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午夜 (專輯)
泰勒絲2022年的錄音室專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午夜》[1][2](英語:Midnights)是美國創作歌手泰勒絲的第十張錄音室專輯,於2022年10月21日由聯眾唱片發行。泰勒絲將這張專輯構想為一張概念專輯,靈感源自她失眠之夜的深夜思緒。專輯以自白式歌詞探討悔過、自我批評、幻想、心碎和迷戀,並隱晦地提及了她的個人生活和公眾形象。
泰勒絲與傑克·安多夫共同製作了專輯的標準版。專輯融合了合成器流行、電子流行、臥室流行和夢幻流行等風格,並融入電子、嘻哈和節奏藍調元素,其電音聲景以中速節奏、模擬合成器、簡約鼓機節拍和數位化處理的聲線為特色。Sounwave、賈哈恩·斯威特和基努·貝茨共同製作了兩首曲目,安多夫和亞倫·戴斯納參與製作了「3am版」的部分歌曲,該版本在標準版上線三小時後驚喜發行。
泰勒絲於2022年MTV音樂錄影帶大獎上宣布了專輯《午夜》,並在TikTok上公布了標準版的曲目表。專輯登頂多國排行榜,並在歐洲、亞太和美洲獲得白金認證。在美國,《午夜》成為泰勒絲連續第11張《告示牌》二百大專輯榜冠軍專輯,也是她第五張首周銷量破百萬的作品,並成為2022年最暢銷專輯,獲得美國唱片業協會七白金認證。專輯歌曲使泰勒絲成為首位包攬《告示牌》百大單曲榜前十名的藝人,其中主打歌〈反英雄〉登頂榜首,另外兩支單曲〈薰衣草薄霧〉和〈業力〉最高排名第二。
《午夜》融合了泰勒絲早期專輯的元素,以合成器製作和敘事性歌詞為特色。音樂評論家們普遍讚賞其結構精巧、敘事引人入勝的詞曲創作,並認為專輯製作精緻雅致,但也有人認為其風格略顯常規。該專輯也入選了多個「2022年最佳專輯」榜單。2024年第66屆葛萊美獎上,泰勒絲憑藉《午夜》成為首位四度獲得「年度專輯」的藝人,同時斬獲「最佳流行演唱專輯」。為宣傳《午夜》及其他專輯,她自2023年3月至2024年12月舉行了「時代巡迴演唱會」。
Remove ads
背景
泰勒絲2000年代以納什維爾鄉村歌手出道,2010年代轉型為主流流行巨星[3]。2020年疫情期間,她發行了獨立民謠風格的專輯《美麗傳說》和《恆久傳說》[4][5],贏得了評論的讚譽與公眾的認可,鞏固了其傑出詞曲作者的地位[6]。
自2020年11月起,泰勒絲開始重新錄製她的前六張錄音室專輯,以奪回對其音樂作品的控制權[7]。這一舉動源於她與音樂高管斯庫特·布勞恩的糾紛,後者於2019年收購了她的前東家大機器唱片,並獲得了這些專輯的母帶所有權[8]。通過重錄,泰勒絲將擁有新版專輯的母帶,從而完全掌控其歌曲的商業使用授權[9]。評論家和學者認為,泰勒絲的這一行動成為推動行業內關於藝人權益和藝人與唱片公司關係討論的重要事件[10]。
在重錄計劃進行期間,泰勒絲於2022年7月在倫敦驚喜亮相海慕樂團的「One More Haim Tour」演唱會,獻上自2019年以來的首場公開表演,引發外界對其新動向的關注[4][11]。8月28日,泰勒絲在2022年MTV音樂錄影帶大獎上榮獲「年度音樂錄影帶」,隨即宣布將於10月21日發行全新專輯[12]。此消息吸引媒體高度關注,帶動了頒獎典禮的收視率[13]。頒獎典禮不久後,她在社交媒體公布專輯名為《午夜》[12]。《午夜》被音樂串流媒體平台標註為「流行」風格,引發媒體對其未來風格走向的猜測,尤其是在其前兩部作品《美麗傳說》和《恆久傳說》被歸類為「另類」之後[4]。
Remove ads
歌詞與主題
泰勒絲與傑克·安多夫共同創作了專輯中13首歌曲中的11首,安多夫自2014年的《1989》以來一直參與她所有專輯的創作[14][15]。她獨自創作了〈私刑正義〉,並與喬·歐文(筆名威廉·鮑厄里)共同創作了〈甜蜜情話〉[16]。其他合作者包括柔伊·克拉維茲和山姆·杜(〈薰衣草薄霧〉)、賈哈恩·斯威特和Sounwave(〈薰衣草薄霧〉和〈業力〉),以及基努·貝茨(Keanu Beats,〈業力〉)[16]。拉娜·德芮共同創作並獻聲〈下雪的海灘〉[16]。「3am版」新增七首泰勒絲創作的加值曲目,其中四首與安多夫合作,三首與亞倫·戴斯納合作[17],杜與Sounwave也參與了〈Glitch〉的創作[17]。
泰勒絲將《午夜》以構想為一張關於自己「13個不眠之夜」的概念專輯,圍繞自我厭惡、復仇幻想、「對可能發生的一切的遐想」、墜入情網和「分崩離析」五個核心主題展開[5][18]。「午夜」這一意象此前已反覆出現在她的歌詞中[19],象徵脆弱、渴望,或被過往記憶所縈繞的浪漫情緒[18]。《午夜》延續了泰勒絲以往作品中對深夜時分心理狀態的探索[20][21]——其自傳式歌曲透過回望過去的方式凝視自我[22][23],以自白式的細節暗示她的私人生活與公眾形象[24][25]。
這些歌曲呈現多樣的情緒與心境:自我批評、自信、對過往決定的反思,以及希望、恐懼、悔恨、幻想與痴迷等情感[註 1]。一些音樂記者認為,這些宏泛的主題使《午夜》成為一張概念界定較為寬鬆的概念專輯[22][30];《時尚先生》的艾倫·萊特則認為,儘管整張專輯形成了統一的整體,但將其稱作「概念專輯」仍有可議之處[5]。許多歌曲都與愛情所帶來的種種情緒相關[22][31]。〈栗紅〉描繪了逝去戀情留下的揮之不去的記憶[22];〈下雪的海灘〉則展現了兩人同時墜入情網的瞬間[32]。在〈疑問…?〉中,泰勒絲對一段破碎的關係進行了反思,並想像了另一種可能的發展[33];而在《迷宮》中,她表達了對再次墜入情網的焦慮與不安[34]。
許多歌曲探討了泰勒絲的成名之路,以及名氣與私人生活的交織[35][36]。據《紐約時報》的林賽·佐拉茲(Lindsay Zoladz)分析,這些作品反映了泰勒絲不再將婚姻視為理想歸宿(如2008年單曲〈愛的故事〉中所描繪的那樣),而是展現了她對浪漫愛情與成年生活的複雜看法[37]。〈薰衣草薄霧〉講述了她因戀情而成為網絡小報的焦點[38]。〈反英雄〉展現了她成名後的不安全感,以及名氣如何阻礙她建立深厚關係[27][39]。〈孩子,你得靠自己了〉是對她成名歷程的反思,表達了成功帶來的疏離感[20][40]。〈午夜的雨〉中,她回憶起家鄉的一段舊戀,並思考自己如何在名氣與家庭之間選擇了前者[28][37]。〈迷宮〉和〈甜蜜情話〉都描繪了她在聚光燈下的壓力,後者則突出了在混亂世界中一段令人平靜生活的親密關係[41]。標準版的收尾曲〈大計謀家〉中,她向愛人坦白自己主導了這段關係,並調侃外界將她視為「心機女」[31][42]。
〈私刑正義〉和〈業力〉都表達了泰勒絲對對手的復仇幻想[31][43]。在〈私刑正義〉中,她塑造的角色與其宿敵的前任聯手復仇[34][44]。〈業力〉則以略帶喜劇性的方式描繪她如何從「業」中受益:正直的行為為她帶來良好的人生回報,使她無須費心攻擊對手[44]。〈絢麗奪目〉則以自我肯定為主題,描繪在分手後重拾自我價值的過程[45][46]。
《午夜》的「3am版」曲目主題多元;《大西洋》的雪莉·李(Shirley Li)認為這些歌曲比標準版曲目更具宣洩性與隱喻性[47]。〈The Great War〉以一戰比喻心碎[48];〈Would've, Could've, Should've〉用宗教意象描繪成年女性回望青春失去純真的痛苦[27][47]。〈Bigger Than the Whole Sky〉以哀傷的歌詞表達對過早失去事物的惋惜,卻未明言失去之物[49]。〈Glitch〉講述友誼發展成戀情的意外[50];〈Paris〉中,泰勒絲在臥室里幻想一段發生於巴黎的浪漫故事[49]。〈High Infidelity〉中,歌曲主人公不含悔意地對一段失敗關係承擔責任[50]。收尾曲〈Dear Reader〉中,泰勒絲懇請聽眾不要將她視為「指引之光」[22][47]。
Remove ads
製作與音樂
泰勒絲在安多夫位於布魯克林的Rough Customer錄音室,以及曼哈頓格林尼治村的電子淑女錄音室錄製了《午夜》標準版的所有曲目及部分後續歌曲[51]。其中,〈薰衣草薄霧〉和〈業力〉與Sounwave合作完成,賈哈恩·斯威夫特和基努·貝茨分別參與製作了這兩首歌曲[16]。ounwave 在嘗試不同聲音、並「意外按下某個按鈕」後,製作出了〈薰衣草薄霧〉的第一版樣帶,隨後與安多夫加入布拉克斯頓·庫克的聲樂取樣,泰勒絲參與完成最終製作[52]。〈薰衣草薄霧〉完成後,安多夫詢問Sounwave是否有其他適合《午夜》的素材,Sounwave推薦了貝茨於2019年創作的取樣[53],〈業力〉的最終製作也在一天之內完成[54]。
《午夜》專輯以極簡主義[55][56]的電子製作風格為特色[5][44],安多夫在製作樣本唱片時使用了山葉DX和Oberheim OB-8合成器[57],最終旋律則由慕格、Mellotron和朱諾6等20世紀60至70年代的模擬合成器生成[20][44]。專輯以中速編曲為主[5],簡約的鼓機節拍與合成器或電子處理的人聲交織,營造出獨特的氛圍。其中的兩首歌曲展現出偏原聲的音景——〈孩子,你得靠自己了〉以電吉他撥弦為主導;〈甜蜜情話〉則由電鋼琴和銅管樂器構成[44]。泰勒絲的用詞和演唱方式,以及安多夫的製作,都著重強調了歌曲的節奏感[27][58]。此外,安多夫的樂團露天看台成員演奏的薩克斯、單簧管、長笛和鍵盤等柔和樂器,也為專輯增添了豐富的層次感[59]。
《午夜》被普遍認為是合成器流行[註 2]和電子流行[註 3]專輯,也被多篇評論歸類為臥室流行和夢幻流行。樂評人認為,這張專輯在風格上延續了泰勒絲之前《1989》、《舉世盛名》和《情人》的流行元素,但氛圍化的製作使其更具克制感和內斂感。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的安·鮑爾斯形容這種風格「可被稱為無歷史脈絡的弛放音樂」,帶有「柔和而多變的光暈」,營造出親密而孤立的氛圍。大眾文化學者基思·南比指出,《午夜》的音色偏冷,與《1989》或《舉世盛名》中急促強烈的節拍形成對比。其音質更平滑,音高頻率「自上而下緊密契合」,使樂器生動融合,形成統一的聲響調性。
《午夜》融合了節奏藍調[22][46][63]、電子樂[64]與嘻哈[20][64]等風格,通過合成器與人聲處理呈現[22]——泰勒絲的人聲經過多軌疊錄[20][23],在〈午夜的雨〉與〈迷宮〉中更被降調至低音區,評論者形容其聲線帶有男性化[20][37]或中性特質[44]。鮑爾斯指出,泰勒絲的聲線保留了鄉村音樂的「鬆弛」音色,同時融入嘻哈韻律,呈現類似對話的吟唱風格[20]。〈下雪的海灘〉和〈絢麗奪目〉中融入了電子樂元素[65][66];〈薰衣草薄霧〉〈午夜的雨〉〈私刑正義〉則展現了電子嘻哈風格[29];〈薰衣草薄霧〉〈栗紅〉〈午夜的雨〉〈The Great War〉〈Glitch〉等曲目則帶有節奏藍調的韻味[46]。此外,〈午夜的雨〉和〈迷宮〉還融合了受迴響貝斯影響的低頻聲部,以及受浩室與陷阱音樂啟發的節拍[60]。
《Vulture》的克雷格·詹金斯(Craig Jenkins)將《午夜》描述為一次「流派重置」,融合了合成器流行與節奏藍調。同為《Vulture》的評論者——記者查理·哈丁(Charlie Harding)與音樂學者內特·斯隆(Nate Sloan)則認為,這張專輯融合了多種舞曲和俱樂部音樂類型,例如科技舞曲、英國車庫和叢林音樂。這種融合體現在「里斯低音線」的運用上,這是一種低音合成貝斯效果,被用於〈薰衣草薄霧〉〈反英雄〉〈疑問…?〉〈業力〉等曲目。哈丁指出,這種聲線賦予了專輯「陰暗」和「地下」的氣質。美聯社的伊莉絲·瑞安(Elise Ryan)和《Gigwise》的露西·哈布倫(Lucy Harbron)都認為《午夜》是一張實驗性專輯[24][67],瑞安認為它走向了獨立流行[24],而《告示牌》的安德魯·安特伯格(Andrew Unterberger)則將其描述為「偏向另類的合成器流行」[68]。《另類新聞》的伊拉娜·卡普蘭(Ilana Kaplam)和AllMusic的史蒂芬·托馬斯·厄爾瓦恩則指出,除了電子聲景外,《午夜》還融入了另類元素和沉思性的抒寫風格,使其與《美麗傳說》及《恆久傳說》有所呼應[33][62]。
Remove ads
封面與美術風格
標準版專輯封面採用極簡主義設計:右下角是一張泰勒絲的方形照片,她化著藍眼影、黑眼線、紅唇妝,手中打火機的火焰映照臉龐[69][70]。照片占據封面的一半,在上方與左側以米白色留白作為邊框[70]。曲目列表位於左下角,專輯名「Midnights」以藍色漸變字體印在照片上方[69]。
曲目列表的呈現方式讓人聯想到20世紀70年代常見的黑膠唱片封套設計[71][72]。傑絲·卡特納-莫利[4]和亞歷克斯·比爾姆斯[34]等記者指出,《午夜》封面的視覺風格可能參考了70年代的多項文化產物,例如英國樂團羅西音樂1974年的專輯《Country Life》、法國攝影師蓋·伯丁為《Vogue法國》拍攝的作品,以及英國模特珍·詩琳普頓等。《午夜》的封面被認為與2000年代的「indie sleaze」風格有關[註 4];《滾石》的羅伯·薛菲德認為其可能受到2000年代早期《Ultra Chilled》舞曲合輯的影響[75]。專輯封面發布後,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被眾多品牌、名人及體育隊模仿和惡搞[76][77]。
《午夜》的宣傳視覺同樣也充滿70年代風情[78][79]。泰勒絲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照片和影片中,鐘面、復古軟墊家具和鏽棕色天鵝絨窗簾等家居裝飾營造出懷舊氛圍[44][80][81]。她的造型則融合了《Vogue》所說的「迪斯可亮片」和「燈芯絨喇叭褲」等標誌性元素[44][80][81]。其他三個實體版本的封面也展現了70年代的物品,如復古鋼琴、按鍵式電話和木質嵌板牆[69][72]。四個版本的封底為不同的鐘面圖案,與單獨出售的鐘表機芯組合,可拼成一隻可運作的時鐘[82]。此外,泰勒絲在〈反英雄〉、〈絢麗奪目〉與〈薰衣草薄霧〉的音樂錄影帶中,也以千鳥格Polo毛衣、羅紋針織長褲和亮片緊身衣等70年代時尚造型亮相[註 5]。
Remove ads
專業評價
《午夜》發行後獲得了音樂評論界的積極評價[91][92]。評論聚合網站Metacritic綜合28個樂評給予《午夜》加權平均分數85的評分,這顯示專輯獲得了壓倒性的好評[87]。AnyDecentMusic?匯總了29篇評論,根據其對評論共識的評估,給《午夜》打出了8.0/10的平均分[86]。
泰勒絲的詞曲創作廣受好評[91]。《美國詞曲作家》的亞歷克斯·霍珀(Alex Hopper)稱讚《午夜》的複雜技巧[88];《衛報》的阿萊克西斯·佩特里迪斯認為該專輯「自信」,並具有「穩健的把控力」[60]。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的肯·塔克則讚賞泰勒絲的創作方式,指出她使用的押韻「緊密且嚴謹到[…]你會懷疑她是不是故意這樣寫來擾亂你的思緒」[93]。評論家們普遍認為,泰勒絲的歌詞更加精煉、內省。根據《新音樂快遞》的漢娜·米爾雷亞(Hannah Mylrea)、《Spin》的以及《每日電訊報》的尼爾·麥考密克的觀點,這張專輯呈現了泰勒絲深入內心世界的親密敘事[45][59][90]。《娛樂周刊》的馬克·赫什(Marc Hirsh)則評論說,儘管專輯主題延續了泰勒絲此前的路線,但展現了她帶著「平靜生活接受」的全新成熟度[89]。《洛杉磯時報》的米凱爾·伍德(Mikael Wood)讚賞專輯的敘事歌詞,認為其模糊了「哪些直接源自泰勒絲現實生活、哪些不是」的界限[94]。霍珀和萊特認為《午夜》的敘事風格受到《美麗傳說》和《恆久傳說》的影響[88],後者尤其讚賞泰勒絲能夠處理情緒的「遼闊畫布」,凸顯了她成熟的視角[5]。《Clash》的馬修·尼爾(Matthew Neale)認為《午夜》是泰勒絲歷張專輯詞曲創作技巧的集大成之作[95]。
對專輯製作的評價呈兩極化[96];多數好評認為稱讚其精緻的音樂品味[92]。謝菲爾德[97]、《滾石》的布列塔尼·斯帕諾斯(Brittany Spanos)[31]和比爾姆斯等評論家都認為它是一張「當代經典」,比爾姆斯更是將其譽為「年度流行專輯」[34]。瑞安和里克·奎因(Rick Quinn)稱讚該專輯的音樂結構和實驗性[27],瑞安尤其讚賞泰勒絲毫不費力地將犀利歌詞與新音樂元素的融合[24]。《雷達之下》的安迪·馮皮普(Andy Von Pip)認為專輯的低調製作十分優雅,而艾倫·詹森(Ellen Johnson)和佩特里迪斯則認為其聲音相較主流流行樂更細膩與克制[65][60]。麥考密克認為這張專輯是泰勒絲一系列「聰明的流行歌曲」的集合,但也反映了她在這張專輯中在繼續「親密創作」和轉向「商業巨擘」之間的猶疑[90]。
一些評論家認為,泰勒絲與安多夫的合作導致了風格趨同,缺乏新意[91][96]。《紐約時報》的喬恩·卡拉曼尼卡[23]、《華盛頓郵報》的克里斯·理查茲(Chris Richards)[98]和《偏鋒雜誌》的保羅·阿塔爾德(Paul Attard)都指出,《午夜》與泰勒絲過往作品過於相似[43]。莫蘭、厄爾瓦恩和《The Line of Best Fit》的保羅·布里奇沃特(Paul Bridgewater)也持類似觀點,但他們讚賞專輯的整體性[28][62][99]。鮑爾斯欣賞泰勒絲嘗試以第一人稱的創作帶來創新,但認為該專輯有時呈現出「未完成的質感」[20]。《Slate》的卡爾·威爾遜和《大西洋》的斯賓塞·科恩哈伯(Spencer Kornharber)認為《午夜》初聽平淡,但多聽後漸顯其質感和深度[22][96];勞勃·克里斯特高則指出,專輯的「紋理化」處理使其旋律辨識度不如泰勒絲之前的專輯[100]。《獨立報》的海倫·布朗(Helen Brown)認為,「這些微妙的旋律」需要時間才能「悄然抓住人心」,並以「貓科動物般的聲線隱匿感與從容的抒情掌控力」帶來豐富的聆聽體驗[25]。《泰晤士報》的威爾·霍奇金森則指出,儘管一些聲效處理「令人反感」,但《午夜》依然是一張引人入勝的「老派創作歌手專輯」,其歌曲情感真摯,引人共鳴[61]。
Remove ads
《午夜》榮登多家媒體2022年度最佳專輯榜單。該專輯在《滾石》[101]、《告示牌》[102]、《洛杉磯時報》[103]、《人物》[104]、《PopMatters》[105]與《今日美國》[106]的榜單中均位列前五;在《Hot Press》[107]、《獨立報》[108]、《MusicOMH》[109]和《泰晤士報》[110]的榜單中均位列前十。此外,《BrooklynVegan》[111]、《Clash》[112]、《後果》[113]、《Gaffa》[114]、《衛報》、《The Line of Best Fit》[115]、《新音樂快遞》、《Paste》[116]、《偏鋒雜誌》[117]、《雷達之下》[118]等媒體也將《午夜》列入年度前50名。AllMusic[119]、《英國GQ》[120]、《另類新聞》[121]和Uproxx[122]則將其列入無排名的年度最佳專輯列表。在個人榜單中,克里斯·威廉(Chris Willman)將《午夜》排在第一名[123],謝菲爾德則將其排在第二名[124]。
Remove ads
獲獎表現

在美國,《午夜》贏得了多個重要獎項:在2022年全美民選獎上獲得「年度專輯」[126],2023年尼克頻道兒童票選獎上獲得「最受歡迎專輯」[127],以及2023年iHeartRadio音樂獎上獲得「年度流行專輯」[128]。此外,該專輯還獲得了2023年MTV音樂錄影帶大獎的「年度專輯」獎項。憑藉專輯中的歌曲和聲歌手樂影片,泰勒絲還贏得了包括「年度藝人」在內的其他八項大獎[129]。2024年第66屆葛萊美獎上,《午夜》斬獲「最佳流行演唱專輯」和「年度專輯」兩項大獎。這是她第四次獲得「年度專輯」,成為史上獲此殊榮最多的藝人[註 6],同時也是她第六次提名該獎項,與芭芭拉·史翠珊並列女歌手歷史最高紀錄[131]。
《午夜》在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頒獎典禮中贏得了專輯類獎項:包括網易雲音樂2022年度音樂獎[132]、香港電台國際流行音樂大獎[133]、日本金唱片大獎[134]、匈牙利唱片獎[135]、西班牙Los 40音樂獎[136]以及丹麥音樂獎[137]。在2023年澳大利亞唱片業協會音樂獎上,泰勒絲憑該專輯獲得了「最佳國際藝人」獎項[138]。此外,該專輯還在巴西《Capricho》音樂獎[139]、加拿大朱諾獎[140]和丹麥《Gaffa》音樂獎[141]中獲得提名。
Remove ads
曲目列表
注釋
Remove ads
排行榜
Remove ads
銷量認證
Remove ads
發行歷史
註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