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2年7月至9月英國保守黨黨魁選舉

第23任英國保守黨黨魁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22年7月至9月英國保守黨黨魁選舉
Remove ads

2022年7月至9月英國保守黨黨魁選舉(英語:July–September 2022 Conservative Party leadership election)於2022年7月12日開始,同年9月5日結束[2],以選出新一任英國保守黨黨魁及決定下一任英國首相。選舉緣於時任英國首相兼保守黨黨魁強森於7月7日宣佈辭去黨魁職務所引發[3]

快速預覽 候選人, 第五輪投票 ...
Remove ads

背景

自強森就任首相以來,其政府不斷引發一系列的政治爭議。2020-2022年期間,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在英國蔓延並觸發了三波全國性疫情。為應付急升的感染個案感染,當時英國政府引入嚴厲的公共衛生措施,包括禁止社交聚集和實施三次封城。後來在2022年1月時,首相強森及其團隊被揭發在疫情及封城期間,違反自己制定的防疫規定並舉辦多達16次派對及其他聚會,造成「派對門」事件[4]。雖然強森成為英國史上首名違法的在任首相[5],並曾向國會謊稱自己並未曾參與任何聚會,但他拒絕跟隨憲政慣例辭職。2022年6月,隨著獨立調查的「格雷報告」認定許多聚會違反政府的防疫規定,保守黨國會議員在同月6日發起了對強森的不信任投票,但結果並未得過半數通過[6]

這次選舉的導火綫是由於首相強森任命克里斯多福·品契爾為保守黨副首席黨鞭。在6月29日,品契爾在倫敦一家俱樂部猥褻兩名男子,並在7月1日引咎辭職[7]。後來,唐寧街10號隱瞞強森已被告知以往品契爾的性騷擾指控,引起保守黨黨內部強烈不滿;加上「派對門」事件已令大多數黨員及英國公眾對強森內閣徹底失望,導致超過50名保守黨國會議員辭去政府職務(包括7名內閣大臣),以及許多曾支持強森的官員和議員公開呼籲強森下台[8]。事件引發的連鎖反應,最終令首相強森在7月7日辭去黨魁一職,直至選出繼任者後便會卸任。

Remove ads

選舉程序

7月11日,1922年委員會制定並通過了2022年黨魁選舉程序[9]。 提名日設於7月12日,每位參選人需要獲得至少20名保守黨國會議員的提名,方可成為第一輪投票的候選人[9];即將離任的強森則沒有資格參選[10]

根據2022年選舉的新規則,在7月13日的第一輪投票中,候選人須獲得至少30名黨內國會議員的支持票才能避免被淘汰。隨後從7月14日起的每一輪投票中,得票最少的候選人將會被淘汰。 [9]

當只剩下兩名候選人時,全體16萬名保守黨黨員將於9月2日以一人一票的方式投票選出[10][11],由得票最多的候選人當選[10]。新一任的保守黨黨魁英國首相預計將於9月5日公佈,以配合下議院在夏季休會期後復會。[9]

競選活動

取態

Stephen Bush英語Stephen Bush在《金融時報》上撰文,認為現有黨魁選舉的潛在參選人可以分成兩個派別。其中一個是主流的親建制陣營,包括里希·蘇納克、托馬斯·圖根達特、薩吉德·賈偉德、格蘭·夏普斯等;另外一個是右翼陣營,包括麗茲·特拉斯、凱米·巴德諾赫、蘇拉·布瑞弗曼、納齊姆·扎哈維或普莉提·巴特爾等。他亦將傑瑞米·杭特和佩妮·摩丹特介定於雙方之間[12]

蘇拉·布瑞弗曼

英格蘭及威爾斯檢察總長蘇拉·布瑞弗曼是第一位公開宣布參加黨魁選舉的保守黨議員,亦是在強森辭職前宣布參選。她曾擔任大律師,並在2015年成功當選為費勒姆選區國會議員[13]。在獲ITV新聞記者羅伯特·佩斯頓採訪時,她呼籲強森辭去首相職務,但表示她不會辭去自己檢察總長的職務,因為她要盡忠職守並稱「政府仍然需要一名檢察總長」[14]蘇拉·布瑞弗曼表示,下一任保守黨黨魁的任務是完成英國脫歐減稅及解決當前能源危機[15]。在盧安達庇護計劃的首次航班被歐洲人權法院叫停後,她表示對英國與歐洲人權法院的關係持重大保留[13],並指責其阻撓「英國的民主」及計劃讓英國退出歐洲人權法院[16]

凱米·巴德諾赫

7月6日,凱米·巴德諾赫辭去地方發展部國務大臣的職務,並於7月8日在《泰晤士報》撰文去宣布參選。在文章中,她稱希望說出真相並主張設立一個「強大的小政府[17]。 她曾是一名銀行家[18],在英國去留歐盟公投後為脫歐而競逐國會換屆選舉,並在2017年成功當選為沙夫倫沃登選區國會議員[19]。《衛報》稱她是保守黨的右翼成員[18]。她稱碳中和排放的目標是「經過深思熟慮」,並表示許多政客已經「迷上了用國家機器去解決大部分問題的想法」[19]

本·華萊士

7月8日,YouGov對保守黨黨魁的民意調查顯示,現任國防大臣本·華萊士是最有可能獲勝的潛在候選人[20]。雖然他得到了保守黨國會議員格拉漢姆·史都華大衛·孟德爾的支持[21],但他在7月9日宣布不會參選[22]

拉赫曼·奇什蒂

7月10日,吉令罕和雷納姆國會議員拉赫曼·奇什蒂英語Rehman Chishti宣布他將於7月10日參選,他表示會提供了一個「新開始」並主張「有抱負的保守主義」[23], 他亦曾說減稅非常重要[24]

傑瑞米·杭特

7月10日,傑瑞米·杭特在《星期日電訊報》撰文去宣布參選。在進入政界之前,他曾在日本教英語,後來從事公關工作並創辦了一家出版公司[25]。他在2005年成功當選為西南薩里選區國會議員,並在2016年的英國去留歐盟公投期間支持英國留在歐盟[25]。雖然傑瑞米·杭特未曾加入強森內閣,但他在前首相德蕾莎·梅伊任內曾擔任外交大臣,並在前首相卡麥隆和德蕾莎·梅伊任內擔任衛生大臣數年。他批評強森只著重基建投資但沒有為民「創造財富」,並提出暫停在貧困地區收取商業差餉英語Business rates in England,以及建議將公司稅率從增至25%變成削減至15%[26]。他說他將維持增加國民保險供款比率的政策,並且在英國恢復經濟增長前不會削減個人入息稅[25]。他曾承諾將獵狐合法化及維持盧安達庇護計劃(將難民送往盧安達的政策),並表示希望將該計劃擴大到其他國家[27][28]。 傑瑞米·杭特表示,他上任後將任命艾斯特·麥克維為他的副首相,因其組合將會有「廣泛的吸引力」[29]

薩吉德·賈偉德

7月5日,薩吉德·賈偉德辭去衛生大臣職務,稱「在忠誠和正直之間走鋼絲」已變得不可能,並在7月10日的《星期日電訊報》上宣布競逐黨魁[26][30]。強森的盟友在他辭職後表示,賈維德曾主張在2021年聖誕節前後實施更嚴格的防疫限制,以及強制要求大公司員工選擇接種疫苗戴口罩並每週接受檢測[31]。賈維德表示將終止提高國民保險供款比率的政策,在四年內暫時削減燃油稅,並將公司稅從19%降至15%。為應對稅收減少,他建議削減所有政府部門支出的1%,包括國民保健署[26][32][33]。他亦表示會繼續執行盧安達庇護計劃[註 1][28]。賈維德承諾推進英國的2050年碳中和目標並保持現時的電視授權的費用[24]。他曾是一名投資銀行家,並在此時期擁有非定居者身份[34]及支持英國留在歐盟,並在2010年成功當選為布倫士格洛夫選區國會議員[32][33]

佩妮·摩丹特

7月10日,貿易政策國務大臣英語Minister of State for Trade Policy佩妮·摩丹特在社交媒體上宣布參選[35][36]。她曾從事公共關係工作,並在2010年成為北樸茨茅斯選區國會議員[37]。《每日電訊報》將她定位為「主張社會自由主義脫歐派」,亦認為她和托馬斯·圖根達特深受蘇格蘭保守黨黨員的喜愛[38]。一些保守派人士則批評她支持跨性別人士,包括曾表示「跨性別女性是女人,而跨性別男性是男人」[39]。由於其競選影片包含被判謀殺罪名成立的英國運動員,奧斯卡·皮斯托利斯的畫面而引起巨大爭議[40]。事後,英國帕運會運動員強尼·匹考克等人亦投訴其聲音或面貌被顯示在內[41],令佩妮·摩丹特重新發佈新版本的影片後,刪除了包括皮斯托利斯和匹考克的剪輯[42]

格蘭·夏普斯

7月8日,交通大臣格蘭·夏普斯在《泰晤士報》撰文去宣布參選;文章強調他一直忠於強森,並沒有「背著他」準備競選活動[43]。他反對「不必要地繼續」由於 COVID-19 大流行而引入的支出和限制,並提出了一個政策平台,包括減稅和「國家對高能耗企業的支持」。 [44]他提出了一個目標,即英國到 2050 年成為「低稅收、低監管的經濟體」,成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並稱新加坡是一個值得學習的國家。 [44] [45]他還表示,他會將國防開支占 GDP 的比重從 2.3% 提高到 3.0%,英國需要為「高強度戰爭」做準備。 [46]在成為 MP 之前,Shapps 經營網絡營銷業務,有時使用化名。他於 2005 年成為Welwyn Hatfield的議員,並在 2016 年的成員國公投期間支持英國留在歐盟。 [45]他說他不會爭論變性人的權利,稱性別轉變是人們的「選擇,他們將永遠支持我」,並稱自己是一個自由主義者[47]他於 7 月 12 日結束競選,支持里希·蘇納克[48]

里希·蘇納克

7月5日,里希·蘇納克辭去財政大臣一職,稱政府應該「正確、稱職和認真地進行」,他在 7 月 8 日發布在社交媒體上的視頻中宣布他將參選,並寫道他將「恢復信任、重建經濟和統一國家」。 [49]他說他的價值觀是「愛國、公平、勤奮」。 [50]蘇納克承諾「打擊性別中立的語言」。 [51]在成為國會議員之前,蘇納克曾在一家投資銀行和對沖基金工作。 [52]他於 2015 年成為里奇蒙(約克斯)的議員。 [52]在 2021 年初之前,他一直被視為接替強森的領跑者。 [52]新聞報道稱,他的妻子Akshata Murty使用非住所稅收身份來避免支付數百萬英鎊的英國稅款,並且里希·蘇納克本人持有綠卡,故在其擔任國會議員的六年間以及擔任財政大臣一年半期間需要申報自己為美國永久居民。 [53]大都會警察局發現蘇納克參加生日聚會違反了COVID 鎖定限制後,他收到了定額罰款通知。 [52]支持強森的保守派政客批評蘇納克「帶頭推翻首相」,雅各里斯-莫格稱他為「高稅收大臣」。 [54]蘇納克年輕時發布了一段視頻,視頻中他說他「沒有工人階級的朋友」。 [55]保守黨議員分發了一份批評性備忘錄,抨擊他作為總理的記錄和他的正直。 [55]保守黨同僚柴克·高史密斯( Zac Goldsmith )表示,蘇納克將任命馬克·斯賓塞為環境部長,稱斯賓塞將是「我們自己的小博爾索納羅」。 [56]

麗茲·特拉斯

7月10日,外交、國協及發展事務大臣麗茲·特拉斯在《每日電訊報》上宣布參選[57]。她曾擔任會計師,並在2010年當選為西南諾福克選區國會議員[58]。雖然她在2016年的英國去留歐盟公投期間支持英國留在歐盟,但後來又支持按程序脫歐[59]。她表示一旦當選,將立即終止提高公司稅稅率和國民保險供款比率的政策,並推遲降低國債規模的日期以對應稅收減少,稱計劃從長遠來看會縮細公共部門規模和減低稅收負擔[60]。她的團隊表示,她的政經主張深受前美國總統隆納·雷根和前英國財政大臣尼格爾·勞森的影響[58]

托馬斯·圖根達特

7月7日,英國下議院外交事務專責委員會主席英語Foreign Affairs Select Committee托馬斯·圖根達特在《每日電訊報》上宣布參選,並強調他往日在英國陸軍服役的經歷。他承諾若成功當選,將終止提高國民保險供款比率的政策,並且削減燃油稅[61]。他獲得幾名蘇格蘭保守黨國會議員的支持,並在參選宣言上表示將「支持聯合王國蘇格蘭在其中的角色」[62]。 在進入政界之前,圖根哈特曾在伊拉克戰爭阿富汗衝突中擔任過情報官員。 [63]他於 2015 年成為Tonbridge 和 Malling的議員,並在 2016 年的成員國公投期間支持英國留在歐盟。他對強森持批評態度,尤其是在喀布爾淪陷時,並且沒有在他的政府中擔任部長。 [63]他說,缺乏部長經驗不是問題,因為總理的角色「不是管理工作,而是要有遠見」。 [64] 《獨立報》稱他為「鷹派」。 [65]他被視為與前外交大臣杭特的潛在候選人競爭,以爭取溫和的一國黨保守黨派的支持。 [66]圖根哈特承諾維持政府將尋求庇護者驅逐到盧安達的政策。 [64]他說,他欽佩美國前總統隆納·雷根作為自己的「政治英雄」。 [64]

納齊姆·扎哈維

據報道,在蘇納克於 7 月 5 日辭職後,強森任命他為財政大臣的納迪姆·扎哈維在政治戰略家林頓·克羅斯比( Lynton Crosby)及其盟友的支持下開展了一場領導力運動,並接受了財政大臣的職務而不是為了「傳達他的信息」而辭職。 [67]他於 7 月 9 日宣布參選。 [68]在進入政界之前,他與人共同創立了民意調查公司YouGov ,並在石油行業工作。他於 2010 年成為亞芬河畔斯特拉福的議員,並支持英國在 2016 年的成員國公投中離開歐盟。 [69] [70]他說他將增加國防開支,並「保護[兒童]免受激進活動家強加給他們的破壞性和不恰當的胡說八道」。 [71]他宣布他正在考慮削減公司稅、所得稅和國民保險,資金來自每個政府部門的 20% 削減。 [72] 7 月 9 日, 《獨立報》報道稱,在案件從國家犯罪局的國際腐敗部門移交給他們之後,英國稅務海關總署正在調查他的稅務事務。扎哈維的發言人否認有任何不當行為,並表示他「不知道有任何正式調查」。 [69]扎哈維說他「被抹黑」,並承諾如果他成為總理,每年都會公布他的帳戶,但表示公布他以前的帳戶是不「正確的」。 [73]

辯論

更多資訊 日期和時間 (以BST為準), 地點 ...

候選人

正式候選人

以下8名保守黨國會議員已取得至少20個有效提名,並成功進入第一輪投票:

(綠色格註釋:該兩名候選人是第五輪投票中得票最多的兩位,並成功進入最後一輪的黨員投票)

更多資訊 候選人, 職務 ...

退選的參選人

以下保守黨國會議員曾宣布將角逐黨魁一職,但隨後因提名不足或其他原因而沒有參選或退出競選:

更多資訊 候選人, 職務 ...

拒絕參選的國會議員

以下保守黨國會議員已公開宣布不參選:

民意調查

黨員意見

首選候選人

更多資訊 日期, 民調機關 ...

首二選候選人

民調機關Opinium Research英語Opinium Research詢問保守黨黨員希望國會議員最後會投票選出哪兩個潛在候選人。

更多資訊 日期, 民調機關 ...

二選一

兩間民調機關Opinium Research英語Opinium Research分別詢問保守黨黨員,在各種正面交鋒的情況下會投票給哪一個候選人。

更多資訊 日期, 民調機關 ...

公眾意見

心儀人選

更多資訊 日期, 民調機關 ...

辯論反應

更多資訊 日期, 民調機關 ...

選舉結果

國會議員投票結果

更多資訊 候選人, 第一輪投票[106]: 2022年7月13日 ...

全體黨員投票結果

更多資訊 候選人, 票數 ...

註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