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iSCSI(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發音為/ˈаɪskʌzi/,Internet小型電腦系統介面),又稱為IP-SAN,是一種基於網際網路及SCSI-3協定下的儲存技術,由IETF提出,並於2003年2月11日成為正式的標準。與傳統的SCSI技術比較起來,iSCSI技術有以下三個革命性的變化: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此條目的參照需要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
iSCSI利用了TCP/IP的port 860 和 3260 作為溝通的管道。透過兩部電腦之間利用iSCSI的協定來交換SCSI命令,讓電腦可以透過高速的區域網路集線來把SAN類比成為本地的儲存裝置。
iSCSI使用 TCP/IP 協定(一般使用TCP埠860和3260)。 本質上,iSCSI 讓兩個主機通過 IP 網路相互協商然後交換 SCSI 命令。這樣一來,iSCSI 就是用廣域網路仿真了一個常用的高效能本地儲存匯流排,從而建立了一個儲存區域網路(SAN)。不像某些 SAN 協定,iSCSI 不需要專用的電纜;它可以在已有的交換和 IP 基礎架構上執行。然而,如果不使用專用的網路或者子網路( LAN 或者 VLAN ),iSCSI SAN 的部署效能可能會嚴重下降。於是,iSCSI 常常被認為是光纖通道(Fiber Channel)的一個低成本替代方法,而光纖通道是需要專用的基礎架構的。但是,基於乙太網路的光纖通道(FCoE)則不需要專用的基礎架構。
雖然 iSCSI 可以與任意類型的 SCSI 裝置進行通訊,系統管理員幾乎總是使用它來連接伺服器電腦 (例如,資料庫伺服器) 和磁碟卷上儲存陣列。 使用iSCSI SAN 的目的通常有以下兩個:
儲存整合——公司希望將不同的儲存資源從分散在網路上的伺服器移動到統一的位置(常常是資料中心); 這可以讓儲存的分配變得更為有效。 SAN 環境中的伺服器無需任何更改硬體或電纜連接就可以得到新分配的磁碟卷。
災難恢復——公司希望把儲存資源從一個資料中心鏡像到另一個遠端的資料中心上,後者在出現長時間停電的情況下可以用作熱備份。 特別是,iSCSI SAN 使我們只需要用最小的組態更改就可以在 WAN 上面遷移整個磁碟陣列,實質上就是,把儲存變成了「可路由的」,就像普通的網路通訊一樣。
從資料儲存的角度,對於一個已經處於執行狀態的電腦,任意類型的網路卡都可用於訪問iSCSI裝置。然而,個人電腦級別網路卡卻通常不能夠從遠端的iSCSI資料來源啟動電腦。
部分網路卡的韌體提供內建的iSCSI啟動功能,可以為該網路卡事先指定一個iSCSI目標裝置,然後就可以直接從該iSCSI目標裝置進行啟動。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