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S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S股(英語:S Chip、S share),是一個股市術語,又稱龍籌股、新加坡龍籌股[1],但不是所有龍籌股都是S股。廣義的S股,是指那些主要生產或者經營的核心業務在中國大陸、而企業的註冊地在中國大陸、新加坡(英語:Singapore)或者其他國家和地區,但是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掛牌的企業股票。
名稱與定義
龍籌股一詞,大約於2003年開始出現[2];2000年代,報章亦開始推出與龍籌股有關的專題報導,例如《聯合早報》在2004年年底推出《龍籌股投資指南》創刊號[2][3]。龍籌股原本指新加坡交易所上市掛牌的中國企業[1]。但因為中國企業亦開始在馬來西亞的證券交易所上市,故此「龍籌股」一詞亦延伸至這些股票[4]。
亦有學者使用「龍籌股」作為China-concept stocks 的譯名,但其實中國概念股是一個更籠統的概念,龍籌股只是中國概念股的一種。而原文該學者是介紹「新加坡龍籌股」,但用了英語China-concept stocks一詞[5]。
狹義的S股、新加坡「純龍籌股」,不同機構有完全不同的定義:例如《聯合早報》指S股是新加坡龍籌股的一種,並限指中國大陸公司在新加坡交易的境外上市外資股[6];相反,富時集團富時中國S股全指指數指的S chip,是指在新交所上市,所得或資產與中國有關,但不在中國大陸註冊的公司[7];MSCI的MSCI Overseas China Index則排除借殼上市的星洲上市中國企業[8];《華爾街日報》則使用較廣泛的S Chip定義,並引用選股條件較寬鬆的富時海峽時報中國指數[9]。
廣義的S股曾經與龍籌股的定義非常接近,但自從馬來西亞媒體亦開始使用「龍籌股」來指馬來西亞上市的中國企業,S股與龍籌股未必指同一個概念。
Remove ads
歷史
新加坡交易所曾經是香港聯合交易所、美國幾個證券交易所以外,一個中國企業熱門海外上市地點。根據《鳳凰網》引用「投資與理財」,第一隻S股是中新藥業,於1997年上市[12]。但根據《聯合早報》,早在1979年上市,現稱為中遠海運國際(新加坡),是最悠久的新加坡龍籌股,在1993年被中遠集團收購借殼上市,正式與中國企業沾上關係[6]。不同的是,中新藥業在中國大陸註冊,中遠海運國際(新加坡)在新加坡註冊。中新藥業是第一隻直接在新交所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的中國企業[6]。
但在2008年(2007年–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期間)富時海峽時報中國指數創下70%的跌幅,與此同時香港交易所與中國有關的股價指數[註 1]只錄得47%的跌幅[9]。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S股當時更出現公司治理危機、會計醜聞、成交疏落、沒有S股新股等等[9]。
在2010年,約有153家中國企業在新交所上市[13],但約在2010年開始,多間中國企業被私有化,從新交所除牌[1][14][15]。在2017年,中國企業在新交所跌至只有105家[1]。
在2017年年度,沒有任何一間中國公司選擇新交所上市[16]。
Remove ads
股價指數
S股的股價指數有富時集團的富時中國S股全指指數[17](英語:FTSE China S Chip All Cap Index)[18]等等。雖然,富時中國S股全指指數排除了在中國大陸註冊,但在新交所上市的公司,並只有7隻成份股(截至2018年[update]6月29日)[18];成為富時中國S股全指指數成份股,更需要由中國國民或中國公司控制,並需要55%所得或總資產源於(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7]。雖然,富時中國S股全指指數成份股只在所得及總資產下降至45%源於(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會被富時集團踢除[7]。富時集團對S股的狹義定義,類近於香港上市的紅籌股(全部都是中國國企),與使用「紅籌模式」於香港上市的民企股(P股)相加[7],但富時集團並沒有與H股(一種境外上市外資股)相對應的指數及概念。
另一個追蹤新交所上市中國公司的富時指數,富時海峽時報中國指數(英語:FTSE ST China Index[註 2])[19],截至2018年[update]6月29日,亦只有20隻成份股;與富時中國S股全指不同[7],富時海峽時報整體指數(英語:FTSE ST All-Share Index)的成份股當中,如果銷貨收入[註 3]或總經營性資產[註 4]有50%以上是源於(位於)中國大陸,便可以成為富時海峽時報中國指數的候選股[20],不需要在股東層面與中國有關,或公司註冊地限於中國大陸以外。例如富時海峽時報中國指數成份股香港置地便是由香港改到星洲上市的英資公司怡和控股所控制,入選原因只因置地公佈公司大部份所得與資產源於(位於)大中華地區(包括中國香港、重慶及其他中國城市)[21];另一成份股中新藥業則在中國大陸註冊等等;兩者都不是富時中國S股全指指數成份股。富時海峽時報中國指數是屬於富時海峽時報指數系列(英語:FTSE ST Index Series)[19][註 5]。截至2018年[update],富時中國S股全指指數成份股都是富時海峽時報中國指數成份股。但同樣地,兩個指數成份股最大的兩隻,已佔指數成份股總市值超過6成半。
富時集團亦曾推出富時海峽時報中國Top指數(英語:FTSE ST China Top Index)[13][22][註 6],在富時海峽時報中國指數之中再選出20隻成份股[20],但富時海峽時報中國指數曾跌至只有17隻成份股(2017年3月至6月)[24],相比富時海峽時報中國指數推出當初擁有50隻成份股[19],只有約20隻富時海峽時報中國指數成份股下,便無需再編制富時海峽時報中國Top指數,代表約20隻候選股當中最具代表性的20隻。富時海峽時報中國Top指數約於2017年3月停止編制[20]。
另一間指數服務公司,MSCI,亦將S股納入其指數系列。雖然S股只佔MSCI Overseas China Index成份股(含N股、中國公司美國存托股、S股共20隻成份股)總市值的0.36% (截至2018年[update])[8];而S股更只佔MSCI International China Index(含H股、N股、中國公司美國存托股、S股、中國B股、紅籌股或「紅籌模式」香港上市中國民企股(P股)共449隻成份股)成份股總市值的0.09%(截至2018年[update])[25];在MSCI Overseas China Small Cap Index32隻成份股之中,S股則佔成份股總市值的13.66%(截至2018年[update]),當中仁恆置地集團佔總市值的5.68%[26]。
2014年,MSCI更建議設立新MSCI Overseas China Indexes,不再將S股納入成份股,改為納入L股。新加坡註冊的中國S股公司將只由MSCI Singapore Indexes所代表[27]。有關改動並未實行。
截至2012年[update],揚子江船業(控股)是MSCI Overseas China Index成份股之一[28]。
列表
最後更新:2018年6月
Remove ads
註腳
參考
相關條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