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PAL格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PAL格式是電視廣播中色彩調頻的一種方法,全名為逐行倒相(Phase Alternating Line)。除了北美、東亞部分地區使用NTSC格式,中東、法國及東歐採用SECAM格式以外,世界上大部份地區都是採用PAL格式。PAL於1963年由德國人沃爾特·布魯赫提出,當時他為德律風根(Telefunken)工作。

歷史
1950年代,西歐正計劃彩色電視廣播;不過當時NTSC格式本身已有不少缺陷,包括當接收條件差時容易發生色相轉移(color tone shifting)現象,所以有人戲稱NTSC格式為Never The Same Color(不會重現一樣的色彩)。為了克服NTSC格式本身的缺點,歐洲有需要自行研發適合歐洲本土的彩色電視格式,就是後來的PAL格式及SECAM格式。而兩者圖像頻率同為50Hz,不同於NTSC的60Hz,適合歐洲本身的50Hz交流電源頻率。
PAL格式由沃爾特·布魯赫設計,1963年面世。英國廣播公司是最早使用PAL格式的電視台,於1964年在BBC2試播,1967年正式開始全彩廣播。西德在1967年開始PAL格式廣播。國際電信聯盟在1998年正式在其出版物將PAL格式正式定義為Recommendation ITU-R BT.470-6, Conventional Television Systems。
「PAL」有時亦被用來指625線、每秒25格、隔行掃描、PAL色彩調頻的電視格式(576i),它與525線、每秒29.97格、隔行掃描的NTSC格式(480i)不同。市售的DVD-Video一般都會標示NTSC或PAL制。
Remove ads
原理
PAL發明的原意是要在相容原有黑白電視廣播格式的情況下加入彩色訊號。PAL的原理與NTSC接近。「逐行倒相」的意思是每行掃瞄線的彩色訊號會跟上一行倒相,作用是自動改正在傳播中可能出現的錯相。早期的PAL電視機沒有特別的組件改正錯相,有時嚴重的錯相仍然會被肉眼明顯看到。近年的PAL電視機會把上行的色彩訊號跟下一行的平均起來才顯示,這樣PAL的垂直色彩解析度會低於NTSC;但人眼對色彩的靈敏不及對光暗,因此這並不是明顯問題。
NTSC電視機需要色彩控制(tint control)來手動調節顏色,這亦是NTSC的最大缺陷之一。
不同的PAL
PAL本身是指色彩系統,經常被配以625線、每秒25格畫面、隔行掃瞄的電視廣播格式:如B、G、H、I、N。亦有PAL是配以其他解析度的格式:例如巴西使用的M廣播格式為525線、29.97格(與NTSC格式一樣),用NTSC彩色副載波,但巴西是使用PAL彩色調頻的。現在大部分的PAL電視機都能收看以上所有不同系統格式的PAL。很多PAL電視機更能同時收看基頻的NTSC-M,例如電視遊戲機、錄影機等等的NTSC訊號,但是它們不一定可以接收NTSC廣播。
當影像訊號是以基頻傳送時(例如電視遊戲機、錄影機等等),便再沒有以上所說各種以「字母」區分廣播格式的分別了。這情況下,PAL的意思是指:625條掃瞄線、每秒25格畫面、隔行掃瞄、PAL色彩調頻。對數位影像如DVD或數位廣播,格式亦沒有分別,這情況下PAL是指:625條掃瞄線、每秒25格畫面、隔行掃瞄;即是跟SECAM一模一樣。
PAL放送的電影
電影一般是以每秒24格拍攝。電影在PAL格式電視播影時會以每秒25格播放,播放的速度因而比電影院內或NTSC電視廣播加快了4%。這種差別不太明顯,但電影內的音樂會因而變得高了一個半音。如果電視台在廣播時沒有加以調校補償,仔細聆聽便會發現。
使用PAL格式的國家和地區
目前使用或曾經使用PAL系統的國家和地區列表。 其中許多已經轉換或正在將PAL轉換為DVB-T(大多數國家)、DVB-T2(大多數國家)、DTMB(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和ISDB(斯里蘭卡、馬爾地夫、波札那和南美洲部分國家)。
|
|
Remove ads
以下國家不再將PAL格式用於無線廣播,並正在從PAL(有線)遷移至DVB-C。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