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朝日號戰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朝日號戰艦(日語:朝日)是19世紀末大日本帝國海軍訂造的前無畏艦,因國內造船設施和技術不足而在英國設計建造。朝日號開回日本後很快選為常備艦隊旗艦,1904至1905年參與日俄戰爭所有大型海戰,在黃海海戰和對馬海峽海戰受輕微損傷。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朝日號沒有參與戰鬥,僅在1918年日軍干涉俄國內戰時運兵。
1921年劃為岸防艦兩年後,朝日號因《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解除武裝,此後用作訓練船和潛水母艦,還一度改造為潛艇打撈營救船直到1928年劃入預備役。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朝日號於1937年末重新服役,用於運兵。1938年改造成修理艦,同年至1941年先後進駐日軍占領的上海市、以及法屬印度支那金蘭灣。1942年初朝日號在日占新加坡修理受損的輕巡洋艦,計劃五月回國,但在開往吳市途中被美國海軍鮭魚號潛艇擊沉,大部分船員生還。
Remove ads
背景
大日本帝國海軍一度信奉綠水學派海軍思想,注重成本低廉的魚雷艇和破交戰(Commerce raiding),對抗造價昂貴的重型裝甲船。1894至1895年的甲午戰爭促使日本海軍認定綠水學派思想站不住腳,為此在1896年初出台十年海軍建設計劃,推動艦隊擴張和現代化,為將來的武力對抗打基礎,計劃核心包含戰艦與裝甲巡洋艦各六艘,人稱「六六艦隊」。[1]中國政府在甲午戰爭失利後賠款三千萬英鎊,日軍艦隊的建設資金由此而來。日本此時的造船技術和設施尚不足以建造戰艦,朝日號就像之前的富士級和敷島級戰艦一樣是從英國訂造,「六六艦隊」所需的剩下幾艘戰艦也不例外。[2]朝日號屬日本1897年海軍計劃項目[3],蘇格蘭克萊德班克的克萊德班克工程造船公司(Clydebank Engineering & Shipbuilding Company)承建,是英國建造的第五艘日本戰艦[4]。
設計與規格

朝日號是在英國皇家海軍可畏級戰艦(Formidable-class)基礎上略加改進而成,新增兩門152公釐艦砲[5]。該艦全長129.6公尺,全寬22.9公尺,正常負載吃水深度8.3公尺,排水量15400公噸[6]。艦身採用雙層船底,分出55個水密隔艙,艦體還分成223個水密隔艙。朝日號曾是旗艦,包括司令參謀在內的全艇官兵約為773人。[7]
朝日號採用25台貝爾維爾鍋爐生成1703千帕工作壓力的蒸汽,驅動兩台各帶一條傳動軸的漢弗萊斯-坦南特(Humphrys Tennant)三脹往復式蒸汽機(Triple-expansion steam engine)[8]。蒸汽機採用正壓通風,額定功率1.1萬千瓦,設計最高速度18節(每小時33公里)[6],不過朝日號1900年3月23日試航時以12181千瓦功率達到18.3節航速(每小時33.9公里)[9]。艦上最多載煤2032公噸,能以10節(每小時19公里)航速巡航9000海里[6]。艦上配有三台蒸汽驅動的4.8千瓦電動發電機[10]。
朝日號的主砲與日本前幾艘戰艦相同,是兩座雙聯裝砲塔安裝的四門埃爾斯維克軍械公司40倍徑305公釐艦砲,砲塔分列上層建築前後。艦砲採用液壓動力,可在任何橫移角度裝彈,但需採用+13.5度固定仰角。[11]各砲座都能橫向轉動240度[12],能以每秒730公尺砲口初速發射386公斤彈丸[13]。
艦上副砲包括砲廓(Casemate)上的14門單裝40倍徑152公釐速射砲,其中八門位於主甲板,六門在主甲板上方的上層建築,以每秒700公尺砲口初速發射45公斤彈丸[14]。為防魚雷艇襲擊,艦上配有20門單裝76.2公釐12磅12英擔速射砲[注 1][15],以每秒719公尺砲口初速發射5.7公斤彈丸[16]。朝日號另有八門單裝47公釐3磅艦砲和四門單裝47公釐2.5磅艦砲,3磅砲裝在上層建築,以每秒587公尺砲口初速發射1.45公斤彈丸;2.5磅砲裝在桅樓上,以每秒430公尺砲口初速發射1.1公斤彈丸[17][18]。此外艦上還有四具水下450公釐魚雷管,兩舷側各一對[5]。
朝日號水線裝甲帶採用2.44公尺高的哈維裝甲(Harvey armor),正常負載時有1.11公尺高於水線,以艦中間68.28公尺的位置最厚,達229公釐。艦首尾的裝甲厚102公釐,由砲座間152公釐的弦側裝甲覆蓋。[9]砲座裝甲厚356公釐,距上方的弦側裝甲只有254公釐[19]。砲座罩前方有254公釐裝甲保護,兩側裝甲152公釐,上方38公釐[20]。連接砲座與側面裝甲的對角水密艙壁厚305至356公釐,但在下層甲板位置減至152公釐[9]。保護副砲的砲廓正面裝甲厚152公釐,後方是51公釐厚的裝甲板。平坦位置的甲板裝甲厚64公釐,向下傾斜至艦側的位置厚102公釐。保護司令塔的裝甲厚356公釐。[19]
朝日號配有24倍伸縮式照準器,還與同期其他日本戰艦一樣配有四台有效測距7300公尺的巴爾和斯特勞德(Barr and Stroud)FA3雙象測距儀[21]。
Remove ads
建造和服役

「朝日」意為「旭日」,選自日本和歌頗富詩意的名詞。1898年8月1日,蘇格蘭克萊德班克的克萊德班克工程造船公司鋪下朝日號龍骨,戰艦交付前該司被約翰·布朗公司收購。[22]該艦於1899年3月31日下水,1900年7月31日交付,因出海試航時在南海城近海擱淺需到樸茨茅斯修復艦底導致推遲約三個月交付。交付當天朝日號便離開英格蘭,[3]同年10月23日抵達橫須賀市[4]。1901年5月22日,朝日號劃為常備艦隊旗艦,1903年12月28日聯合艦隊重建之際劃入第一艦隊第一戰隊[3]。
日俄戰爭爆發之際,艦長山田彥八海軍大佐帶領朝日號加入第一艦隊第一戰隊。1904年2月9日,東鄉平八郎海軍中將率第一艦隊偷襲旅順口近海停泊的俄國太平洋艦隊,拉開旅順口海戰序幕。東鄉平八郎對之前出動驅逐艦夜間偷襲寄予厚望,希望俄軍陷入嚴重混亂、實力大減,但實際效果遠沒這般理想,俄軍已經做好面對日軍戰艦與巡洋艦來襲的準備。俄軍博雅林號(Boyarin)防護巡洋艦巡邏時發現日本軍艦並向防禦單位示警,東鄉平八郎決定用主砲攻擊對方沿海防禦,副砲和敵艦交手。事實證明分散火力決策失誤,日軍的203公釐和152公釐艦砲對俄國軍艦損傷很小,對方把所有火力向日本艦船集中。雙方都命中對手大量軍艦,但東鄉平八郎鎩羽而歸時日軍已傷亡60人,俄軍僅17人。戰鬥期間沒有火力命中朝日號。[23]

4月13日,東鄉平八郎引出斯捷潘·馬卡羅夫海軍中將旗艦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戰艦等俄軍艦隻,朝日號參與行動。馬卡羅夫發現第一戰隊的五艘戰艦後掉頭逃回旅順口,但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撞上日軍前一晚布下的水雷並引爆彈藥庫,該艦在兩分鐘內沉沒,馬卡羅夫等677名官兵喪生。大勝的東鄉平八郎又開始遠距離轟炸,促使俄軍大量布雷,一個月後炸沉日軍兩艘戰艦。[24]
8月10日,艦長野元綱明上校帶領朝日號投身黃海海戰,在日方戰列線排行第二,僅次於三笠號戰艦,也是俄軍主要打擊目標。俄軍305公釐砲彈命中朝日號導致兩人受傷,後方砲塔兩門305公釐主砲因砲彈在砲管提前爆炸損壞。朝日號集中火力攻擊波爾塔瓦號戰艦與皇太子號戰列艦,但砲彈未能打穿裝甲或在撞擊時爆炸,對俄艦破壞不大。不過,朝日艦兩枚305公釐砲彈命中皇太子號艦橋,俄軍艦隊司令威廉·維特捷夫特海軍少將、兩名參謀及艦上軍需官喪生,堪稱致命一擊。殘骸將該艦舵輪卡在左舷,隨後減速直到停止,其他俄軍艦艇徹底陷入混亂。副司令帕維爾·烏赫托姆斯基(Pavel Ukhtomsky)親王海軍少將最終指揮殘部退出旅順口。[25]兩個月後,朝日號於10月26日在封鎖旅順口近海時撞到水雷導致嚴重受損,1904年11月到1905年4月都在佐世保海軍工廠維修。此時遠東的俄國海軍基本被日軍全殲,被迫調來的波羅的海艦隊要到1905年5月抵達。[4]
1905年5月27日,朝日號再度跟隨三笠號投身對馬海峽海戰,對抗俄羅斯第二和第三太平洋艦隊。14點10分三笠號向俄軍旗艦蘇沃洛夫親王號戰艦(Knyaz Suvorov)開火,朝日號與吾妻號裝甲巡洋艦隨即加入。日本軍艦在一小時內就令蘇沃洛夫親王號燃起大火,艦隊司令齊諾維·羅傑斯特文斯基海軍中將重傷,擊毀艦後方的305公釐砲塔,還把艦舵卡死導致旗艦脫離隊形。俄方起初集中火力攻擊三笠號,朝日號未受損傷。東鄉平八郎指揮日本軍艦從俄國軍艦前方或後方經過,利用艦側密集火力攻敵,對方只能用艦首或艦尾火力還擊。蘇沃洛夫親王號的船舵修好時已混在兩軍艦隊中遭反覆砲擊,損傷嚴重。海戰後期朝日號基本與博羅季諾號戰艦(Borodino)和鷹號戰艦交手,其中博羅季諾號戰艦被富士號戰艦命中導致彈藥庫爆炸後沉沒。朝日號此役共發射142發305公釐砲彈,是雙方參戰艦艇之最。艦身戰鬥期間中彈六次,但沒有嚴重破壞。[26]艦上七名官兵喪生,五人重傷,19人輕傷[27]。日軍此役共損失110人,590人受傷,與俄方相比堪稱大獲全勝,四艘俄軍戰艦被俘後納入日本海軍[28]。
英國皇家海軍根據英日同盟關係派威廉·帕克納姆(William Pakenham)海軍上校登上朝日號,觀摩並紀錄對馬海峽海戰期間的日軍表現。他就在朝日號缺乏掩護的後甲板(Quarterdeck)上記錄戰鬥過程,以第一手文獻向西方世界證實日軍訓練和戰術超群,將日本此役大勝廣而告之。[4]
Remove ads

1908年,朝日號與其他日本軍艦陪同環遊世界的美國「大白艦隊」經過日本水域[6]。1908、1910、1911年,朝日號劃入第一艦隊[3],1914年轉為砲兵訓練船,1917年用國產艦砲取代英國艦砲,同年劃入第三艦隊第五戰隊[3]。1918年,朝日號劃為第五戰隊旗艦,參與干涉俄國內戰,護送日本軍人前往俄羅斯遠東地區,1918年1至8月還是堪察加半島的警戒艦。1921年9月1日,朝日號劃為一級岸防艦,[3][29]第二年開始因《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解除武裝。1923年4月1日,朝日號劃入訓練和潛水母艦,同年七月解除武裝完成。去掉裝甲和艦砲後該艦排水量降至11625公噸,最高航速限制在12節。[6]
日本海軍決定把朝日號改造成潛艇打撈艦,1925年2至8月的初期改造用於安裝專用打撈設備[3]。1926至1927年10月,朝日號在吳海軍工廠把25台貝爾維爾鍋爐換成四台艦本式鍋爐,兩個煙囪也移除一座[4],第二期改造時新增兩個大型起重架[6]。此後該艦曾用前德國海軍U-125號潛艇演習救援。1928年5月,朝日號艏樓配上19公尺的壓縮空氣飛機彈射器起飛一五式水上飛機,但因屢發事故換成火藥驅動的飛機彈射器。經過1928年的測試,朝日號劃入預備役。[4]
七七事變拉開中國抗日戰爭序幕後,日本海軍1937年8月16日將朝日號劃為修理艦[3],同年11月繼續服役,用於運兵到杭州灣兩棲登陸。隨後朝日號在吳市改造成修理艦,1938年12月18日完成。12月29日抵達上海後,朝日號前後裝上木製假主砲,偽裝成老式戰艦。1939年5月她又改裝成魚雷補給艦,5月29日至第二年11月7日負責巡邏。1940年11月15日,朝日號抵達法屬印度支那的金蘭灣,11月19日至1941年12月7日又從吳市把第11特別根據地隊運到金蘭灣。[4]
朝日號1942年3月13日開始進駐新加坡,同年四月維修在聖誕島近海被美軍海狼號潛艇(USS Seawolf)魚雷命中的那珂號輕巡洋艦。5月22日,朝日號在第9號(CH-9)驅潛艇護航下離開新加坡前往吳市,但25日深夜到26日凌晨在印度支那帕達蘭角(Cape Padaran)東南約160公里海域被美軍鮭魚號潛艇(USS Salmon)發現[注 2]。鮭魚號發射的四枚魚雷有兩枚分別命中左舷中央鍋爐室和艦尾,朝日號很快就在1點03分沉沒[注 3][4]。艦上16人陣亡,所幸艦長和另外582名官兵獲第9號救援[30]。
Remove ads
注釋
腳註
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