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Sans (角色)
虛構角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Sans是2015年發行的電子遊戲《Undertale》中的角色。初次登場時,他以一位友善的非玩家角色身分出現,之後亦在後續作品《Deltarune》中再次登場。Sans由Toby Fox創作,並由美術師Temmie Chang協助設計。角色名稱取自Comic Sans字體,而該字體同時也是其遊戲對話的主要字型。在日文版本中,此無襯線字體則被替換為一種「可愛而不拘禮節」的字體。
Sans的塑造深受評論家與玩家好評,特別是其幽默感及頭目戰的戰鬥設計與配樂〈Megalovania〉。他也成為廣為流傳的網路迷因,並啟發玩家製作眾多模組及相關創作。此外,Sans的形象亦登上任天堂格鬥遊戲《任天堂明星大亂鬥 特別版》以Mii射擊手的可自訂服裝形式亮相;同時Good Smile Company、Fangamer與Banpresto等公司也推出了各類以他為主題的周邊商品。
Remove ads
概念與設計
Sans由《Undertale》的創作者Toby Fox構思。Fox曾表示,Sans的靈感部分來自J. N. Wiedle的網路漫畫《Helvetica》,該漫畫描寫一位以Helvetica字體命名的骷髏角色。[1]他最早在大學筆記本繪製了角色概念草圖,最初以「Comic Sans」為名。在早期構想中,Sans被設定為遊戲第二位頭目,也是Papyrus的兄長,而Papyrus同樣以對應字體命名。[2]
起初,Fox計畫讓Sans使用更多與骷髏相關的雙關語,但後來覺得效果不佳而放棄。在設計過程中,他與Temmie Chang合作。Chang曾表示,Sans的外觀看起來就像剛在賭場玩完撲克牌。[3]在頭目戰中,Fox選用〈Megalovania〉作為戰鬥音樂。這首曲目曾用於《Homestuck》以及Fox製作的《地球冒險》ROM修改版。[4][5]另外,藝術家Drak設計了一張Steam交易卡作為《Undertale》卡牌合集的一部分。Fox希望卡片主體Sans缺席,只在側邊打瞌睡,但擔心Steam不接受幾乎全黑的卡片而增加聚光燈效果。他曾表示,希望Sans「昏昏欲睡的存在感能時不時給玩家帶來驚喜」。[3]
與其兄長Papyrus相同,Sans的對話通常不使用遊戲預設的字體,而是以Comic Sans顯示。(當他向玩家解釋遊戲機制或威脅玩家時,則改用預設字體。)[6]在遊戲日文在地化過程中,此慣例難以保留,最終改以一種「可愛而不拘禮節」的字體呈現,類似廣告或綜藝節目常見的字型。[7]
Maria Christina Jørstad曾分析《Undertale》日文版中Sans的語言風格及其角色特性。在日文中,Sans自稱「サンズ」,Jørstad將此與三途川聯繫起來,象徵生死界限並審判亡者靈魂,呼應Sans在遊戲結尾對玩家的審判角色。她指出,Sans在與朋友交談時使用帶有「孩子氣」的日語人稱代詞,如「おいら」(oira)、「あんた」(anta),偶爾使用「お前」(omae)。在與兄長Papyrus互動或嚴肅場景中,他則可能改用「お前」,並搭配更嚴肅的「俺」(ore)及句尾助詞如「さ」「な」。首次在森林與主角相遇時,Sans曾短暫使用帶有搞笑意味的關西方言,之後恢復標準語。在與女性角色互動時,Sans會嘗試使用雙關語,形成荒誕喜劇式的「裝傻/吐槽」互動。他也使用役割語風格,以模仿動畫或漫畫中男性角色的語氣,如「ぜ」「ぞ」「さ」等。然而,與「硬派男子」的印象不同,Sans在日語中仍常給人「傻氣少年」的感覺,因為他持續使用「おいら」和「あんた」等偏稚氣的詞彙。[8]
Remove ads
除《Undertale》之外,Sans也出現在後續遊戲《Deltarune》(自2018年起),他在遊戲中經營一間商店,這家商店是《Undertale》中Grillby's餐館的改造版本。[9]
在任天堂遊戲《任天堂明星大亂鬥 特別版》(2018年)中,Sans的服裝作為可下載內容於2019年9月4日上線,可供玩家操作的Mii射擊鬥士使用。[10]網路遊戲《Among Us》中,Sans的連帽衫作為裝飾物登場,收錄於名為「Indie Hour」的Cosmicube活動中,該活動亦包含了其他來自《Undertale》的角色。[11]
周邊商品
Sans出現在多家公司的各類周邊商品中。Good_Smile_Company推出了黏土人公仔,附帶多種姿勢與配件。[12]Fangamer亦推出了Sans系列的《Undertale》模型。[13]Banpresto 也推出了與Sans相關的商品,包括鑰匙圈、壓克力立牌以及抱枕。[14]
評價
自《Undertale》推出以來,Sans普遍獲得正面評價。他深受遊戲粉絲喜愛,並成為大量同人創作與項目的主題,包括遊戲、模組及其他作品。[a]在2016年的《Undertale》問答活動中,Sans與Papyrus是獲得最多粉絲提問的角色。[20]《Polygon》編輯Colin Campbell將Sans評為2010年代最佳電子遊戲角色之一。他特別稱讚遊戲中展現 Sans 幽默感的方式:「當他開玩笑時,鏡頭會拉近並顯示他眨眼,這永遠不會令人厭倦。」[21]《Destructoid》的CJ Andriessen表示,他雖然太晚才開始玩《Undertale》,但Sans在《任天堂明星大亂鬥》中的登場,令他更想嘗試這款遊戲。[22]
Sans亦被研究員Gabriel Elvery在其學術論文中探討。研究分析了Sans與Flowey等非玩家角色所展現的準社會互動(PSIs)及準社會關係(PSRs)。Elvery指出,《Undertale》將這類互動視為玩家體驗的核心。遊戲中多個階段的PSI能讓玩家感受到一種「共享歷史」,進而產生社群歸屬感。與其他僅供擊殺或畏懼的NPC角色不同,Sans以「可愛怪物」的形象顛覆了傳統形象。研究指出,雖然他「起初看似具有威脅性」,但只有當玩家選擇以暴力方式對待他與其他怪物時,Sans才會真正「危險」。Elvery認為,Sans的存在鼓勵玩家在與遊戲世界互動時更加謹慎,並透過PSI促進彼此理解。他幫助玩家「融入地底世界並採取道德行動」。與Sans(及Flowey)建立PSR的過程,使遊戲引導玩家反思人際關係與人機關係的相似之處。[6]
Papyrus與Sans兄弟關係的描繪亦受探討與讚賞。《RPGFan》作者Alana Hagues表示,兩人的個性鮮明,使他們成為最佳搭檔,並欣賞兄弟倆的幽默感,認為這幫助她「撐過一款讓人淚流滿面的遊戲」,並讓她「愛上了」這個遊戲世界。[23]《Kotaku》的Nathan Grayson指出,Papyrus與Sans是《Undertale》中最「迷人」的角色之一。[24]他表示,自己很享受兩人的互動,並欣賞他們的幽默感「自然」,而非「粗魯或令人尷尬」。同時提到雖然兩人的性格差異有時會引發衝突,但「他們總是互相支援」。[25]
相對而言,YouTuberMarkiplier在遊戲實況兩集後中止直播,原因是他將Sans配上「鄉巴佬口音」後遭到部分粉絲騷擾。對《Undertale》粉絲群體的不滿,也曾透過一些被形容為「尷尬」的影片表現出來,這些影片誇張描繪Sans與Papyrus,有時甚至涉及浪漫或性行為。此類反粉絲影片常參照日本動畫元素,並惡搞所謂的「禁忌之愛」。[26]
Sans的頭目戰與其專屬曲目〈Megalovania〉也廣受好評。[b] Sans在《任天堂明星大亂鬥 特別版》中以Mii格鬥服亮相,並搭配特別重編版的〈Megalovania〉,獲得玩家一致好評。[31][32][33]除音樂流行之外,Sans本身也成為網際網路迷因,並衍生出多種變體。[33][34]這首樂曲曾在梵蒂岡教宗方濟各主持的公開接見馬戲表演中播放。[35][36]2020年,澳洲ABC新聞台在報導冠狀病毒起源與其對中國社會影響的新聞片段中,使用了Sans的主題曲。[37]
在2018年的學術論文《〈Undertale〉中的遊戲倫理》(Ethics at Play in Undertale)中,作者Frederic Seraphie將與Sans的戰鬥比作打破第四面牆。他同時探討了遊戲中的「屠殺路線」,特別是Sans的戰鬥,認為這場最終頭目戰以隱喻的方式「打破」了《Undertale》,並總結其敘事為遊戲中最具衝突的部分。[38]
Remove ads
2015年,Destructoid的Ben Davis讚賞Sans在基督教電視節目《700俱樂部》(由帕特·羅伯遜主持)中的意外亮相。該節目收到一位觀眾的提問,描述「幾張奇怪的卡通骷髏圖片,一隻眼睛會發藍光並穿著連帽外套」。Davis在回覆中確認這正是《Undertale》的Sans,並表示:「怎麼會有人覺得像Sans這樣討人喜歡的小滑頭是惡魔呢?」[39]
2019年,職業摔角選手肯尼·奧米加在《All Elite Wrestling: Dynamite》10月30日的節目中,以Sans的裝扮表達對《Undertale》的喜愛。[40]
2022年9月8日,Sans在Twitter舉辦的三天淘汰制投票中獲選為「Tumblr Sexyman」。在最後的總決賽中,他與《路人超能100》角色靈幻新隆正面交鋒,最終以50.1%的得票率險勝。[41]事後,Toby Fox以短篇同人小說回應,以幽默筆觸描寫靈幻試圖在投票中超越Sans的過程。[42][43]
Sans的險勝隨即在Twitter與Tumblr上掀起大量同人創作與迷因。巧合的是,最終投票結束的同一天,正逢伊莉莎白二世辭世及國葬,也因此出現許多將兩件事件相互聯繫的玩笑。[44]
Remove ads
註解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