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4年新古毛補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24年新古毛補選是在2024年5月11日舉行的雪蘭莪州議會新古毛州議席補選。此舉是為了填補李繼香去世空出的議席。[1][2][3]李繼香曾任雪蘭莪州議會新古毛議員,自2013年起已連任三屆。這是2023年雪蘭莪州選舉以來的第一次雪蘭莪州補選。希望聯盟的彭小桃以3869票的多數票擊敗國民聯盟的凱魯·阿扎里,贏得補選。[4]
Remove ads
背景
新古毛為混合選區,其中印裔占接近18%,是雪州最多印裔選民的議席之一,他們在冷峇柏嶺英 (Lembah Beringin)和奈傑爾加德納園丘(Ladang Nigel Gardner)占多數,[5]同時也聚集在吉粦(Kerling)[註 1]和舊古毛(Ampang Pechah)。
族裔 | 占多數/聚集的投票區 |
華裔 | 烏魯音南馬,峇冬加里新村,叻思新村,叻思鎮,新古毛新村,吉粦新村 |
巫裔 | 舊古毛,吉粦,峇冬加里旺城,甘榜艾依珍尼,柏達 |
印裔 | 冷峇柏嶺英,奈傑爾加德納園丘,吉粦,舊古毛 |
原住民 | 柏達 |
Remove ads
根據憲報,新古毛州席一共有16個投票區。
(紅色為希盟優勢投票區,藍色為國盟優勢投票區,白色為勢均力敵投票區。[7] )
2023年雪蘭莪州州選成績
希盟(54.40%)
國盟(39.33%)
統民黨(4.34%)
其人民黨(1.90%)
Remove ads
時間線
4月4日 | 選委會宣布提名日將落在4月27日,投票日則於5月11日舉行[8]。 |
4月27日 | 候選人提名日,為期14天的競選期正式開始。 |
5月7日 | 提前投票日,投票率達到97% |
5月11日 | 投票日 |
候選人
希盟原打算派出烏魯雪蘭莪市議員莎麗巴出徵選舉[9],希望可以吸引巫裔選票,由於這項安排引起基層反彈,加上評估有喪失華裔基本盤的風險,最後改由年輕,形象清新且在政府部門工作經驗豐富的彭小桃上陣。 國陣禮讓並支持希盟行動黨候選人彭小桃。馬華起初在基層呼籲下有意上陣,嘗試奪回自身傳統議席[10],不過後續宣布棄選,惟只會為來自國陣的候選人助選[11]。
起初國盟三黨皆有意願上陣;雖然上屆州選此議席被分配給民政黨,並期望本次補選可以為國盟吸取對政府失望的華裔和印裔票,惟行動黨宣布換將後改派來自土團黨,在墾殖區出生的凱魯,希望以「本地人」+新古毛首位巫裔州議員[註 3]的策略吸引選票。
統民黨與社黨聯盟宣布不競選。 人民黨派出哈菲莎,而州選代表人民黨競選的莊文來則以獨立人士競選,以表達對於行動黨派天兵上陣的不滿,惟沒有在州選後交上競選明細和帳目而提名失敗[12];後續支持國盟候選人並為其助選[13]。
Remove ads
選舉結果
2023年雪蘭莪州州選成績
希盟(57.21%)
國盟(41.40%)
獨立人士(0.77%)
人民黨(0.62%)
Remove ads
選情分析
選戰初期,針對經濟,通膨,真主襪事件,杯葛潮,削減汽油津貼,水電費調整等爭議事件與法案,輿論開始對於安華政府表現不滿,被視為希盟鐵票的華裔選民也醞釀出教訓希盟與行動黨的聲音,印裔對於長期地位被忽視也對政府失望;加上巫裔選民依舊支持國盟的情況下,分析員普遍預測行動黨難以守住這個以巫裔占多數的選區,雪州行動黨財政王建民預測最佳情況也只能以少過1000多數票守土,最差則以4000多數票失守[18]。
李繼香自2013年當選新古毛州議員便努力服務選民,發展當地旅遊業,打響新古毛在全國的知名度,其服務與表現得到當地選民認可,行動黨在競選後期打出「投桃報李」的口號,加上當地選民對雪州州政府滿意度達到74%,成了希盟的利好因素[19]。
希盟與國盟人選被視為華巫基本盤之爭,18%的印裔選票成了本次補選造王者。國盟雖然在選前接納印度人民黨(MIPP)[20],希望可以顯現多元形象並吸納印裔選票,惟安華政府也開始回防,陸續針對印裔訴求作出回應[21][22];加上國大黨呼籲印裔支持希盟,國盟爭取印裔票策略失效。
國盟候選人凱魯自競選期開始陷入爭議,提名日當天就被記者懷疑其只用三年就獲得的馬來亞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23],後來又被指欠債大耳窿[24];由於凱魯嘗試冷處理課題,不正面回答記者及媒體質問;因此對他個人聲譽有一定影響,儘管他後續已經出示畢業證書及針對以上課題做出澄清也於事無補。[25]
國盟由於在野,手上資源無法像大選期間大肆宣傳,國盟種族論述和綠潮開始降溫失去效力[19],伊黨此次助選表現消極,提名日並無領袖到場支持,被懷疑是因此次無法上陣加內部利益競爭而刻意扯後腿[26]。儘管土團黨嘗試猛攻全國經濟民生課題攻擊團結陣營,以及挑撥團結陣營成員黨之間的關係,但由於自身無法提出有效論述和替代方案,加上新古毛是個半城鄉選區,較關心地方發展議題[27],因此國盟無法激起巫裔選民熱情,儘管伊黨總秘書達基尤丁以「宗教義務」「違反教義」論呼籲黨員投票[28],並聲稱掌握賄選證據,若國盟敗選將會上庭挑戰選舉成績合法性[29]。
首相安華也在5月1日勞動節宣布12月起將為公務員起薪超過13%,此舉雖然頗有爭議,有買票之嫌,但這被視為撬動軍警及公務員票的關鍵。[30]
伊黨宣傳主任阿末法德里為了替學歷遭受質疑的凱魯護航,挑戰希盟候選人彭小桃公開其小六評估考試(UPSR)及大馬教育文憑(SPM)成績。惟彭公開其成績後[31]在道歉聲明中質疑彭在多源流學校受教,從華小和獨中畢業的背景[32]。此言論不僅受到多名華社領袖駁斥,彭氏母校波德申中華中學校長也譴責多源流教育不該成為攻擊政敵的籌碼[33]。此舉不僅遭到巫裔網民在網上製作梗圖嘲諷,更刺激華社對於國盟的恐懼和投票率,改變不少因對政府失望不滿而打算轉投國盟,第三勢力或廢票的選票流向;含淚投行動黨也拒絕給被視為反對母語教育,極端單元的國盟任何機會。[34]國盟吸引華社票源的目標也隨之告吹。
儘管2022年州選無緣上陣退出行動黨,成立民權共識黨(URIMAI)的檳州前第二副首長拉瑪沙米數落行動黨政績,遊說選民別支持行動黨,呼籲印裔杯葛補選抗議。[35]而馬華也多次申明拒絕為行動黨助選[36][37],不少基層領袖也呼籲選民勿投行動黨,不過兩者在新古毛影響甚微,對希盟選情影響不大。[38]
前首相馬哈地·穆罕默德曾預測,由於馬來人選票分裂,行動黨將贏得新古毛補選。他表示,以馬來人為基礎的分裂政黨的出現,導致馬來人選票變得支離破碎[39]。
此次補選華裔選民投票率高(達到63.9%,乃歷屆補選最高),加上巫裔投票率低[40],因此行動黨在初期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到後期認為可以微差守土,最終以三千多票守住議席,得票率和差距百分比還稍微成長。[41]
希盟不僅從國盟手中拿下軍警票[註 5],也拿下三個以巫裔為主的投票區,即甘榜艾依珍尼(Kampung Air Jernih),吉粦(Kerling),柏達(Pertak)。雖然國盟依舊在峇冬加里旺城領先,但得票也從州選時的1700票減至1300張。[42]希盟的原住民選票此次也有成長,這些選票向來被視為希盟與行動黨的死穴,這次卻取得突破。
儘管希盟大獲全勝,且巫裔票有所提升。不過分析成績發現希盟在巫裔票的得票率有下降趨勢[5],且非巫裔基本盤有鬆動趨勢,轉投「我不投票黨」(其意為不投票/投廢票),且流失程度比國盟嚴重,因此希盟必須謹慎,尤其是民生課題。[43]
儘管此次補選軍警票大量流向希盟,不過分析發現州選中投選國盟的161名警察及14名軍人,並沒有投選希盟;且雙方的總票數都有所下滑。[44]
注釋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