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today
網頁存檔網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archive.today,又稱archive.is或archive.ph,是一個私人資助的網頁存檔網站,[3][4]資料中心位於歐洲法國的北部-加來海峽。[5]這個網站典藏檔案館使用Apache Hadoop與Apache Accumulo軟體。它可以一次取回一個類似於WebCite的小於50MB的頁面,並能收錄Google地圖與Twitter。
archive.is會根據著作權所有者的合乎數位千年著作權法案(DMCA)的撤除請求移除已存檔的頁面。[6]
它每次請求都會擷取網頁的文字內容,載入不含活動元素或指令碼的Web 2.0網站或由JavaScript產生的圖片與框架內容。截圖是1024×768像素,沒有快顯畫面。[7][8]
截至2015年,archive.is還支援了Memento專案的API,[9][10]並且開發了Firefox瀏覽器[11]與Chrome瀏覽器[12]的擴充功能。
封鎖
在2015年7月21日,網站管理人員封鎖了芬蘭的IP位址,他們在其Twitter上聲稱,這麼做是為了避免與芬蘭政府的糾紛升級。他們拒絕提供額外的資訊。[13]此網站也被中國[14]與哈薩克斯坦封鎖。此站同樣被OpenDNS封鎖。[15]
易名
archive.is曾多次更換網域名稱。
從建站初期至2014年4月14日是使用「Archive.is」(首字母為大寫)。
在2014年4月15日時,該網站的名稱已更名為「archive.today」(首字母為小寫)。[16][17]
在2015年春季又改回了「archive.is」(首字母為小寫)。[18][19]
2021年夏季,此網站採用「archive.today」為標題,主域名替換為「archive.ph」。
使用案例
這個檔案館會被一些作者或駭客活動分子使用。
評論
有別於比如網際網路檔案館時光機(Internet Archive Wayback Machine)的主動性網路蜘蛛,archive.is每次只擷取網站的一個頁面,所以不遵守「Robots排除標準」。 [24]
從法律上講,archive.today與網際網路檔案館時光機有很大不同。網際網路檔案館的時光機抓取網頁時遵循通常的Robots指令,這種指令可以阻止其抓取特定的網頁。然而,網站無法阻止archive.today的使用者對其製作站點鏡像。
——Jason Koebler,Dear GamerGate: Please Stop Stealing Our Shit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