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U-125號潛艦 (1918年)
德國潛水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陛下之125號潛艦(德語:SM U 125[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建造的UE-II型遠程布雷潛艦或稱U艇的九號艇。它由漢堡的布洛姆與福斯船廠承建,於1918年5月26日下水,至同年9月4日交付使用。U-125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的329艘德國潛艦之一,但從未參與任何海戰。戰後,根據停戰協議的要求,該艇於1918年11月26日被引渡至英國正式投降;後移交日本,並一度以O-1號潛艦(日語:〇一潜水艦)之名在大日本帝國海軍運用。
Remove ads
設計
1916年春天,基於既有的UE-I型潛艦在適航性和速度方面存在重大缺陷,且極易發生故障,德意志帝國海軍潛艦監察局(Inspektion des U-Bootwesens)啟動了名為第45號方案的千公噸級布雷潛艦設計工程,即UE-II型潛艦。新方案是UE-I型和雙殼體U-115至U-116型的綜合體,其艏部結構幾乎是完全照搬了後者的設計,艉部的耐壓殼體則必須設計為橢圓形,以容納大型水雷貯存艙。[3]
U-125號是UE-II型潛艦的九號艇,也是由布洛姆與福斯船廠承建(U-122至U-126號)的第四艘。與伏爾鏗船廠承建的前五艘姊妹艇(U-117至U-121號)相比,其長度和水下性能略為提升,惟在續航里程和武器裝備方面有所減弱。U-125號的全長為82公尺,舷寬7.42公尺;有4.22公尺的吃水深度。艇只的水上排水量為1163公噸,水下為1468公噸。它搭載有可在水上使用的兩台猛獅六缸四衝程柴油發動機,總功率為2,400匹公制馬力(1,765千瓦特);以及可在水下使用的西門子-舒克特雙電動發電機,總功率為1,235匹公制馬力(908千瓦特)。這些發動機用以驅動雙軸、每根軸各一個直徑1.61公尺長的螺旋槳。其潛航深度為75公尺。[1]
U-125號在水上的最高速度可達14.7節(27.2公里每小時),在水下的最高航速則為7.2節(13.3公里每小時)。它可以8節(1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在水上巡航11,470海里(21,240公里),或以4.5節(8.3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在水下巡航35海里(65公里)。與UE-I型類似,該艇的布雷裝置也是由水雷布放管和貯存台架組成,兩個3層台架最多可貯存42枚UC200型水雷,水雷艙占據艇體後部約四分之一的艙段。此外,通過上層構造左右兩舷的耐壓裝載艙還可額外貯存30枚水雷,它們通過專用導軌輸送至水雷艙。[3]出於自衛需要,U-125號也配有四具艇艏魚雷發射管,並可攜帶至多14枚魚雷;作為輔助武器的甲板砲則是一門150公釐45倍徑速射砲。其標準船員編制為4名軍官及36名水兵。[1]
Remove ads
歷史
U-125號是由德意志帝國海軍作為L項戰時訂單(Kriegsauftrag L)的一部分,於1916年5月27日向漢堡的布洛姆與福斯船廠訂購,建造編號為302。艇體於1918年5月26日下水,至同年9月4日在首任暨唯一一任艇長、海軍上尉漢斯·斯卡貝爾的指揮下正式交付使用。[2]完成海試後,U-125號被編入分駐黑爾戈蘭島和布倫斯比特爾的第一潛艦區艦隊服役,並一直隸屬於該部隊直至戰爭結束。[4]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U-125號未及參與任何行動,也沒有擊中任何船舶。[5]戰後,根據對德停戰協議的要求,U-125號於1918年11月26日被引渡至英國,並在哈維奇正式向協約國投降。同年12月,該艇作為戰利品由日本接收,並更名為「O-1號潛艦」(〇一潜水艦)。1919年1月3日,裝甲巡洋艦出雲號將該艇從哈維奇拖曳至波特蘭島。經過出海調試後,O-1號由大日本帝國海軍的第二特務艦隊負責押送回日本,並於1919年6月18日抵達橫須賀。[6]
O-1號未編入日本海軍序列,而是在完成整修後用於研究和測試,為日本潛艦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其中I-121級潛艦便是直接以其為範本建造。1921年1月至3月期間,O-1號在橫須賀海軍工廠被部分移除武裝,之後作為吳市海軍學校的浮船塢運用至1925年1月。1927年5月19日,日本海軍轉而將O-1號作為潛艦打撈的配重艇使用,並進行了相應的改造。[7]完成改造後,它成為練習特務艦朝日號的沉沒救援實驗和訓練對象。1931年8月19日,該艇以輔助艦的身份重投服役,並更名為「2900號」,但繼續用於沉沒潛艦的救援實驗和訓練。1937年5月31日,由於艇體老化和朝日號救援設備的拆除,日本當局決定將這艘配重艇拆作煉鋼材料。[8]受此影響,2900號於同年6月26日拆解報廢。[9]
Remove ads
注釋
腳註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