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卡巴奇尼克-菲爾茨反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卡巴奇尼克-菲爾茨反應(Kabachnik–Fields reaction),分別由馬丁·伊茲賴列維奇·卡巴奇尼克[1]和埃利斯·K·菲爾茨[2]於1952年發現,指一分子羰基化合物、一分子與一分子膦酸二酯多組分縮合生成α-氨基烷基膦酸酯。

Thumb

反應產物是α-胺基酸類似物,可用作擬肽類化合物。

反應可為失水劑和路易斯酸混合物所促進。早期反應僅限於簡單的底物(如以為羰基化合物組分),但近年來隨著反應應用範圍的拓展,空阻較大的底物也可參與反應。

反應機理

首先為羰基與胺縮合為亞胺,接下來膦酸酯的P–H鍵對亞胺C=N雙鍵進行加成普多維克反應[3],形成氨基膦酸酯。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