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RCA洗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RCA洗淨(英語:RCA clean)是一組標準的晶片洗淨步驟,用於在進行高溫工藝(如氧化、擴散、化學氣相沉積)前,對晶圓進行處理,在半導體製造中具有關鍵作用。
該工藝由Werner Kern於1965年在美國無線電公司(RCA)工作期間所開發。[1][2][3]它包括依次進行以下化學處理過程:
- 有機污染物的去除(有機洗淨 + 微粒洗淨)
- 薄氧化層的去除(氧化層剝離,可選步驟)
- 離子污染物的去除(離子洗淨)
標準流程
晶片在處理前需先浸泡於去離子水中。如果污染嚴重(如可見殘留物),可能需要先使用食人魚洗液進行預洗淨。每個步驟之間需用去離子水充分沖洗乾淨。[4]
理想情況下,以下步驟應在熔融石英或熔融矽器皿中進行(不可使用硼矽酸鹽玻璃器皿,因為其雜質會析出並導致污染)。[來源請求]同時建議使用電子級(或「CMOS級」)化學品,以避免因雜質重新污染晶片。[4]
第一步稱為SC-1(Standard Clean 1),使用的溶液為(比例可變):[4]
在75°C或80°C下處理晶片,通常持續10分鐘。[1]該鹼性-過氧化物混合液能去除有機殘留物,並能高效清除微粒,甚至是不溶性顆粒,因為SC-1會改變表面和顆粒的界達電位,使其相互排斥。[5]此處理會在矽表面形成約10埃(Å)厚的二氧化矽薄層,同時也可能引入少量金屬污染(特別是鐵),將在下一步被清除。
此步驟為可選步驟(適用於裸矽晶片),是將晶片短時間浸入1:100或1:50的氫氟酸水溶液中,在25°C下約15秒,以去除薄氧化層及部分離子污染物。若此步驟未在超高純材料與超潔淨容器中執行,可能會因矽表面高度活潑而導致再污染。無論是否進行此步驟,下一步(SC-2)都會溶解並再生一層氧化層。[4]
第三步為SC-2,所用溶液配比為(比例可變):[4]
- 去離子水6份
- 鹽酸(HCl,濃度37%)1份
- 過氧化氫溶液(H2O2,濃度30%)1份
在75°C或80°C下處理,通常持續10分鐘。該步驟能有效去除金屬離子污染物的殘留物,其中一些是SC-1步驟中引入的。[1]此外,它還會在晶片表面留下一層鈍化保護層,防止表面被後續污染(裸矽表面暴露後會立即被污染)。[4]
如果RCA洗淨在高純度化學品與潔淨器皿條件下執行,則在晶片仍浸沒於水中時即可獲得極其潔淨的表面。但沖洗與乾燥步驟必須正確執行(例如使用流動水),因為晶片表面極易被水面上的有機物或微粒再次污染。為此,可採用多種方法對晶片進行有效的沖洗與乾燥。[4]
補充說明
相關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