確認[12]。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聯邦眾議院共98名議員,通過比例代表制選舉產生。選舉在12個多人選區舉行,每個選區在實體範圍內負有平衡任務。在聯邦眾議院中,每個族裔群體應至少有四名議員代表。選舉門檻為3%[12]。
聯邦十個州的州議會也是通過選舉產生,方式為比例代表制,門檻為3%,由每個州議會向人民院派出代表參加選舉[12]。
候選人
以下人物在選舉進行前被認為可能參選,但其後均公開宣布沒有參選意向。
結果

最終當選主席團成員的為戴尼斯·貝契羅維奇 (波士尼亞族, SDP BiH), 熱利科·科姆希奇 (克羅埃西亞族, DF) 和熱莉卡·茨維亞諾維奇(塞爾維亞族,SNSD)[26]。
塞族共和國實體選舉初步結果公布後,反對黨對取得領先的候選人米洛拉德·多迪克提出舞弊指控,聲稱多迪克私通選民將數千張非法選票放入投票箱,試圖置獨立社會民主黨聯盟於不利地位。實際在民調中領先的應該是民主進步黨的耶萊娜·特里維奇[27][28]。最終,中央選舉委員會決定重新計算選票[29]。委員會只對初步結果進行了核查,但未有核查塞族共和國全國選舉[30]。10月27日,委員會確認,多迪克確實取得勝利,雖然存在違規行為,但沒有達到需要改變選舉結果的程度[31]。
後續
2022年12月15日,獨立社會民主人士聯盟、克羅埃西亞民主聯盟 (HDZ BiH) 和社會民主黨領導的聯盟就組建2022-2026年新議會政府達成協議,任命博里亞娜·克里什托擔任部長會議主席[32]。12月22日,主席團正式提名克里什托為候任主席[33],國家代表院於12月28日確認[34]。2023年1月25日,眾議院確認了克里什托內閣的任命[35]。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