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裸頸鸛

鹳科裸颈鹳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裸頸鸛
Remove ads

裸頸鸛學名Jabiru mycteria)是分佈在由墨西哥阿根廷,除了安地斯山脈以西的一種大型。牠們在巴西潘塔納爾濕地巴拉圭大廈谷最為普遍。

快速預覽 保護狀況, 科學分類 ...

在巴西發現的更新世末期化石,命名為Prociconia,可能其實就是裸頸鸛的一種。另外,在委內瑞拉烏魯馬科發現了上新世的裸頸鸛化石,但仍未描述。[2]

Remove ads

特徵

Thumb
裸頸鸛的紅色頸部。

裸頸鸛是在南美洲中美洲最高的飛行鳥類,與不能飛的美洲鴕鳥差不多一樣高。成年裸頸鸛一般長1.22-1.4米,翼展2.3-2.8米,重達8公斤。雄鳥及雌鳥很像,但雄鳥較大,高達1.5米。牠們的喙長達30厘米,呈黑色及很闊,稍為向上彎曲,尖端鋒利。羽毛差不多全白,但頭部及上頸部都沒有羽毛,且是黑色的,下頸可以伸縮及呈紅色。雖然牠們樣子難看,但其實是很有力及很優雅的鳥類。

習性

裸頸鸛群居在河邊及湖邊,吃大量魚類軟體動物兩棲類。牠們有時也會吃爬行動物及細小的哺乳動物。牠們甚至會吃腐屍及死魚,可以幫助維繫水質。

Thumb
站在巢上的裸頸鸛。

裸頸鸛的巢是由雙親於8-9月在高樹上築的,每一個繁殖季節就會擴大至幾平方米直徑。牠們的巢會築在一起,甚至築在鷺科的巢附近。雙親會輪流孵蛋,每胎會產約2-5顆蛋。

圖集

參考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