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23國道
中国国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23國道(或「國道223線」、「G223線」、「海榆東線」[註 1])是在中國的一條國道,起點為海南海口,終點為海南三亞的國道,全程323千米。
歷史
1921年,廣東省頒布章程,獎勵商民集資築路,築成後給予一定特許運營年限。在政策鼓勵下,海南一些商人、鄉紳和華僑開始集資築路經營運輸業。首先建成規劃省道第六幹線(即海南環島公路)東線中的瓊文(瓊山至文昌)、東文(嘉積至文昌)、樂東(樂會至嘉積)公路。後續經過增建,可通行至今萬寧市龍滾墟。
1935年海南環島公路基本建成,30米以上寬度的河流大都未建造橋梁,僅設桴渡(俗稱船牛)通過,因而出現阻車現象。
1938-1939年,為阻止日軍機械化部隊南下,廣東省政府兩次命令破壞公路。1940-1941年日軍修復環島公路,並在東線建成南渡江鐵橋,全長587.67米。
1946年國府下令修復環島公路,一年後基本修復完畢。至1950年初東線萬寧以北可正常通行,萬寧以南因未列入管養範圍,路況極差。全線行車需三日,遇惡劣天氣則需五日。
Remove ads
1951年成立海榆東線公路工程處,對海榆東線進行全面改造:鋪築寬3.5米泥築碎石路面,並將大部分渡口改建為橋梁。改造後行車條件大幅度改善,海口至三亞行車當天便可到達。
1954年改造南渡江鐵橋,新建嘉積大橋。1971年建成陵水大橋。
1982年投資865萬元建設新南渡江大橋,1984年建成通車。至此海榆東線全線暢通無阻。
重點項目
- 南渡江大橋:為39孔裝配鋼筋混凝土橋梁,設計載荷為100噸掛車。。1982年12月16日在瓊山破土施工,經歷一年零九個月的緊張施工,比計劃提前一百零五天全部竣工。1984年9月20日建成通車。南渡江大橋總長785米,橋面淨寬9米。兩側人行道各1.5米,橋高5.92米,比南渡江歷史上最高洪峰5.76米高出0.16米。
里程表
注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