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LB裝甲輸送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MT-LB(俄語:Многоцелевой Тягач Легкий Бронированный,羅馬化:Mnogotselevoy tyagach legky bronirovanny,[multi-purpose towing vehicle light armored] 錯誤:{{Lang-xx}}:拉丁字母轉寫(幫助))是蘇聯產的多用途履帶式兩棲裝甲車,20世紀70年代投入使用。20世紀90年代起波蘭也開始生產這種戰車,其原裝發動機(雅羅斯拉夫爾發動機廠製造)被波蘭PZL梅萊茨公司製造的的6缸SW680柴油發動機取代。[2]
MT-LB裝甲輸送車 | |
---|---|
![]() | |
類型 | 兩棲裝甲運輸車 多用途裝甲車 |
原產地 | 烏克蘭蘇維埃 |
服役記錄 | |
服役期間 | 1970年代初期- |
使用方 | 見使用方 |
參與戰爭/衝突 | 蘇阿戰爭 兩伊戰爭 海灣戰爭 德涅斯特河沿岸戰爭 第一次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 1992年—1993年阿布哈茲戰爭 第一次車臣戰爭 第二次車臣戰爭 伊拉克戰爭 俄格戰爭 博科聖地叛亂 敘利亞內戰 伊拉克內戰 (2014年–2017年) 第二次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 俄烏戰爭[1] |
生產歷史 | |
研發者 | NAMI (汽車研究所) |
研發日期 | 1950年代 |
生產商 | 哈爾科夫拖拉機廠 |
基本規格 | |
重量 | 11.9公噸(13.1短噸;11.7長噸) |
長度 | 6.45米(21英尺2英寸) |
寬度 | 2.86米(9英尺5英寸) |
高度 | 1.86米(6英尺1英寸) |
操作人數 | 2 |
載員 | 11 |
裝甲 | 14毫米 |
主武器 | 12.7mm NSV/Kord重機槍或 30mm AGS-17D/AGS-30自動榴彈發射器或 30mm2A42/2A72機炮 |
副武器 | PKT(2500發) |
發動機 | YaMZ-238 V8柴油 SW680 I6柴油(波蘭產) YaMZ 238:180 kW(240 hp) SW680:180 kW(240 hp) |
功率/重量 | 15 kW/t(20 PS/t) |
懸掛 | 扭杆 |
作戰範圍 | 公路:500 km(310 mi) |
速度 | 公路:61 km/h(38 mph) 越野:30 km/h(19 mph) 水上:5到6 km/h(3.7 mph) |
發展
20世紀50年代,蘇聯NAMI (汽車研究所)開始了一項戰車開發計劃以取代AT-P系列火炮牽引車(基於ASU-57空降自走炮)。為了滿足這一要求,在PT-76兩棲輕型坦克底盤的基礎上開發了MT-L。MT-LB是MT-L的裝甲衍生型。20世紀70年代初投入生產,由於存在許多現成的零件(例如發動機最初為卡車開發),戰車非常便於製造。
戰車在烏克蘭蘇維埃的哈爾科夫拖拉機廠[3](KhTZ)和保加利亞製造。[4][5]之前同樣是斯塔洛瓦沃拉冶煉廠得到授權以在波蘭生產。[6]
詳情
成員(一名司機和一名車長/炮手)坐在戰車前部的隔艙,發動機在隔艙後面。後部的隔間最多可運載11名步兵或最多2,000公斤(4,400磅)重的貨物。戰車可拖掛6,500公斤(14,300磅)重的負載。戰車完全兩棲,在水中時由履帶帶動戰車前進。[7]
戰車前部的一個小炮塔搭載一挺7.62毫米PKT機槍,可手動360度移動,俯仰角-5/+30度。戰車採用輕裝甲,可防護輕武器和炮彈碎片,鋼材厚度為3至10公釐(0.12至0.39英寸),炮塔前部最大厚度為14公釐(0.55英寸)。[8]
多種武器系統均基於MT-LB的車體(例如箭-10或SNAR-10(一種炮兵觀測雷達))設計。
衍生型
![]() |

- MT-LB(Pi):戰鬥工程車。[12]
- MT-LB(Pzj):反坦克部隊使用的型號。
- MT-LB(Pzj Fü):反坦克部隊使用的指揮車。
- MT-LB(BO) SFL:自走炮部隊使用的陣地指揮車。
- San MT-LB:救護車。
- MTP-LB:技術支援車。

1976年起,波蘭斯塔洛瓦沃拉冶煉廠獲得MT-LB的生產授權,同時還開發了具有更好的漂浮性能的改進型底盤SPG-2。[14][15]
- MT-LB-2AP:裝備SKOT-2AP炮塔的APC型號,搭載高仰角14.5毫米KPVT MG和7.62毫米PKT CMG。僅有原型。
- WEM Lotos:配備四張擔架的野戰急救車。
- WPT Mors:裝甲搶救和維修車,1983年開始生產。
- R-137T([radiostacja ruchoma UKF] 錯誤:{{Lang-xx}}:拉丁字母轉寫(幫助)):搭載VHF無線電裝置R-137的信號車。1987年投入使用,有效範圍是70至150公里。
- ZWD-1 "Irys"([zautomatyzowany wóz dowodzenia] 錯誤:{{Lang-xx}}:拉丁字母轉寫(幫助)):指揮車,安裝了自動化指揮裝置「Irys」。
- MT-LB-23M "Krak":無人炮塔內裝有23毫米炮的APC型號。僅有原型。
- Promet:配備雙聯23毫米炮的自行式防空炮,1979年開始生產。僅有四輛原型。
- "Przebiśnieg":電子戰系統,由三種不同型號的戰車組成:
- SZ或MT-LB Z([stacja zakłóceń] 錯誤:{{Lang-xx}}:拉丁字母轉寫(幫助)):EW/干擾車;
- SR或MT-LB R([stacja rozpoznania] 錯誤:{{Lang-xx}}:拉丁字母轉寫(幫助)):COMINT/SIGNINT車;
- WD krel:前哨指揮車([wóz dowodzenia kompanii radioelektronicznej] 錯誤:{{Lang-xx}}:拉丁字母轉寫(幫助))。
- SPG-2:經過大量修改的基礎車,重新設計了車頭部分和水力噴射裝置,以獲得更好的漂浮性能:[15]

- MT-LB-12:2022年改裝,戰車上搭載一門MT-12 100毫米反坦克炮。至少有兩輛已生產,還計劃生產更多。[18][19]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烏克蘭還部署了將MT-LB車體與D-44型85毫米戰防炮結合起來的臨時拼湊品。[20][21]
- MT-LB-AT:配備了一個帶有機槍裝甲保護的旋轉炮塔,武器是一挺12.7毫米DShKM機槍。[22]
- MT-LB-T-23-2:基於MT-LB底盤製造的一種BMP,裝備了ZU-23高射炮。自2015年起一直由Tekhimpeks工業園區生產。

- MT-LBM 6MB
混合車輛:
使用方

當前
曾經

孟加拉:134[29]
保加利亞:100 [9]
白俄羅斯:70[30]
剛果民主共和國:6[31]
厄利垂亞:10[32]
芬蘭:40輛MT-LBV,102輛MT-LBU[33]
喬治亞:現役66輛[34]
伊拉克:現役約400輛[35]
哈薩克:150[37]

摩爾多瓦:60[38]
緬甸:26[39]
奈及利亞:67[40]
北馬其頓:10[41]
人民保護部隊 (YPG)[42]
烏克蘭:2090。[43][44]截至2024年2月1日,烏克蘭在俄羅斯入侵期間損失了104輛各種型號的MT-LB。[45]
烏拉圭:5[46]
美國:由假想敵部隊用於訓練。
俄羅斯:現役3300輛。[47]目前海軍陸戰隊的MLBSh型正在進行現代化改造,配備更強大的發動機、新履帶和新武器。[48]還升級至陸軍的VM1K版本,並配備了新的無線電台。[49]其中一些被裝備了ZU-23以作為高射炮平台使用。[50]截至2024年3月25日,俄羅斯在烏克蘭損失了至少1000輛不同型號的MT-LB。[51]
參見
腳註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