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S3「相思」自走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S3「相思」自走砲
Remove ads

2S3自走砲(俄語:2С3),是蘇聯研製的自走砲,這是蘇聯對可使用M454核砲彈的M109自走砲作出的對抗方案。整項計劃始於1967年7月4日蘇聯部長會議決議,於1968年完工並於1971年投入使用。

快速預覽 2S3 (SO-152), 類型 ...
Remove ads

名稱

該自走砲是「GABTU系列的第303號工程」,俄語寫為「俄語:индекс ГАБТУ — Объект 303」,GABTU是「俄羅斯國防部火箭砲兵裝備總局」的簡寫。戰斗車輛還有額外的名稱Akatsiya(Акация),這是俄語的金合歡

描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蘇聯是一支具有大規模砲兵的武裝力量,包括弋引砲、自走砲,而砲兵對蘇聯軍隊之重要性不言可喻。然而到1955年尼基塔·赫魯雪夫取代史達林成為新一代蘇聯領導人後,他信奉的全面核戰爭思想讓蘇聯的常規火砲開發幾乎全面停擺。但蘇聯國防部在內部評估後,判斷全面核子戰爭並沒有那麼容易出現,區域性衝突以及戰術性核子武器的動用更有可能發生。在這樣的戰術情境下,自走砲的優勢要較弋引砲更為明顯。但蘇聯恢復自走砲的研發要等到赫魯雪夫失勢下臺後才正式恢復。

在1964年赫魯雪夫下臺時,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已經大量換裝美國研製的M109自走砲,對蘇聯軍方來說北約新型自走砲的威脅是裝備了戰術核砲彈。在1965年利沃夫亞沃里夫軍事基地的演習中,蘇聯確定在二戰時開發的各式火砲並不適合當時的戰爭需求,為了彌補與北約國家的技術差距,在1965年7月4日的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蘇聯部長會議發佈之609-201號決議定案啟動新型152公釐自走砲的發展計劃。

在正式決議前,1963至1965年機動載具工程研究所英語Mobile Vehicle Engineering Institute進行了未來自走砲的可行性研究,確立了基礎技術指標。在它們的研究中開發了兩款自走砲雛形,第一種是以124號工程(Object 124,由SU-100P自走砲技術演進)開發的底盤,另一個是432號工程(Object 432,未來的T-64主力戰車)的底盤為基礎。兩款底盤搭配的主力武器都是D-20榴彈砲。在可行性研究中,研究所了解到未來的自走砲底盤為了配合砲組工作動線,因此前置發動機與自排變速箱是較為合適的設計,但432號工程的5TDF柴油引擎因工程技術問題無法配合這個要求,因此最後由烏拉爾運輸與機械工業公司負責。

烏拉爾運輸與機械工業公司將123號工程(SA-4飛彈)開發的底盤轉用到自走砲上,裝車的D-20榴彈砲則變更代號為2A33榴彈砲,由9號火砲工廠開發,原型車在1968年底出廠。但是在測評的過程中,2S3的戰鬥艙發現有嚴重的廢氣堆積與污染問題,這個問題是源自於俄系發射藥燃燒時產生更多廢氣,這是當時的蘇聯化學科技無法克服的瓶頸。為了解決氣體汙染問題,火砲工廠決定搭配更有效率的砲管排煙器以及密閉性更好的金屬發射藥桶避免發射廢氣倒灌回戰鬥室內。1971年,蘇聯通過2S3自走砲驗收,開始量產。

在1973年,一輛2S3自走砲的造價為3.05萬俄羅斯盧布,2S3的底盤由烏拉爾運輸與機械工業公司生產,2A33榴彈砲則由列寧格勒的莫托維利哈172廠生產,後來轉由伏爾加格勒的街壘火砲工廠產製。直到1991年底蘇聯解體前2S3量產線在持續運作,在23年間,蘇聯產製了4,000輛以上2S3與相關的衍生型車種。

Remove ads

衍生型

  • 2S3 (SO-152) – 1968 年開發的基本型。1970-1975 年生產。兩次修改使用了 D-11 和 D-11M 榴彈砲。
  • 2S3M (SO-152M) – 配備機械化鼓式裝載機,可存放 12 發砲彈,減少了車體和砲塔後部裝甲板的艙口數量,改變了艙口的配置,R-123 無線電的天線套裝被轉移到砲塔頂部。彈藥從 40 發增加到 46 發(通常由 42 發 OF-540 和 OF-25 HE-Frag彈丸以及 4 發 BP-540 HEAT-FS彈丸組成)。為 SO-152M 開發了更強大的 OF-29 HE-Frag 射彈和 OF-38 Krasnopol鐳射導引火箭輔助射彈。現代化榴彈砲的代號為 2A33。生產於 1975-1987 年。
  • 2S3M1 (SO-152M1) – 配備指令數據採集和顯示設備,以及新的 SP-538 照準器。OF-38 Krasnopol鐳射導引火箭輔助射彈被添加到標準彈藥中。生產於 1987 年至 1993 年。所有 2S3 和 2S3M 均已現代化至 2S3M1 級別。
  • 2S3M2 (SO-152M2) - 配備自動射控系統、衛星導航系統和煙霧彈發射器的現代化變體。2000年開發。
  • 2S3M2-155 – 2S3M2 的出口型變體,配備新型 155 公釐 M-385 榴彈砲。2000年開發。
  • 2S3M3 – 2S3M2 的實驗變體,配備了進一步改進的射控系統和現代化的 2A33M 榴彈砲,可以發射配備2S19的更強大的 2A65 榴彈砲的彈藥。

使用國

2S3 Akatsiya SPGs 曾出口到國外,但數量相對較小。

Thumb
地圖藍色是現時使用國,紅色是前使用國

目前的使用國

Remove ads

前使用國

  •  保加利亞 –20 台
  •  東德 –95 台
  •  匈牙利 –1995 年仍有5 台, 最初購買18台。
  •  伊拉克 –35 台(未知狀態,可能已報廢)
  •  蘇聯 –單位傳遞給會員國
  •  美國 –7 台(1993年4台由德國轉送,2000年3台由烏克蘭轉送[11])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content...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