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黃裳鳳蝶
凤蝶科裳凤蝶属蝴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黃裳鳳蝶(學名:Troides aeacus,英文俗名:Golden Birdwing,別名:黃裙鳳蝶、恆春金鳳蝶、黃下鳳蝶、金鳥蝶、金裳翼鳳蝶等)在台灣以外漢語使用地區又名金裳鳳蝶,是屬於鳳蝶科的一種蝴蝶,是裳鳳蝶屬的一種,並演化出5個亞種[2],是全臺灣體型最大的蝴蝶[3]。
分佈範圍位於東洋界的熱帶及亞熱帶廣泛地區,包括印度次大陸之印度北部及尼泊爾至東南亞之馬來半島及台灣一帶中至低海拔地區。模式產地為印度東北部之卡西丘陵[4]。在中國大陸及台灣等地都受到不同法例及名錄保護[5]。
成蟲全年可見,飛行形態華美觸目,愛訪花。雄雌異形,雌蝶通常較雄蝶大型,後翅黃色斑紋差別明顯,雌蝶後翅金黃色斑塊內沿翅室內側有排淚滴形黑斑,雄蝶則否[6]。幼蟲的寄主主要為有毒性的馬兜鈴科馬兜鈴屬各種植物[7][8]。
Remove ads
語源
分佈
保護
-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無危物種[2]
- 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分級之瀕危野生動物,屬於目前無滅絕危機,但管制其國際貿易的物種[1]
- 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國家林業局通過行政命令將其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5]
- 中華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將其列為第Ⅲ級保育物種[6]
形態
卵呈橙黃色,卵殼厚,表面的有雌蝶的分泌物,使外表油亮、光滑。幼蟲體型大,體色為黃褐色配黑條紋,肉棘末端粉紅色;終齡幼蟲腹側白色,斜帶上方有粉紅色肉棘,頭部上方的黃色「V」形構造為臭角。前蛹外型比終齡幼蟲短胖,身上有一條黑褐色的絲帶。蛹體色為黃褐色,背面有一塊明顯的黃色斑紋,體側桃紅色條紋,胸背有箭頭狀突起,從腹面觀看時像是捲曲的枯葉,而腹面褐色的細紋,如同葉片的葉脈。[10]

雄雌異形。兩性頭、胸皆呈黑色,前胸背板生有一環紅毛,翅基生有紅色長毛。雄蝶腹部背面為黑色,中央有一片灰色毛鱗,各腹節末端有黃色細環;腹部側面及腹面底色為黃色,前端生有紅色長毛,腹部側面有一列由黑色斑點形成的縱走斑列,抱器外側呈白色。雄蝶後翅除翅脈,外緣及內緣仍為黑色以外有一大塊半透明金黃色斑塊,內緣褶內密生灰白色綿毛。[6]
雌蝶體型比蝶大很多,腹部背面為黑色;腹部側面及腹面底色為黃色,腹部側面亦有一列黑色斑點,腹面為黃色而有黑色斑列,使翅脈內的黃色部份似字母「A」的大寫,又似小玉西瓜的切面,所以又稱牠為「小玉」。翅底色為黑色,前翅沿翅脈兩側形成灰白色條紋。後翅外緣及內緣的黑色部分較雄蝶範圍廣,金黃色斑塊內於各翅室內側有一明顯黑斑。[6]
-
幼蟲全身長滿肉棘
-
訪花
-
停棲
-
交尾
Remove ads
習性
幼蟲取食寄主植物的葉片,牠的寄主為有毒性的馬兜鈴科植物,包括:
許多種類的蝶卵都有被卵寄生蜂寄生的狀況,但是黃裳鳳蝶的卵因卵殼厚,所以幾乎不曾見過遭到寄生的卵,但是幼蟲和蛹都有觀察到被寄生蜂或寄生蠅寄生的情況。終齡幼蟲食量也相當高,只要雌蝶在寄主植物附近產下數顆卵,孵化的幼蟲就會把馬兜鈴的葉片全部吃光[10]。在較寒冷而有分佈的地區會以蛹的形態越冬[16]。
Remove ads
一年多代。全年四季可見。主要出沒於海拔0-1000米地區的常綠闊葉林、熱帶季風林和海岸林。會訪花。雄蝶飛行快速,好於樹冠上徘徊盤旋和滑翔;雌蝶飛翔緩慢,多半棲息在闊葉林林內。[10]
雌蝶喜歡選擇向上攀爬在其他植物上的馬兜鈴植株產卵,所以即便地上長了鋪滿地表的馬兜鈴,也不曾見到有本種幼蟲利用或是雌蝶來產卵。[10]
亞種
演化關係 | |||||||||||||||
| |||||||||||||||
種系發生學研究發現[1] |
- T. a. aeacus
- T. a. formosanus Rothschild, 1899
- T. a. malaiianus Fruhstorfer, 1902
- T. a. insularis Ney, 1905
- T. a. szechwanus Okano & Okano, 1983
Remove ads
參考
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