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Swatch網際網路時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Swatch網際網路時間(Swatch Internet Time),是瑞士著名鐘錶業者Swatch與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創辦人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於1998年10月23日合作制定的一種時間度量衡制度,作為網路時制的一種方案,目的之一是為了克服時區問題,讓世界各地能在同一時間基礎上溝通,不過實際應用並未普及,常見於Swatch所生產的鐘錶上。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7年4月17日) |
規格
- 以Swatch總部(位於瑞士比爾市)的時間為基準時間,稱為「比爾標準時間(Biel Mean Time,縮寫為BMT)」,該地時間相當於中歐時區,也就是UTC+1。
- 一律改採計算簡便的10進制,而非傳統的12進制及60進制混用。
- 將原來的一天24小時劃分為1000個等份,各等份稱為一個「.Beat」(拍/角刻),因此一個Beat相當於86.4秒(=1分26.4秒)。另有一輔助單位「.cBeat」(分拍/毫刻),為Beat的1/100,即0.864秒。
- 一天的起始時間(UTC+1時間的午夜0:00)記為「@000」,結束時間為「@999」,且皆以BMT為準,不像傳統時制有時區之別。因此除了傳統上與BMT同時區的地區之外,各地傳統的午夜0:00都不是@000。
算式
其中
- 所在時區的小時(24時制);
- 所在時區的分鐘;
- 所在時區的秒數;
- 所在時區與UTC+1的時差。
如果為負值,可轉為正值。
將UTC+8換算成Beat時,上述以代入。
Remove ads
人類歷史上類似的度量衡方法
古代中國除使用「時辰」報時制,亦有使用「刻」計時:把1日分為100刻,每刻正好等於Swatch網際網路時間的每10「.Beat」(拍/角刻)。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時期的革命曆法「法國共和曆」,把1日分為10小時,把1小時分為100分鐘,把1分鐘分為100秒;而其曆法上分鐘和秒的時間含量正好分別等於Swatch網際網路時間的「.Beat」(拍/角刻)和「.cBeat」(分拍/毫刻)。但Swatch網際網路時間跟法國共和曆不同的是,Swatch網際網路時間並不含時差調整的因素設定。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